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依据]
《西门豹》是浙江省义务教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3课, 是根据《东周列国志》中第回改编的历史故事课文。从题目看似乎似乎是写人的,但阅读后觉得,还不如归之人物传记比较恰当些,因为它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晏子使楚》类同, 则不过命题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课文刻画了百姓的愚味与迷信,官绅巫婆的*诈与狼狈,西门豹的智彗勤政等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群形象。当然,主角无疑是西门豹。课文就是通过他诒邺的历史事件,颂扬他的千古功绩。
改编者按事情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西门豹的三件事:先是写一到邺就着手调查,故事是西门豹精心设计询问老大爷的四个问题,其实质是他要弄明白三个面:
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到底是谁在害人——那是官司绅与巫婆勾结。
谁是受害人——最终是哪些有钱的化钱消灾,没钱的家破人亡。
“老大爷”的回答虽然很详细,而透过他话中的三个“闹”字,含蓄地表达出当时当地的老百姓被逼无奈又是迷信河神。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西门豹却不动声色,着手谋划并实施了他惩治无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妙计。这是故事的重点,情节的高潮。作者先渲染了河伯娶妻的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巫波、官绅“鱼忙迎接“西门豹”的到来。初显这伙人勾结西门豹的企图。然后,西门豹借口“这个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官绅头子去通报河伯而投入障河。西门豹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不治其人之身,不动声色又冠冕堂皇地惩办了首恶。之后,课文又描述了西门豹惩戒“那些官绅”,使之“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而“老百姓终于明白了”“巫波和官绅都是骗人钱害人的”,于是迷信得以破除。最后,课文用最简约的文字,讲述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获得了好收成,用事实反映了西门豹治邺的业绩,显示了西门豹非凡的管理才能。实地调查,掌握实情,为确定妙计基础,而调查时西门豹对老大爷说的那一语双关的结语,又为将计就计救出姑娘,惩治首恶警戒官绅打下伏笔:一个“明白”则为后来的“发动”群众有了无穷的号召力。作者这种写作思路,使故事情节相关且环环相扣,张弛有度,读来引人入胜。
这篇课文着力锻造刻画人物语言。西门豹作为主角,他的语言具有特色。首先,他调查时的问话,简明而有层次,直奔要旨。最精彩的要数西门豹在惩恶这个情节中的语言描写,细细品读,不仅显示了最高长官那种不可违背的气势,同时句句又在情在理——在巫婆与官绅所说的情理之中,“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似乎毫不经意,很是随便却无需人防范;“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是一片“好心”,无可厚非;而“麻烦巫波去跟河伯说一声”,继而又“麻烦官绅头子去催一催”,两首恶竟连半句托词也找不出,无可奈何地被投入漳河自食恶果。接着一句“请你们也去催催”,让那帮官绅丑态毕露,又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那你们都回去”,以后该干些什么,给人留下猜想的空白。纵观之,这人物的语言,话中有话,精彩在让人觉悟西门豹以敬河神为借口,请君入瓮,始作俑者下场可笑可悲;精彩在让人感激西门豹将凛然正气,腾腾杀机暗藏于客套礼仪、平静轻飘之中;精彩在让人领悟西门豹首恶必除,惩戒帮凶那宽严有度,处置有别的铁腕。总之,作者把西门豹这个人物故事一一道来,铺陈了他那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的全过程的一个个亮点,读来耐人寻味,然后无不拍手称快,充分体现了西门豹的政治家风采。然而,课文几次用“叫”字转述了他给卫士下达惩处命令,虽极其简约、模糊,却是对前述一系列人物语言的反衬写法,突出了重点。同时,又为读者设置了空白,窃以为也是极有开发创造价值的几个点。另外,老大爷回答西门豹的三个语段,都用对话形式写,占了不少的篇幅,但都是“实话实说”明明白白。与其说是讲给西门豹听的,不如说是写给读者的,让读者也十分清楚地了解来龙去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三次用了“闹”字,颇具匠心,除了意思有别的外,更应体会到,当地的老百姓,连应是阅历不浅的老人也被迷信蒙骗了,他们目前还“闹”不清楚旱灾连年的真正原因。这也为西门豹“河伯还真灵啊”一语双关的感叹铺设了台阶,也为他设计借神除魔,救民于水火作了铺垫。总而言之,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包括转述,不仅是朗读训练的重点,也是阅读思维、说话训练的重点。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议,读议结合。惟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悟出“话中之话”。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其次,课文里人物众多,篇幅较长,理请关系,感悟特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帮助指导;要打破段落的界限,以人物为经线,由易到难地搜读有材料加以品析;然后再将人物之间的利害关系,综合重组,加深对课文的把握,进进而让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鲜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融汇思想教育之任务——强化学生的爱与恨的情感。故而,还须将阅读过程的课外活动方向延伸,凭借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指导学生创编课本剧,充分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在表演过程中的念白、动作、表情等外化出来,感染“观众”,引起共鸣。