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

2021-05-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课 题

  26蜜蜂引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7生字,会写7字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细致观察,难题定可以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蜂怎么回会引路”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参与交流者意见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蜜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蜜蜂引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3、认清自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后回答: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二)总结全文。

  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指导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教学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经典题型设计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经常——愉快——

  仔细—一聊天——兴奋—一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一(   )房子  一(    )火车   一(    )草地

  —(   )园子  一(   )蜜蜂  一(    )飞机   一(    )手绢

  教学反思

  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课文中,列宁这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