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羚羊木雕》案例与反思

《羚羊木雕》案例与反思

2022-01-1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所写的家庭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这一家庭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文中充满了是是非非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点上,如果教师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讨论、辩论就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正是课堂三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略或教学难度较大的地方,本案例主要想在这方面作一微探。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教学难点: 

  分清是非,能与他人共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型:讨论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课前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 

  2、课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 

  1、对学生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 

  ①对课文整体感知。 

  ②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③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④角色分配: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故事叙述者。 

  2、要求学生课前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给学生讲述辨论的规则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2-3分钟演讲:让学生讲述假期里自己在家里针对家庭小事和父母进行思想交流的情况。找2-3名学生演讲。师生对演讲情况略作评议。 

  2、情景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己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在默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知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教师选定了几个自我推荐的同学起来朗读课文,教师也参与了朗读,充当文中的“爸爸”,其他同学评价。 

  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 

  ③师生共同对 这次作出评价。 

  小结: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我也参与读“爸爸”这个角色,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要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妈妈”因不严厉、家长作风不过硬而“被迫下岗”(该生因读得缺乏感情而被其他同学代替朗读),“我”因受委屈而得到大家深深的同情……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大家都沉浸到了文学的魅力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关于羚羊木雕的事,它涉及到父母、“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②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明确:在这场家庭冲突中,作者倾向于父母不对,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上述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小结: 

  让学生结合朗读体验,分组合作、探究,讨论上述问题,并自由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及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教师要随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课文的感知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表现出来,当我发现学生对课文己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我便中止了这场讨论,为接下来的辨论作准备。 

  点评: 

  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开始进入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这就为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看法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埋下伏笔;当学生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之后,又为下面将进行的课堂辨论开辟了方便之门,教学中的登堂入室之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三、课堂辨论 

  课堂实录: 

  师:下面就这场家庭矛盾展开辨论,分甲、乙、丙三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下面辨论开始。 

  生(父母):小孩子互赠礼物是可以的,但要看是什么东西,羚羊这么珍贵的东西送给朋友不合适! 

  生(“我”):我认为只要是真心朋友没有什么不可以送。 

  生(万芳):只要是朋友真心相送,我认为什么都有可以接受。 

  生(父母):那么如果是你的全部家产,你还愿意相送吗? 

  生(“我”):如果是真心朋友,就是送全部家产我也乐意! 

  生(万芳):假设朋友是真心的,我也愿意接受! 

  生(同学们):鼓掌! 

  生(父母):什么都可以送,那你什么也没有呢? 

  生(“我”):那我就把“心”送给朋友,真心实意对待自己的朋友。 

  生(万芳):“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有“心”意就行,哪怕我们穷的得没有一分钱! 

  生(同学们);长时间热烈地鼓掌! 

  生(父母):就算你们什么都可以送,也得跟大人商量一下,你们这样做是对父母的不尊重。 

  生(“我”):我们已经长大了,做事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自由,难道什么事都必须同你们商量吗? 

  生(同学们):鼓掌! 

  生(万芳):我接受木雕,也未经父母同意,但我认为这是我们小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不应该过问。 

  生(父母):如果我们不过问小孩子之间的事,那你们做错了事你们怎么解决?你们小孩子还需要大人监护! 

  生(“我”):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错了,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改正的,但我们做事需要有自己主见! 

  生(万芳):我接受羚羊木雕没有错,我也是经过考虑的。 

  生(父母):默然。 

  生(同学们):静悄悄的,大家若有所思—— 

  …… ……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辨论精彩极了!连我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大家的见解令我吃惊、使我震奋!这场辨论还没有结束,我认为它不应该结束。是啊,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这样,课下肯定还会有更精彩的辨论继续。 

  作业: 

  1、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形,模仿课文续写。(训练目的:把辩论引向深入。) 

  2、 假期回家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和父母交流,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活。(训练目的: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总评: 

  本课学生初读课文好象已经懂了,但对人物的感情把握不够准确,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思想。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一下高涨,读的同学感情专注,听的同学津津有味,读完之后,“我”的委屈,严厉生硬,爸爸的世故圆滑,奶奶的爱莫能助,万芳对朋友的真心一片……都鲜活地跳跃在学生面前。朗读结束后,我让大家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并组织讨论,同学们纷纷要求发言,我因势利导,组织了这辨论,辨论中,同学们鲜明的观点,大胆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场辩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教室成了“激情燃烧的战场”,“唇枪舌战”使得这场辩论真有些“刀光剑影”。有些同学已经显得有些“怒发冲冠”了,我见目的已经达到,便“鸣金收兵”了。 

  课后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一直是一个“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教学目标,对一些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本人在这一节课中惊喜地发现,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跚跚而来,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感受这道风景的美丽,不论是课堂的分组讨论,还是集体辩论,丰富的情感、明朗的态度、令人深思的价值观,伴随着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发言,汇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进学生的心田,也流进我的心田,这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只有这样新课标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只有这样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春风才能吹绿祖国各地,我们才能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当然,这也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我坚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股清泉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奔涌而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