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题村,或记实某个过程,或评判某个剧中人物,或想象某个后继情节,写一篇作文,将这学习经历或体验感悟想象倾吐出来。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设法让学生不仅能在课文中走了几个来回,为学习课文语言,积累语言提供广阔的场景与舞台,而且能很好地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自觉主动地投入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之中。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应把着眼点放在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三个主要情节上,进而整体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些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故事中的人物为线索,事件为依据,以小群体讨论式的读议方式研读课文语言,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课文人物的形象。一般地,学生会由易到难,即以先次要人物后主要人物地安排阅读活动,所以,第二课时,主要解读关于西门豹的所作所为。因为这最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任务应是指点学生将过程分解为三块:①调查:解读问话的目的,调查步骤安排的科学上,体会那每句话的双关意思。②惩恶:着重解读西门豹的语中之话。想象内心活动,并以抓住巫婆、官绅一伙的反应与老百胜事后的“明白”来陪衬人物形象。并通过反复的表情朗读训练,来外化对西门豹这个角色形象的把握。③修渠:这是次要内容。可以从上一节“不敢再提”作为引趣点,让学生说说向谁“敢提”那些话?—补白式的想象练说后,再诵读全段,体验情感。至于对课文的分段训练,笔者认为可以转移到后面的改编课本剧时,“以全剧可分几场”一问来落实。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解题激奇 放手自学
1、解题:西门豹姓什么叫什么?他是怎样的一位人物?查资料《词语手册》说说。
2、激奇:一个小小的县官,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
3、自学边读边批注,同伴合作朗读全文。指名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关于复姓,在一般的群体里,现已不多见。所以研究一下西门豹的姓名是有必要的。而在一般的阅读课起首时,常是由教师介绍人物以及背景,这里却要求按教师的指点去查阅资料,自己说说,符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读“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的新要求。对历史故事性课文,以历史典故激奇,也是一种可用的办法,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同伴合作朗读,必得进行分配处理课文内容,虽方法各异,但教师要及时发现,善于“放大”。
二、一问披文 自主探索
1、诱导:这篇课文中有许多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
2、探索:学生从人物的所作所为中一一读、研,然后自由选择任一人物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众人讨论补充。修正,并读好重点句子——对话。
设计意图:人物,特别如巫婆、官绅头子及官绅们,这些“人名”就需要解读,而对文中人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凭借课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处取,发表见解,正是将理解阅读转化研究性阅读,并充分调动已避孕药的语言积累和认知积存。再把初步阅读时的点滴批注加以整合,综合训练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理解,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设计,更巧的是将许多问题浓缩成一个提问。教师的朗读,当然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在谈议的基础上,还是要回到读好重点句子 ——对话上来,通过朗读,可以考察并巩固习题进一步训练语感。
第2 课时
1、重难点拨:西门豹是课文的主角,最为复杂。我们可分开来研究: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2、课件呈现,引导分步研读:
⑴调查时,他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爷的回答中有3个“闹”字,西门豹明白了吗?他明白了“①闹”是_________“②闹”是___________“③闹”是___________。
⑵惩恶时,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事后,老百姓都明白了河伯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西门豹今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议,相互讨论,不仅要弄清西站豹的话中之话,还要想想当时西门豹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谈。然后,交流研读,相机训练朗读。
a、利用已呈现的课件,表述研读所得并讨论反馈、评价。
b、呈现课件,把说与读结合起来:
惩恶的过程中,西门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_____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在惩恶的过程中,西门豹还讲了一些话,你能找到吗?课文是怎样的吗?设想一下,当时西门豹是怎样命卫士的?学生模拟可能有所不同,教师注意评价,引导学生“还原”语言的合理性:
你这么凶巴巴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河,人家一眼就看出西门大人是要杀人了,会前来阻止的呀!
