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目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哲学是关于 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 ,近代 和第三个历史形态 。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严密的科学体系,在内容上实现 和 的高度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 、 。 5、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的观点。

6、唯物主义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 、 的哲学理论。 7、唯心主义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 、 的哲学理论。 8、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

是 。 和 是运动着的物质和存在形式。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 。 10、运动是 ,静止是 的。

11、人类意识是 高度发展的产物,而且是 的产物。 12、意识的本质说明了它对物质的双重依赖关系,第一,它是人脑 ,第二,它是 的反映。

13、意识的能动性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 和 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号码写在括号内)。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1)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2)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是否承认精神有能动作用

(4)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1)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2)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3)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又是在更高阶段发展的起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形态是( )

(1)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

(4)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可知论和不可论 (4)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6、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

(1)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2)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3)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 (4)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说法是( )

(1)特质和运动的统一 (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时乎时乎不再来”是时间的( )

(1)一维性 (2)无限性 (3)广延性 (4)相对性 9、二元论是一种( )

(1)唯物主义观点 (2)最终倒向唯心主义的观点 (3)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庸俗进化论观点 1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认为( )

(1)世界是运动的 (2)世界是统一的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世界是发展的

1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3)朴素的唯物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 12、设想存在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1)主观唯心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客观唯心主义 (4)不可知主义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1)运动的绝对性 (2)发展的规律性 (3)客观实在性 (4)矛盾的普遍性 1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 )

(1)无限性 (2)不可逆性 (3)广延性 (4)可逆性 15、空间的三维性是指空间的( )

(1)无限性 (2)永恒性 (3)不变性 (4)前后、上下、左右的三维性

16、世界是物质的指( )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世界是可知的 (3)世界是运动的 (4)脑量的增加 17、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1)自然界的变化 (2)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3)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4)脑量的增加 1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1)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 (2)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19、科学证明,人脑是( ) (1)思维的源泉 (2)思维的产物

(3)思维的器官 (4)思维的对象

20、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1)人们的主观努力 (2)社会实践 (3)科学活动 (4)思想斗争 21、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的( ) (1)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3)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 (4)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三、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是( )( ) (1)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自学科学的三大重要发现

(3)19世纪上半叶欧洲特殊的理论环境 (4)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1)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 (3)德国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4)德国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方面( )( )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世界是否联系和发展的问题 (3)世界能否为人们正确认识的问题(4)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1)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一般和个别关系 (3)整个和部分的关系 (4)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5、“机不可失,朱不再来”这一成语说明时间的( )( ) (1)主观性 (2)客观性 (3)相对性 (4)一维性

(5)不可逆性

6、坚持世界统一性的有( )( ) (1)二元性 (2)多元性

(3)唯物主义一元论 (4)唯心主义一元论 (5)庸俗唯物主义

7、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1)绝对精神 (2)客观实在 (3)上帝 (4)自然界 (5)物质

8、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 (1)绝对观念 (2)宇宙精神 (3)人的心 (4)人的主观意识 (5)上帝

9、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指物质是运动的( )( ) (1)担当者 (2)形式 (3)主体 (4)源泉

10、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要把握以下两点( )( )(1)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然物的多样性 (2)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3)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可知性 (4)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生性 11、意识的本质是( )( ) (1)人脑的机能 (2)人脑的分泌物 (3)人脑的生理过程 (4)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绝对观念”的产物

12、“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证明( )( (1)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5)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发展变化

) 1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 ) (1)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主观能动性发挥越大,客观规律的作用越小 14、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

(1)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2)能动地改变历史规律 (3)能动地反映世界 (4)能动地改造世界 (5)能动地创造宇宙万物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请交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1、哲学是什么,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C、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E、全民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不同于旧哲学,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统一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B、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为对象 C、以改造世界的实践为根本目的 D、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服务 E、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形象( ) A、自然界 B、引力场 C、生产力 D、阶级矛盾 E、尚未实施的设计图纸

4、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 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B、世界的本原气 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

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E、世界的本原是虚空 5、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意识依赖( ) 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人的感觉器官 D、客观存在 E、社会存在

6、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 )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 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 五、基本概念解释

1、一元论、二元论 2、本体论 3、机械唯物主义 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运动与静止 6、人工智能 7、意识的能动性 六、简答题

1、什么是物质?社会领域人的实践活动是否属于物质现象?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3、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对工作有何意义?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七、论述题

1、试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理论说明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