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方面。 前者是实施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 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掌握,成为音乐教学的必要。 1.视唱练耳课教学方面
(1)音乐性。在现今中小学视唱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给出标准音高、速度进行弹奏,学生跟钢琴唱几遍就大功告成了,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音乐训练的严重内容――音乐性。利用音序软件(如Cubase系列、Cakewalk系列等)可以很便当地对音乐的各种表情进行处理。在很多音序软件中有谱表窗口、整体窗口、事件列表窗口、卷帘窗口,里面有力度、速度、音乐表情等功能,可以将音乐修饰得更加完善,从而将修饰好的相对完善的音乐呈现给学生。
(2)自主性。现在也有专门练耳方面的软件,比如,EarMasterPro是一款来自丹麦的视唱练耳多媒体音乐教育软件。在练习中EarMaster Pro将随机播放一些曲调或节奏进行提问,然后让你回答并检验答案的正确与否。运用这样的软件,可以使听辨训练非常直观、快速、便当。这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听辨训练。
2.唱歌课教学方面
(1)直观性。现在,一台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及音频软件(如CoolEdit、Samplitude2496等),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了。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比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根据对音波的分析,能让学生在唱歌时进行适时调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优良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
1 / 2
(2)音准的纠正。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唱者难以察觉。而有了这种波形参照,教师就会很便当地告诉学生如何调整气息、咽腔、声音位置等技术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优良的歌唱状态下,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
(3)延续性。传统的唱歌课教学不具备延续性。课程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简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优良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撤,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持,从而在加强和巩固优良歌唱状态的前提下,确凿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3.音乐欣赏课教学方面
(2)视听结合、丰盛学生的想象力。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会感到没趣、单调,注意力也简易分散。而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从而取得了传统音乐欣赏课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数字化音乐教学已经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崭露头角,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这一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
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深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非常严重的现实意义和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