你这么命令,表面上倒对巫婆(官绅头子)挺客气,使他明知前去送死却无脱逃的理由了。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高明。
5、课件呈现: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
教师:句中的谁指的倒底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理由。
课件呈现:
教师:可能,历史上说的“西门豹治邺,民不取欺”由此而来吧。(课件呈现)齐读这句话。于是,邺地河伯娶亲的迷信被破除,骗钱害人的家伙被惩处,西门豹后来做了什么事?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兴修水利,庄稼丰收。
设计意图:如果说分三步研读课文相关情节,是为降低学习上繁难,那么,设置三道填空题,则给学生提供了研读后规范表达见解的语言形式上的模具,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人物的语言而不单是情节,解读对话,领悟语中之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指明或创设一条学习的便捷之路径。这些填空题,有的并不属于一次性的,还可以在研读过程中对不同的“对话”进行多次复制。通过这步一对一的语言解读后,要让学生初步习得体会“话中之话”的方法,以及基本的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见解的方式。在些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自主探究,如西门豹三“叫”卫士,打开这三个叫字,创造合乎情理的人物语言,跟进探知课文详略安排奥妙。最后,整合习得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整理出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将西门豹的人物形象概括化地鲜明起来。同理,为把握朗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回读全文,总结: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1、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
设计意图:回读一环,不可忽视,学生通过回读,明了了西门豹的管理措施与策略,加深体会了政治家的风采,也整理了揣摩文章思路的步骤。巩固了学习收获。
7、(课外活动)
a 多角延伸自然拓宽
(1)课文被大家自己研究透了,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学生跃跃欲试),演戏先得有剧本,想不想做剧作家?(学生面露角色)。
(2)指导改编。剧本主要是把人物的对白有序地写下来。至于其它的内容可以不写,重要的提示可用(……):
西门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大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过,有的对白课文中没有写明,请速读全文查找圈出后编成“原话”。
有的戏剧需要几个场次(板书:第___场),《西门豹》该编几场戏?分别是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在课文上用“// ”表出。剧本很长,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编:第一场调查一人,第二场惩恶2人,第三场开渠一人。
(3)演讲聘选角色。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愿演有角色,先写一写这个角色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想演他。重要角色的竞争者,先上台演讲,然后举手表决,选定二名“西门豹”,分别担任甲、乙两组的主角兼导演。并由他们俩采用孩子游戏用的“点将法”挑选各类演员,落选者分别扮演相关角色。
(“巫婆”落选演“女徒弟”、“官仲头子选演”、“官伸”。)
(4)两组各自封闭挑选剧本,排练、准备道具,然后组织课本剧表演对抗赛,最后无记名投票决出优胜及所有角色的“最佳演员”。
b 情趣作文自由创新
1、引发写作欲望
⑴你知道后来为什么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吗?他后来怎么升大官呢?
⑵学了课文,演了课剧本,你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想不想把这些记下来?
2、开放文题
根据大家所谈,可写的的确有很多内容,题目也有很多(如下所示),也可自己想题目,任选想写的写下来。
文题:a 剧本:《西门豹》第________场_________。
b 给魏王的报告(信)
c 忏悔
d 河伯府(故事续编)
e 的一课
3、选编班报交流。
[教学评析]
《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利训练分段能力,也有感悟“话中有话”的难点,深究之,蕴含极丰富的语文素质培养的契机。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以上的教例,努力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上。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多余的情节分析已被公认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潇洒地走了一回,轻松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从以上教例不难发现,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例如分段这项目,我把它巧妙地镶嵌在编剧本时场次确定的问题上;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通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所得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充分强化了主体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以及课外延伸时的编(剧本)、争(演员)、演(排练演出)、写(作文)。我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民主性上去考虑调动的手段、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提供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个性差异设计了灵活的可选择性的表现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有较为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因此学生主体是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每一个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在学语文的愉悦中体验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此文获《象山县课堂教学创新百例》一等奖,并入编此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