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过敏引发纠纷,消费者需提供证据支持索赔。遇到人身伤害,需由医院或鉴定机构出具诊断书确定责任方。索赔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需保留相关书面材料作为证据。消费纠纷可先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请第三方机构介入协调。如仍无法解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
法律分析
长出一脸红疙瘩顾客要问责店家陈女士从老家安徽来苏州,最近在一家饭店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她去附近的一家化妆品店想要购买一些彩妆产品。店家推荐了一款隔离霜给她,由于当天陈女士化了妆,就没有在脸部试用。经过一番选购,她最终花100多元买了该产品。当晚,陈女士就在脸部涂抹了这款化妆品,第二天一早她却发现自己满脸都是红色的疹子。她怀疑是化妆品过敏,于是找到了化妆品店家。陈女士称店家的负责人陪她去医院进行了检查。经医生诊断,陈女士确实是皮肤过敏,使用化妆品可能是诱因之一,但不能确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后医生嘱咐陈女士停止使用一切化妆品,同时开了一些药物给她进行治疗,这次治疗的费用都是由化妆品店支付的。用过几次药之后陈女士觉得情况并没有好转,她又去医院复诊了几次,其间又花费了近200元。她坚持认为是化妆品导致了过敏,店家应该退还购物的花费,并且承担她的所有医疗费用。店家给她的答复称化妆品是正规产品,不会有问题,如果陈女士有质疑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最后在协商下,陈女士退掉了化妆品,但只得到了40元的补偿。律师提醒:定责索赔都要有依据认定造成伤害的责任方和确定索赔金额都需要证据。市民在遇到人身伤害后,应由正规医院或鉴定机构出具诊断书,确定受伤的真正原因,进而确定应由谁来承担责任。在主张赔偿时,索赔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都应有相关的书面材料作为依据。市民要保留好诊断书、病历、医疗费发票、单位的收入减少证明等书面材料,这些都可以作为维权和索赔的证据。市民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先自主与商家进行协商。双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可请第三方机构介入帮助协调矛盾,比如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主管部门投诉。如果协商后矛盾仍无法化解,消费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结语
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应保留相关证据,如诊断书、病历、医疗费发票等,作为索赔的依据。协商解决无果时,可以寻求第三方机构的协调帮助,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主管部门投诉。如仍无法解决,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案例中,陈女士应提供医生诊断的证据,以确定化妆品是否导致过敏,并据此要求店家承担购物费用和医疗费用。律师提醒大家,定责索赔需有依据和证据支持,以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六条 经营者销售进口商品、收购出口商品,应当遵守本章的有关规定,维护国内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其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六条 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制定强制性标准,可以委托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