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詹天佑接受任务”)
(一)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詹天佑及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社会背景资料。
(二) 自读二自然段,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生甲:读了这段话后,我很愤怒,帝国主义凭什么阻挠我们修筑京张铁路?
生乙:读了这段话,我很激动、很自豪,因为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给了帝国主义一个响亮的耳光……
生三:读了这段话后,我很担心,詹天佑能胜任吗?
生四:詹天佑真傻,这项工程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修不好,不是会身败名裂吗?
(三) 教师启发、引领学生联系背景(国内外反应)、詹天佑科学事迹、地貌特点,讲读愤怒、激动、担心的原因
老师引导学生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习,梳理归纳成下列板书:
愤怒 ________ 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
激动 ________ 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
担心 ________ 工程艰巨
(四) 师:你从这段话中知道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从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下毅然接受任务看出他是一个爱国工程师。
生2:工程那样艰巨,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尝试,他敢,说明他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工程师… …
师:一句话,詹天佑是一位
生接: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五) 总结学法:抓人物环境,注意当时当地情况,体会人物品质。
案例2(自主合作探究 “开凿隧道”)
(一) 出示学法:读(课文) 画(开凿隧道示意图) 演、说(边演示边复述课)
(二) 自读自悟,画出居庸关、八达岭开凿隧道示意图。
(三) 自由演练、复述课文,学生演练中纠正其理解错误。
(四) 说说詹天佑这样设计的好处:工期缩短了一倍。
(五) 创设情影,转换角色(师当记者,生当詹天佑及助手),深入探讨“两端凿进法”“中 部凿井法”的好处。
记者:我是北京新华日报记者,请问詹天佑,八达岭的“中部凿井法”是您的创举,打一口 井可增加两个工作角,能否再多打几口井,不断缩短工期呢?如果不能?究竟打几口井合适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
詹天佑及助手(十几个学生发言后教师帮助归纳为):不能无限制地打井。原因是:
①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政府无能,物力、财力有限……
②浪费时间……
③使岩层变得脆弱,容易造成滑波……
④通过计算,工程造价高……
⑤打两口井合适……
(六)师:你从詹天佑对八达岭、居庸关开凿隧道的创新设计看出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甲:詹天佑从国情、地貌特点设计工程,是一个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创新设计的工程师。生乙:詹天佑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铁路工程师,不愧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生丙:詹天佑这样做都是为了祖国,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善于创新的科学家。
生丁:詹天佑是一个热爱祖国,从实际出发,善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科学家……
师:一句话,詹天佑是一位
生接: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后反思]
1. 从教学效果看,案例1接受式学习及案例2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效果都非常好,
没有谁对谁错,孰优孰劣,都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都是教学活动中有益的学习方式。2. 从教学过程看,学习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来确定。案例1的教材特点是: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复杂;詹天佑这个人物学生不熟悉,需要生平资料;京张铁路的 地貌 特点学生不了解,所以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开凿隧道”这个部分,看似简单, 实则内涵丰厚,对詹天佑从实际出发、科学创新精神的探讨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