Unit 6 Work quietly!
Part A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作为小学阶段刚刚起步的英语学科,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起适合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要求的课堂结构。因此,结合本课谈几点自我认识。
一、成功之处:
1. 播种“爱”的原则:“爱”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组织并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保证,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就轻松,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改善。在这节课上,我以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简洁而清晰的语言表达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2.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代教育主张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导演、裁判或帮手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等,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更积极探索和总结,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 我上课的流程快,不拖拉,时间安排得当,操练的方式丰富,教学设计新颖,单词呈现形式多样,一环紧扣一环,注重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有听音作答,听音正音,看图片说句子,最后环节中有记单词拼写单词竞赛活动;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如:本册第一单元的词组和上册已学词组,do morning exercises, eat breakfast, have class, clean my room, play ping-pong, do homework, read books等都运用到本节课;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自己在某一时间正在做的事情,使学生眼前一亮,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都积极踊跃乐于加入其中,整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轻盈的教态,严谨的组织教学,更注重适时的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运用语言丰富,如:good, great, good job, wonderful等; 遇到学生回答不完善时,为保护学生信心和自尊心,我用: maybe来回应学生;另外,我还灵活的运用小组合作加分制,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课堂纪律也能较好的把握。
二、不足之处:授课内容拓展欠佳。总之,我要继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每个学生
的整体素质,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赠送五年级语问教案: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
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
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梅杨 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