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 如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 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C. 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 图中g可以合成有机物

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蓝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B. 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 C. 在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D. 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的脂肪时,苏丹Ⅲ染色后,需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B. 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C. 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且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 D. 环境污染加剧是当今癌症发病率升高的根本原因

4. 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 )

第1页,共13页

A. 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 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 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D. 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5. 某生物的肤色由A/a、B/b、C/c、D/d四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C/c、D/d分别位于四

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CCD为黑色, aabbccdd为白色,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等与含任何四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双方为AaBbCcDd x AaBbCcDd,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 27 7 B. 81 16 C. 16 7 D. 81 9

6.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某DNA病毒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基因重组

B. 一对夫妇中只有一方患线粒体肌病(线粒体DNA缺陷导致),子女表现为全部正常或全部

患该病

C. 皱粒豌豆的染色体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导致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结构

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控制多基因遗传病的基因遗传都遵循自D. 控制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由组合定律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7. 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围绕这些因素进行了

诸多实验。请根据相关原理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过程,温度通过影响______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叶绿素a在植物细胞中分布在______。在测定叶绿素a含量时,首先要对植物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进行______,再进行定量测定。

(3)在30℃时,测定某种植物三种品系植株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在P点时,检测的是该植物叶片的______。除此之外,还可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______

第2页,共13页

(4)在研究高浓度CO2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测定了不同CO2浓度下处于不同时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

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与环境浓度CO2相比,在高浓度CO2条件下,相同时刻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______(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______。

8. 如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 ______ (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在DNA-RNA杂交区域中DNA中碱基A应与RNA中的 ______ 配对。

(2)图甲所示细胞由于 ______ ,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参与翻译的RNA分子有 ______ .

(3)图乙所示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 ______ 才能进入细胞质。 (4)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一般来说每个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长度 ______ ( 填“相同”或“不同”),每个核糖体完成翻译时的时间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5)图甲、乙两种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 ;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都是 ______ . 9. 微生物强化采油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

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种,可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

第3页,共13页

土壤中取样,并在含有氮源、______等的培养基中添加______ 进行选择培养。

(2)如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示意图。在图示划线接种的整个 操作过程中,对接种环至少需进行______次灼烧灭菌。接种后盖上 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其中“倒置”的目的是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划线接种后的图示平板,发现第四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生长有菌落,而第五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都有菌落。据图分析造成划线无菌落最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

(3)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就可能获得高效菌株。 (4)在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以0.2mL培养液样品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 培养,最后统计了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199、185、219.则样品中该种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应该______(请选填“低于”或“高于”)活菌的实际数目。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该种微生物数较______(请选填“少”或“多”)。 10. 生物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的血清蛋白。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的“分子手术刀”是 _ _ 。 (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的“分子缝合针”是 。 (3)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

11.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 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3.0、4.0、5.0、6.0、7.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 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 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 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 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3处错误, 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第4页,共13页

(3)

12. 某动物(性别决定为XY型)的繁殖能力较强,其有毛与无毛分别受等位基因A和a控制,长

毛与短毛分别受等位基因B和b控制,雌雄个体都有长毛、短毛和无毛性状。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B基因含有4600个碱基对,而b基因只有4200个碱基对,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填“染色体缺失”或“基因突变”)。

(2)这两对基因 (填“能”或“不能”)位于Y染色体上;若等位基因B和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共有 种。

(3)现已知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确定B和b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需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择纯合短毛雄性个体与纯合无毛雌性(含B基因)个体交配,得F1; 第二步:让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测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①若F2中 ,则B和b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 ②若F2中 ,则B和b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 ③若F2中 ,则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第5页,共13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判断,图中b为细胞核,A错误;

B、图中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c是指细胞膜,呈胶质状态的e是指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由于该细胞中有g叶绿体,因此确定该细胞为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的d)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

D、据分析可知,图中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等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由图可知,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e)(呈胶质状态)和细胞器(f);b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为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h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本题属于简单题,以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为载体,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及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基础实验相关知识。理解基本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A错误;

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植物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因此用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时观察不到染色体,B错误;

C.在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可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的脂肪时,苏丹Ⅲ染色后,需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细胞凋亡的结果,A正确; B、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B正确;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是受基因控制的,C正确;

第6页,共13页

D、环境污染加剧是当今癌症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本题是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的综合性考查,梳理细胞分化的过程、实质,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意义;细胞癌变的原因,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的意义,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分化的实质、细胞癌变的原因,对于几个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D选项是分析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要从遗传物质方面去考虑。

4.答案:D

A、A错误; 解析:解: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所以在下一时期细胞中央不可出现赤道板结构,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C错误;

D、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就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丙图中染色体数目有三种数值,应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其中a组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前期、中期,b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组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柱形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图b和c组所处的时期,所处的时期,丙图中a、再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才能正确答题.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解答】

Aa的子代基因型有AA、Aa和aa三种,根据一对杂合子Aa×所以双方均含4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3×3×3=81种。 又因为子代肤色深浅与显性配(AaBbCcDd x AaBbCcDd),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

基因个数有关,由于有四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8个,7个,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9种情况,所以子代肤色的表现型共9种。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第7页,共13页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某DNA病毒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线粒体基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子代,属于母系遗传,一对夫妇中只有一方患线粒体肌病(线粒体DNA缺陷导致),子女表现为全部正常或全部患该病,B正确;

C.皱粒豌豆的染色体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导致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控制多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并非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7.答案:光反应;暗反应;酶的活性;类囊体薄膜上(或叶绿体基粒);提取和分离;呼吸作用速

