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 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 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喜欢寄情于山水。我们曾学过哪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呢?
二. 直觉感知:
(一) 自由诵读。
(二) 解决重难点词语。
1、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燕地(yān) 廿(niàn)二月 花朝节(zhāo) 鲜妍(yán)明媚
堕事(huī) 飞沙走砾(lì) 恶能无纪(wū) 曝(pù)沙之鸟
呷(xiā)浪
浅鬣寸许(liè) 髻鬟(jì huán)
脱笼之鹄(hú)
靧面(huì) 汗出浃(jiā)背 罍而歌者(léi) 红装而蹇(jiǎn)者
2、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⑴ 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
髻鬟之始(刚刚)掠
乍: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
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⑵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
⑶ 重点虚词:
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髻鬟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
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
⑷ 其它:
土膏(肥沃)微润
恶能(怎能)无纪(同“记”)
3、就疑难语句交流释疑。
(三) 自由说出对文本结构或情感的初步感知。
三. 规律点拨:
(一)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也就是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满井游记》可算其代表作。
(二) 结构把握: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名为“游记”,却宕开一笔,以“出不得”,引起人们对出游的关注。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笔锋一转,进入游记实写。交代了时间:廿二日,地点: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这是满井鸟瞰。寥寥数语,完成了面的描绘,即移步换形,点染满井的秀丽风光: 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了早春二月独有的特点。作者便由远及近,由面及点,层次分明地记游,只用山、水、田野三个点,与“一望空阔”的面结合,便尽形尽致地写活了初春的满井。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毛羽鳞鬣”的“喜气”,曲折、巧妙而韵味十足地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欣慕喜悦之情。这也是一种夸饰手法。
板书设计
叙述:城中“余寒犹厉”(欲扬先抑,反衬,对比)
总:满井全景(一望空阔)
满井游记 描写:郊田有春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议论:寄情山水,抒写性灵(自嘲,自傲)
四.语言品得:
(一)品读写景句:
师:美文需要用心感受,请同学们自主品读课文第2段中你喜欢的语句,可从景物特征或作者情感等角度品析,并以类似“我读 ,读出了 ”的句式与全班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预测:
生1:我喜欢读“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我读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样子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师:同学们还认为这句中哪个词用的特别妙?
生2:“微润”,这个词语表达了早春时肥沃的土地开始复苏。
师:一个“润”字与“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微”字更四凸现了“早春”的季节特征。
生3:我喜欢读 “于时冰皮始解,,……冷光乍出于匣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感到欣欣然。
生4:我也喜欢这句话,但我从“波色乍明”中读出了早春河水的明亮清澈,而且后面还运用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师:你能从文中关键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值得同学们学习。你在朗读这句话时觉得那个字词应该读重音?
生4:(轻读)我觉得应该是“解”“明”“清澈”,因为这些词语都写出了波色的特征。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提示学生放声朗读品味)
生5:我在读“乍”这个字时声音比较响亮。
师:从这个“乍”字中你能品出作者的感情吗?
(生感到疑惑,师提示:理解“乍”字的含义。)
生5:“乍”这个词语是“突然”的意思,在文中表现了作者对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感到意外,精神感到振奋。
师:品得太妙了,一个看似无义的虚词居然有如此深刻的内涵。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句子来感受作者的感情。
生6:我喜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个句子让我读出了作者对能够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而无比喜悦。
师:你能解释“而”字的含义吗?由此你对这个语句是否有新的理解?
生6:(思考、顿悟)哦!“而”表示转折,这个句子还表达了作者为“城居者”未知郊田之外的春景而感到遗憾。
……
生7:我 觉得“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写的很好,因为这句话写出了鸟鱼等景物的悠然自得,而且还运用拟人手法。
师:你能品出运用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吗?
生7:运用拟人手法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生机。
生8:赋予这些景色以生命和人的感情。
师:袁宏道山水小品善于把人的感情与景物情景交融,把无形的情思化微有形的景物。后人曾这样评价: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拟人手法?请继续品读。
生9:还有“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也运用拟人,这句话也赋予山峦灵气,并且给人留下焕然一新的感觉。
师: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追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文章用极其清新传神语言描绘了满井早春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正印证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 品读议论抒情句,体会主旨。
师:体会文中末段的具体语句“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中包含的情感。
生2:文中说“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说明作者喜欢这里的山水,表达自己欣赏山水的闲情逸致。
师:你觉得这句中的“近”应是什么意思?
生2:应该是作者的住处与这里的距离很近。
师:还会有其它深意吗?
生3:我觉得还应该有作者的心与景色的很近,可以说融为一体。
(全班同学对该同学的回答予以热烈的掌声)
师:辛弃疾曾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此”,真是无我相融,相逢如知己呀!
传统的文学主张“文以载道”,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政治理想。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更注重于对自然风景的客观描写,表达作者厌倦仕途,轻视名利,钟情于山水的情感,强调自然、天真、趣味。(板书:独抒性灵)
(三) 比较品读:
谈谈袁宏道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与本单元其它三篇课文的作者所寄予的感情有何不同?
相关连接: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
(生结合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生1:本单元其它三篇文章都是表达作者因被贬官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情和感想,而袁宏道是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
生2:《小石潭记》表达了柳宗元被贬官后的凄凉,《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复,《醉翁亭记》也是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这三篇文章都与作者的政治追求有关,而《满井游记》中作者却表现出自己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生活。
五.拓展巩固:
(一)师:评袁宏道游记名篇《西湖游记二则》(其一),可整体评价,也可抓关键语句细品。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生齐读。然后点品文章)
生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这一句句式整齐,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西湖景色的魅力,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生2:本文运用比喻句,把山、花、风、波浪的特点写的恰到好处,并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陶醉语山水之间的情怀。用简洁干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热爱之情。
生3:文章语言优美精练,运用比喻绘声绘色,句式骈散结合,创设优美的意境。
(二)基础练习
1、选出对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冒风驰行(坐车) 呷浪之鳞(吸而饮)
b、麦田浅鬣寸许(左右) 汗出浃背(湿透)
c、泉而茗者(茶) 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数友出东直(全、都) 柔梢披风(披挂)
2、选出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对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排比)
d、呷浪之鳞。(比喻)
3、续写填空,使之构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写一句带有哲理性的话语。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