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一)侵害司法机关正常刑事诉讼活动的客体;(二)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客观行为;(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作为主体;(四)主观上必须出于明知是犯罪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
法律分析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指: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
拓展延伸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
包庇罪是指在刑事案件中,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人,采取掩护、庇护、提供帮助等行为,使其逃避法律追究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必须存在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人;二是包庇行为必须具备掩护、庇护、提供帮助等行为;三是包庇行为必须是为了使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包庇罪的法律后果严重,一旦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等。同时,包庇罪也会对社会秩序和正常司法运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法律严厉打击包庇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包庇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存在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人、具备掩护、庇护、提供帮助等行为以及为了使其逃避法律追究。一旦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等。包庇罪的存在对社会秩序和正常司法运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法律对包庇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