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内涵及特点

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内涵及特点

2021-02-1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而拘役则是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劳动的刑罚,两者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执行场所、期限、待遇和法律后果等方面。

法律分析

有期徒刑拘役是指什么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我国《刑法》中适用最广泛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自由刑的代表,而自由刑的地位也曾受到冲击,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国家的罚金刑的适用数量占绝大多数,开放或半开放的监狱设施使自由刑的面目有所改变。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拘役有如下特点:

(1)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2)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给报酬。

(3)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拘役与有期徒刑的区别是什么

(1)适用对象不同。有期徒刑既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又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拘役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2)执行场所不同。有期徒刑的执行场所是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3)期限不同。有期徒刑的期限长、起点高、幅度大,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拘役的期限短、起点低、幅度小,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

(4)待遇不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无偿劳动,接受教育改造;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5)法律后果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结语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则是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两者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执行场所、期限、待遇和法律后果等方面。有期徒刑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期限长且在监狱或劳改场所执行;而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期限短且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此外,有期徒刑要求参加无偿劳动和教育改造,而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还可获得报酬。同时,拘役不构成累犯,而有期徒刑在刑满释放后再犯罪会构成累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四章 戒严执勤人员的职责 第二十七条 戒严执勤人员对于依照本法规定予以拘留的人员,应当及时登记和讯问,发现不需要继续拘留的,应当立即释放。

戒严期间拘留、逮捕的程序和期限可以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限制,但逮捕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