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在于对象和行为形式。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资金,而诈骗罪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或单位。诈骗罪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骗人交付财物,而集资诈骗罪是通过以诈骗手段骗取集资。对于以诈骗手段骗取集资的行为,应以集资诈骗罪定罪量刑。
法律分析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为:
1、犯罪的对象不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诈骗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即行为人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去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其钱财。
2、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直接使被骗人交付财物的行为,被骗人交付财物既可以是为了投资营利,亦可以是购买某物。集资诈骗罪行为是被包容的法条属特别法条,因此,对以诈骗方法骗取集资的,应当以集资诈骗罪定罪量刑。
拓展延伸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法律适用和实质要素的比较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在法律适用和实质要素上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在法律适用方面,诈骗罪主要适用于个体之间的欺诈行为,即以虚假手段骗取他人财物;而非法集资罪则针对组织、公司或个人以非法方式集资、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其次,在实质要素上,诈骗罪要求具备欺骗、骗取财物和造成损失等要素;而非法集资罪则要求具备非法集资、数额巨大、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要素。因此,虽然两者都属于经济犯罪,但其法律适用和实质要素上的区别使得它们在司法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判决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在对象和行为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诈骗罪针对特定个人或单位,通过虚假手段骗取财物;而非法集资罪则指组织或个人以非法方式吸收公众存款。在法律适用和实质要素上也有所不同,诈骗罪强调欺骗和骗取财物,而非法集资罪要求非法集资数额巨大且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两者的处理方式和判决结果也会有所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