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因为欠条的债务纠纷被人起诉的,首先应当积极应诉,需要尽快履行义务,如果义务人根据生效的法律判决文书依然拒不履行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不还能够起诉吗
借钱不还能起诉。起诉只需要有明确的原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即可。债权人需要向法院提供能证明其与债务人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如欠条、转账记录、银行流水、录音资料等。胜诉后如果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强制执行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提供的材料,具体如下:
1、强制执行申请书;
2、判决书或者裁定书;
3、生效证明;
4、被执行人的送达地址确认书或者邮寄单;
5、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
6、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护。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
三、法院判决多久后可强制执行
一般法院一审判决下发后的15天内可强制执行,具体如下:
1、如双方均未对该民事判决提起上诉,则该民事判决书已经生效,判决下发的15天之后,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如双方或一方对该民事判决提起上诉,则二审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该民事判决书已经生效,此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强制执行主要有以下程序:
1、申请;
2、法院受理;
3、申请复议;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5、采取强制措施。
二、申请法院执行的条件主要有:
1、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必须已经生效;
2、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具有可执行的内容;
3、申请执行人必须是法律文书规定的权利人或者权利承受人;
4、义务人没有按期履行义务;
5、属于执行法院管辖。
总而言之,判决书生效之后,一方当事人没有按照规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审案件的判决书下达之后,有15天的上诉期,超过15天未上诉的,判决书自动生效。判决生效后,两年内可以申请执行。一般情况下,为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也就是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的日期。特殊情况 下,如果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计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