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需要明确的事项包括:一是合同签约主体,可以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获得国家批准从事借贷业务的公司;二是借款本金及借款期限,实践中出借人通常会在实际出借资金之前扣除部分/全部利息再发放给借款人,但法律不认可这种做法,应根据实际出借金额计算借款本金。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中需要明确的事项有:
1.合同签约主体。可以作为出借主体的只有两类主体:第一类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另一类为国家允许开展借贷业务的公司。实践中有些自然人用自己控制的非金融类公司的名义发放借款是不合法的。
2.借款本金及借款期限。在民间借贷的实践中,出借人往往会在实际出借资金之前将全部/部分利息予以扣除后再发放给借款人,但约定的借款金额却是本金与扣除过利息之和,这其实是不被法律认可的,应按照实际出借金额计算本金。
拓展延伸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及风险防范措施
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进行的非银行机构介入的借贷行为。在民间借贷中,需要明确以下事项以遵守法律规定并降低风险。首先,借贷双方应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其次,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责,便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借贷双方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借贷利率上限、不得采取暴力催收等规定,以免触犯法律。同时,借贷双方也应关注风险防范措施,如定期还款、担保方式选择等,以减少违约风险。综上所述,明确民间借贷中的法律规定及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借贷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明确民间借贷中的法律规定及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借贷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借贷双方应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并签订书面合同以确保双方权益。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借贷利率上限和不得采取暴力催收等规定,是必要的。此外,关注风险防范措施,如定期还款和担保方式选择,能有效减少违约风险。合法合规的民间借贷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降低借贷风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