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2022-02-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解读意象,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去发现新诗的思维深度和语言美趣。体会诗歌语言魅力。

  2、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从词语的日常范畴意义和深层暗示入手解读诗歌。以诗解诗,体验文学积累的妙趣。

  过程与方法

  1、透过诗歌文本意象联系生活本验,揣摩作品感情;

  2、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与隐含的忧伤,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2、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世俗”的冲突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

  3、 结合文本体会诗人的幸福观,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二、重难点——分析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质疑、探究、分析,理解海子的内心挣扎。

  三、课型:鉴赏课

  四、课 时: 一 课 时

  步 骤:

  一、导入:什么是幸福?——苏轼、马致远、李白、马伊利、

  二、知人论世——海子简介(略)

  三、听、读课文

  四、分析第一节

  1、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三种怎样的生活?——自由、闲散人的幸福的物质生活。(劈木柴过冬的人 秋思)

  明确:马、柴、周游世界:日常生活意义范畴内的幸福。交通工具。做饭御寒。闲适生活。

  这些词又有歧义,奔向理想的象征。温暖的象征。心灵放纵与自由的象征。是精神世界的象征。而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2、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哪个层面的幸福?——平凡人的世俗的幸福的物质生活。

  明确:想想,比尔.盖茨不会去关心粮食和蔬菜,而关心者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在意。

  “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基本。“关心”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是在上句劝说之后的进一步妥协。

  3、既然是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意味着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李白、苏轼、“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祖国,或以梦为马》)

  明确:“从明天起” 表明时间上的断裂,意味着姿态目光的转移。意味着选择的痛苦。像天真少年暗下决心。那么既然诗人向往这些幸福为什么不从“今天起”,“从此刻起”呢?——似乎宣告诗人将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

  “从明天起” ,四字中浓缩着辛酸。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意味着今天的不愿意。如李白 “明朝散发弄扁舟” 。所以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

  因为大家知道,《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西方梭罗说的“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

  暗示只要想过幸福生活也能过上,只是不愿过这种幸福生活,即表明对幸福有不同理解。

  意味着今天有人劝诗人,所以写诗回答。

  海子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足以证明海子对今天是失望的、对现实是失望的。

  用糊模语言回答劝者。岐义告诉我们:诗人表明答应,实质不愿。诗人双重人格的体现。

  4、前面诗句显示的内心的矛盾在“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悖论?

  明确: “我有” 是对前面的否定。诗歌文本与诗人行为构成反讽式分裂,对幸福的表述在叙述的延伸中岐变。

  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的精神自由。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这是作者想象中的一个好归宿,这里开阔、自由、美丽、超脱。

  “面朝”意味着一种追求姿态。背对尘世,背对众人。意味着诗人渴望脱离尘世,谢绝宾客,过上隐逸诗人般的生活。

  “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他只能是诗人所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只能留存于他的幻想之中。因而,诗人所渴望的幸福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从明天起”。那么“从明天起”也是岐义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点题。

  小 结:

  虚构一幅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幸福”生活图景。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五、分析第二节

  1、也是“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说明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明确:“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通信”就意味着沟通与交流。就说明了海子和每一个“亲人”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说明诗人既自闭也盼理解。

  2、为什么要“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明确:是沟通与交流的幸福。是分享和被分享的幸福。是物质的幸福还是精神的幸福?

  “为什么要告诉亲人自己的幸福,目的是表达孝敬父母,自己内心那种痛苦、无奈、愧疚的复杂心情。

  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当诗人想拥有美妙的幸福感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

  3、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

  明确:(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是“闪电”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美丽的愿望。而幸福只是“闪电”的。

  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必须要有乌云才有闪电撞击。

  小 结:

  明天---通信 今天---冷漠

  告诉---每个人 幸福---闪电

  本节写诗人渴望“沟通与理解”。诗人生前未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所以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幸福的闪电”也许可以指自杀。

  六、分析第三节

  1、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明确: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据说我们的一切都是上帝命名的。上帝创造了一个物种就由自己来命名,还由亚当来命名,其实无论上帝还是亚当都是比喻的说法,其实人最初都给万物命名,是人。是人中的哪些人?是诗人。诗就是给万物命名以及重新命名,其实我们知道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它造出来都非常神奇。

  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说明海子将会踏上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将有海子的设想、有海子的梦想,那里将是海子设计的世界。

  2、“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明确:陌生人在这里是指什么人?——和他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可不可以是他的亲人?完全可能。亦或陌生的熟悉人。亦或熟悉的陌生人。本节写诗人的“博爱”,不但爱自然,也爱陌生人,当然,更爱自己熟悉的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用真诚的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全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也”。 表明自己与他们的分界。

  “陌生人”(而不是“朋友”)我也为你祝福,请注意这个“陌生人”和“也” 这两个充满了反讽的字,你能从正面的角度理解吗?

