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接到了一个任务,参加六年级语文教材备课活动,我的任务备是一单元的教案。当时,说真的,我接到这个任务,还真有点力不从心。因为今年我们这儿的六年级教材用的是国标本新教材,里面好多的课文我都没看过。于是,我只好慢慢琢磨起来,总算把这任务给完成了,也带着备好的教案,走进了新学期的课堂。
今天,要上课文《爱之链》了。《爱之链》这篇课文并不是特别深奥难懂,通过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乔依这两件事情,说明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传递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会更美好。我原本打算还是照着设计好的教案上下去。原来第一课时教案是这样设计的:开始用优美的小诗导入课题,然后设疑而问;再把生字教学一带而过;最后理清课文脉络。一切看上去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然而就在上课前十几分钟,我再次把教案翻开看时,觉得开篇导入的那一首优美的小诗,我怎么读都觉得别扭,丝毫感觉不到它用在这里有什么妙处?这可是经典教案中设计的一个环节呀!我是否要套用呢?仔细一想,不行,我自己都觉得别扭,更何况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于是,我快刀斩乱麻,赶紧改变教案中的导入语。干脆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大大的“爱”字,让不同的学生站起来读,读完让他们说说读这个字时,自己想到了什么?然后在让他们去读课文。教案导入语设计好了,便把课文拿过来再认认真真地读着,读着读着,我竟然发现自己读到“瘪”这个字音时是那么的费力,甚至我还把 “糙”字读错了呢!哎,真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还说什么呢?再读吧!我一连读了三遍,也就在我反复的读中,我的一篇新的教案设想在我头脑中出现了。这时,上课的铃声也响起了……
课堂上,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了“爱”字,指名了四个孩子站起来读,嘿!精彩出现了,孩子读的差别可大了。柔柔的有,铿锵有力的有,满怀深情的有,一个个小手都举了起来……
下面请看课堂实录:
师:红色粉笔板书“爱”字。
生1:柔柔的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读时我想到了妈妈对我爱。
生2:满怀深情的读。因为我想到了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爱。
生3:铿锵有力的读。因为我想到了我们班同学的爱。
师:你们说说从这爱里我们尝到了什么?
生:尝到了甜蜜
生:尝到了幸福,
生:尝到了欢乐,
生:尝到了温暖……
师:你们说这温暖、幸福、甜蜜都中都包含了什么?
生:故事。
师:这故事而且还一定很感人。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篇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想听吗?
生:自由读课文。
孩子们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了,我顺势利导的说:“你们说说从这爱里我们尝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思维的火花迸发了,有的说尝到了甜蜜,有的说尝到了幸福,有的说尝到了欢乐,有的说尝到了温暖……
师:板书生字词。
颠簸 纷纷扬扬 飞舞的雪花 倒闭 凄凉
满脸皱纹 粗糙 脸颊
暖和 冻僵
脚腕 蹭破 袜子 沾满 油污
瘪
荒芜人烟 天经地义 潸然泪下
师:范读。领读。
生:自由读。
师:指导读音。(瘪、糙)告诉他们老师刚刚读错了,你们可要小心,不要犯老师的错误。
师:刚才你们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们眼前出现了?想到了什么?
生:从“纷纷扬扬、飞舞的雪花、冻僵”词语我知道了天气很冷。
生:从“倒闭、凄凉”两个词语,我看到了工厂关闭,工人失业,没饭吃,日子很艰苦,所以心里很悲凉,很失落,很孤单。
生:我知道“凄凉”是写心情的,“满脸皱纹”是写外貌的,从“满脸皱纹”这词可以看出老太太岁数大。
生:从“蹭破”可以看出做事困难,从“沾满、油污”看出事情很脏。
生:“荒芜人烟”就是没人、也没烟。所以人会凄凉、会潸然泪下。
生:我知道人感动时会潸然泪下。
……
师:孩子们说的都好呀!你们再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中读读吧结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想想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感人的故事?
生:自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孩子们,在一节课中读了三次课文,第一遍是浏览,所以读完,站起来只是大概的简单地把故事说出来,可谓是没血没肉。第二遍是在我的指导梳理后读的,而且有了上面的生词教学的铺垫,孩子们这一遍读的是声情并茂,站起来说课文内容的时候也有鼻有眼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