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他人财产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根据不同情节处以不同的刑罚。
盗窃公私财物、诈骗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也有相应的刑罚。
侵占他人财产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
持有他人财物必须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否则不构成侵占他人财产罪。
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包括出售、赠与、出租、消费等。
法律分析
一、侵占他人财产怎样量刑
1、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侵占他人财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
2、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本罪。
3、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所谓占为己有,是指应当将他人交为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当成自己的财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处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将财物出售、赠与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费、充抵债务、设定抵押加以使用。
结语
侵占他人财产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百六十九条和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进行裁决。对于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物的犯罪,将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盗窃公私财物、诈骗公私财物等犯罪,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将处以不同程度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侵占他人财产罪的立案标准包括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拒不交还,必须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并将其当作自己的财物加以处分、使用和收益。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