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2024-03-2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徜徉历史,了解背景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一座不朽的丰碑。就你对长征的了解,与同学作广泛地交流。提示:从历史教科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长征的背景、经过、意义等。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朗读《长征》,感悟诗意

  (1)浏览,明确体裁这是一首        。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        、        、        、             。

  (2)初读,读准字音   逶迤(   )     磅礴(  )    云崖( )    岷山( )

  (3)再读, 解释词义

  等闲 : 

  逶迤:

  细浪:

  云崖:

  磅礴:

  开颜:

  (4)译读,感悟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帅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两句紧承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作者选择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既合乎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座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如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这两句具体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激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结尾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二、分析揣摩

  1、品读《长征》,揣摩意境

  (1)五幅画面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           、            、                  、                 、                     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画卷。

  (2)三种修辞 这首诗对仗工整,除对偶外,还突出使用了    和     的修辞,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些句子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充满浪漫气息。

  (3)一种情怀  这首诗通过“不怕”“只等闲”“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着重表现了作者                     的豪迈情怀。

  2、心灵交会,意境吟哦

  (1)  听听录音,想象意境

  提示:诗歌是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再回顾一下: 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

  诗中的形象构成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这些画卷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2) 演读背诵,互相评价

  提示:看谁节奏把握得准确

  看谁重音处理得恰当

  看谁背诵得更有情感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

  三、探究质疑

  这首诗中,毛泽东同志用“乌蒙磅礴走泥丸”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而在同样写长征的《十六字令》中,他又把山写得十分高大,说“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作者这样写不是自相矛盾吗?

  写一篇文:《长征》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画卷,请选择其中的一幅,放飞想象的翅膀,把它描绘出来。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五、基础巩固

  1、默写全诗               七律  长征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         、          、           、               。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一、1略 2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wēiyí  pángbó  yá  mín                 (3)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4)略

  二、1(1)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夸张、比喻(3)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    2略

  三、不矛盾。都是运用夸张手法,意在衬托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略

  五、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