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订立后何时才生效以及订立的条件

合同订立后何时才生效以及订立的条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本文介绍了合同生效的时间和订立合同的条件以及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生效的时间需要满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合同的订立需要满足订约主体存在、依法进行、当事人协商一致等条件;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标的、质量和数量、价款或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法律分析

合同订立后,一般情况下合同即刻生效,生效的时间即为合同生效的时间。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将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的,合同自手续完备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

这里所说的“法律”系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立法文件;“行政法规”系指国务院颁布的法规。

二、合同的订立的条件

合同的订立有如下条件: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三、订立合同包括哪些条款

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以下内容:

1.标的。标的是合同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2.质量和数量。标的的质量和数量是确定合同标的具体条件,是这一标的区别于同类另一标的具体特征。

3.价款或酬金。价款和酬金是有偿合同的主要条款。价款是取得标的物所应支付的代价,酬金是获得服务所应支付的代价。

4.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期限直接关系到合同义务完成的时间,涉及当事人的利益,也是确定违约与否的因素之一。

5.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促使当事人履行债务,使守约方免受或少受损失的法律措施,对当事人的利益关系重大,合同对此应予明确。

6.解决争议的方法。一旦合同订立,如在履行中产生争议,双方应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诉讼解决其争议,有利于合同争议尽快解决,并最终从程序上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性权益。

拓展延伸

合同订立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订立的条件包括:平等主体、合法的民事权利和合法的民事义务、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具备相应的法律形式。同时,《民法典》第一百零三条也明确规定了合同生效的条件,包括:当事人依法采取要约、承诺行为、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成立后,当事人不得就该合同的效力、履行方式等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或者解除。

结语

合同生效的时间和订立条件是合同订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合同订立后,一般情况下合同即刻生效,但有些情况下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同时,合同的订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依法进行、当事人协商一致等。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主要条款包括标的、质量和数量、价款或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这些条款的明确对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都非常重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十四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一条 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九条 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第八十七条、第九十六条第二款所列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