率;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在光照强度较低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增大;在光照强度较高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等;较高;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

解析:解:(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2)叶绿素a在植物细胞中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在测定叶绿素a含量时,首先要对植物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再进行定量测定。

(3)P点时,植物的光照强度为零,即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P点检测的是植物叶片的呼吸作用速率。分析曲线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在光照强度较低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增大;在光照强度较高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等。

(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时,高浓度CO2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大于环境浓度CO2,呼吸速率差异又不明显。而高浓度CO2 条件下水稻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H]和 ATP 增多,光反应增强,所以与环境浓度CO2相比,在高浓度CO2条件下,相同时刻水稻的光反应速率较高。 故答案为:

(1)光反应 暗反应 酶的活性

(2)类囊体薄膜上(或叶绿体基粒) 提取和分离

第8页,共13页

(3)呼吸作用速率 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在光照强度较低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增大;在光照强度较高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等

(4)较高 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内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因素如光照强度、CO2的含量、温度等;又有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第(3)小题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里,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再增加光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且有所降低。这时外界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第(4)小题的图表示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反而下降;在相同光照强度、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8.答案:原核;碱基U;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mRNA、tRNA、rRNA;核孔;相同;相同;核糖

体;DNA→mRNA→蛋白质

解析:解:(1)图甲中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场所进行,表示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在DNA-RNA杂交区域中DNA中碱基A应与RNA中的碱基U配对。

(2)图甲所示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参与翻译的RNA分子有mRNA、tRNA、rRNA.

(3)图乙所示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4)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由于模板mRNA相同,因此一般来说每个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长度相同,每个核糖体完成翻译时的时间相同。

(5)图甲为原核细胞,图乙为真核细胞,两种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都是DNA→mRNA→蛋白质。 故答案为: (1)原核 碱基U

(2)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 mRNA、tRNA、rRNA(写全得分) (3)核孔 (4)相同 相同

(5)核糖体 DNA→mRNA→蛋白质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图甲中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表示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而图乙中转录和翻译不同时也不同地点进行,表示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

第9页,共13页

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答案:水、无机盐 石油 6 防止培养皿中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和避免培养基水分挥发过快 接种

环灼烧后为冷却 降油圈大的菌落 1005 低于 少

解析:解:(1)为了获得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种,可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应选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水、无机盐和氮源。 (2)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以防止造成污染,因此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接种后盖上皿盖,为了避免培养基被污染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应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据图分析造成划线无菌落最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环灼烧后为冷却,导致高温杀死菌种。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微生物,接种后应密封培养,一段时间后选择降油圈大的菌落进行培养可获得高效菌株。

3÷0.2=1005个/mL.由于一个(4)计算微生物的数量应取三个平板的平均值,即(199+219+185)÷

菌落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细菌长成的,因此该结果会低于实际值,由于前者统计的是活菌数,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该种微生物数较少。 故答案为:(1)水、无机盐 石油

(2)6 防止培养皿中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和避免培养基水分挥发过快 接种环灼烧后为冷却 (3)降油圈大的菌落 (4)1005 低于 少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此过程中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本题的知识点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常用的接种方法,估算样品中活菌数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综合运用。

10.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

(2)DNA连接酶 (3)质粒

第10页,共13页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解答】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称为分子手术刀。

(2)DNA连接酶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称为分子缝合针。

(3)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其中最常用的运载体为质粒。

11.答案:(1)PH范围不全,将5支试管改为pH5.0、6.0、7.0、8.0、9.0 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

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PH研究范围要齐全。

(2)将5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持时间相同且合适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70℃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将这些试管放到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 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有关实验,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

探究pH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为还原糖生成量或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实验中应首先用不同pH的缓冲液处理淀粉液,一段时间后,加入人体唾液稀释液;再将5支试管放在37℃的水浴中保温,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后,分别向5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5支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所以题中实验步骤中:

第11页,共13页

(1)PH范围不全,将5支试管改为pH5.0、6.0、7.0、8.0、9.0,理由是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PH研究范围要齐全。

(2)将5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持时间相同且合适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70℃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将这些试管放到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因为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

12.答案:(1)基因突变

(2)不能;7

(3)①雌雄均为长毛∶短毛∶无毛=9∶3∶4 ②雌雄均为长毛∶短毛∶无毛=2∶1∶1

③雌性中长毛∶无毛=3∶1,雄性中长毛∶短毛∶无毛=3∶3∶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伴性遗传和遗传规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据题意可知B和b为一对等位基因,研究发现B基因含有4600个碱基对,而b基因只有4200个碱基对,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2)这两对基因不能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雌雄个体都有长毛、短毛和无毛性状;若等位基因B和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共有7种,即XBXB、XBXb、XbXb、XBYB、XBYb、XbYB、XbYb;

(3)现已知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确定B和b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需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择纯合短毛雄性个体与纯合无毛雌性(含B基因)个体交配,得F1; 第二步:让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测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①若B和b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传递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故F2中雌雄均为长毛∶短毛∶无毛=9∶3∶4。

②若B和b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传递时完全连锁,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ab或Ab、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F2中雌雄均为长毛∶短毛∶无毛=2∶1∶1。

第12页,共13页

③若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为AaXBXb、AaXBY,F2中雌性中长毛∶无毛=3∶1,雄性中长毛∶短毛∶无毛=3∶3∶2。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不能;7

(3)①雌雄均为长毛∶短毛∶无毛=9∶3∶4 ②雌雄均为长毛∶短毛∶无毛=2∶1∶1

③雌性中长毛∶无毛=3∶1,雄性中长毛∶短毛∶无毛=3∶3∶2

第13页,共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