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池》教学设计思路

《小池》教学设计思路

2021-05-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的。(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  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3.学生自由读诗。

  4.区别字:昔(  )惜(  )腊(  )

  廷(  )蜓(  )延(  )

  晴(  )情(  )蜻(  )

  河(  )何(  )荷(  )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第一小组汇报: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

  第二小组汇报: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着晴天柔和的风光。 

  (2)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

  (5)男女比赛读。

  (6)第三小组汇报: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第四小组汇报:早就有蜻蜓飞来立在它上头了。)

  (7)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8)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9)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10)全班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他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满池的荷花的画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夏天的一首诗,老师在向同学们推荐几首关于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七、诵读下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养成随时诵读的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边背着《小池》,来结束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34《小池》一课的反思

  2009年4月29日上午,我执教了一节语文,选了《小池》一课。课后教研领导与同事对我的课进行了指导,感受到受益匪浅。使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以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能影响这一过程,却无法替代这一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知识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心绪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还希望能与老师们多交流,多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多的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