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社会物资储备资金。理由 自然灾害,是人们难于预测或难于防范、难于抗拒的,就是国家要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安排必要的社会物资储备(包括必要的物资储备资金和对应的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财政部紧急安排资金用于抗灾、救灾,不应属于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即在正常情况下(不是自然灾害的非常情况),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适当安排用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方面的社会保障资金。 简单地说,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是国民收入对正常情况的安排于积累的社会物资储备,是国民收入对非常情况的安排。
法律依据: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十八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就地安置应当选择在交通便利、便于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地点,并避开可能发生次生自然灾害的区域,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并组织受灾群众自救互救,恢复重建。
第十九条 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对恢复重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应当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符合防灾减灾要求。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向经审核确认的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发放补助资金和物资,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为受灾人员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 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由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社区范围内公示异议或者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提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受灾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0月底前统计、评估本行政区域受灾人员当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基本生活困难和需求,核实救助对象,编制工作台账,制定救助工作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