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发生后,员工应尽早进行工伤申请鉴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伤残鉴定一般在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一年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60天内做出结论,并及时送达单位和个人。如对鉴定结论不满意,可向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工伤争议处理应适用不同程序,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和行政复议。员工应维护个人权益,及时进行工伤鉴定并获得相关赔偿。
法律分析
有些员工在工作期间不小心发生了意外,他可以通过到有关部门进行工伤申请鉴定,对于工伤鉴定的申请,应该什么时候做比较合适呢?根据有关的说法,最好是在发生意外之后,就应该到相关部门进行鉴定申请,具体的内容看下面的文章。工伤事故发生后应该怎么处理?伤残鉴定一般治疗结束,病情稳定之后,就可以去申请伤残鉴定的。目前没有规定具体的期限,建议医疗终结之后,一年内去进行伤残鉴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相关法律知识:职工发生工伤后,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二是虽经治疗,但还是造成职工存在残疾;三是工伤职工存在的残疾达到了影响劳动能力的程度。工伤职工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争议处理:对两种争议应适用不同的程序一是企业单位不同意工伤职工的要求时,职工或其亲属应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论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应向法院上诉。二是企业或职工对于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定工伤或者确认支付待遇的决定不服的,应向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结论不服的,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对于我们国家的员工,更多的应该要维护个人的权益,同时,如果在工作期间,不小心由于意外事故而导致工伤伤残的,最先想到的应该就去做鉴定,在做鉴定之后,就应该能够到有关部门进行相关赔偿。
结语
工伤发生后,及时进行工伤鉴定申请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步骤。根据相关法规,建议在意外发生后立即向相关部门申请鉴定。伤残鉴定一般在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进行,建议在医疗终结后的一年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专家组进行,相关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结论,并及时通知申请单位和个人。如对结论不服,可向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维护员工权益,及时申请鉴定并获得相关赔偿是重要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