  “陌生人”是不可能理解我(海子)的,“陌生人”不是我(海子)的朋友。“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为你祝福的恰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这个尘世是失望的。

  3、愿你,我呢? 你在“尘世”,我呢? 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海子呢?

  明确:“愿你”,其言外之意便是我在尘世未能有灿烂的前程。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未能获得幸福。

  关于爱情:有6个女人,曾经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暂生命中出现过,闪烁过。分别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芦花”和“李华”。这6个女人,或者可以统一定义为“海子的情人们”,有的是曾与海子建立正式情人关系的,有的则是在情感上引导过海子,有的占据着海子内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然而他的爱情 ,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

  关于前程:在安庆市诗人沈天鸿望着坐在酒桌对面的海子,烦了。那个晚上,海子一个人喝了将近一瓶50度的白酒。趁着酒意,海子喋喋不休地谈起了自己的种种不如意:

  “北京的(诗歌)圈子很严,简直进不去!”在某些诗歌聚会的场合,除了好朋友、《十月》杂志编辑骆一禾,没一个人理他,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

  而在怀宁县,隔壁村的一些早早辍学的年轻人,早两年就去南方闯荡,靠卖软笔致富,每个月能往家里寄回七八百块钱。

  很难说这没有对这位村里公认的精英人物造成一定的心理波动。1987年,二弟面临复读,三弟、四弟在上学,正是家里最需要钱的时候,海子曾经跟父亲提出想辞掉教职出去闯一闯,跟北大的同学一起南下海南办报纸,但遭到了父亲查正全的坚决反对。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折磨着海子。

  4、“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

  明确: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中,海子最终选择了一条也许是最彻底的路,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5、“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确:“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即我只愿守着我的理想死去。

  “愿你”和“我只愿”是对立的,愿你的就是我所不愿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就是我所不愿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要死后获得重生,也就是在明天重生,明天将会存在“大海和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小 结:

  尘世祝愿---(转折)---我只愿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本节让人们看到海边站立着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那是自封王者的形象。这种二重人格还可细分出:对众人和世俗生活的亲近与排拒,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喜悦与悲忧,在文情表现上的直致与含蓄……作进一步提炼,大约有三重意识: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这三重意识排在一起不太“和谐”,正好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这份遗世独立的情怀不完全是来自社会,更是来自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怀!

  七、研讨主题

  1、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着丰富的意蕴和张力。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矛盾/岐义/美丽/神秘),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暗示/象征),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这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而我们却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人的矛盾和生活的悖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对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人是失望的,海子“面朝”的就是海子向往的

  ——“大海和春暖花开”。

  2、诗中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表达的情味一样吗?

  明确:第一次是第一章情调(岐义上)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

  第二次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愿,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就显示出诗人已经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由此可见,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路线图。

  3、为何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何能开在海上?

  明确: ——浩荡生气,心旷神怡,安魂之乡,精神归宿。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这是明丽神奇之境,也是海市蜃楼之梦,“面朝大海” 是实,是追求。“春暖花开” 是虚,是梦。这是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是出世与入世的焦躁。

  冒险是诗的天性,诗是冒险的果实。海子打破思维常规,游进了大海,游得远,游得深。是 “抵达元素”的诗。

  4、海子诗的特点

  岐义:表层情绪与深层情绪的“撕裂”。从表层词句看,海子诗歌情绪欢快、明朗,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而实际上,该诗的深层情绪却是一种浓到骨子里的悲凄。

  意象:海子诗的意象单纯而明净。一是意象空旷,让人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

  唯其单纯明净,才有“空旷”“虚实”“远近”的韵味。——大海、房子,喂马、劈柴,三两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海子善于将诗中的意象美化。这种美,单纯明净几近于洗炼。洗炼之美多出于老练、老到之手,多见于老作家、老诗人之作。少年才子多有夸饰词情。海子才活二十多岁,诗作意象洗炼、纯净,可谓出手不凡,令人称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