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学细胞生物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08年第14卷第21期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l67 细胞株3F2,杂交瘤染色体众数为98~104.纯化后的单抗蛋白浓 度为1.253 mg/mL,纯度达83.6%,效价可达2.56X 10 .其分泌的 抗体亚型为IgG1,腹水效价达5.12×10 ,可与ICAM一1特异性结 合,可抑制ICAM一1与淋巴瘤细胞间的黏附,具有明显的中和 ICAM一1的活性.已成功制备出抗IcAM一1的McAb,为其进一步 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图4参9 关键词:细胞问黏附分子一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活性 08211126 310・11 白大小相符,能与NGF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纯化后蛋白纯度可约 达90%以上,重组蛋白经复性可诱导PC12细胞出现明显分化,并 能跨膜进入HepG2细胞内部.成功构建了融合基因,表达的重组 蛋白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活性及跨膜转运功能.图9参18(孙承媛)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跨膜转运; 基因融合 O8211129 310・11 亲和标记DAB389(Gly4Ser)2一 MSH重组蛋白的构建、表达及纯化 =Construction,expression and puriicatf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一 lb条件的优化=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 for mod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一 lb DAB389(Gly4Ser)2一 MSH with His—tag[刊,中]/李泽鸿 ,张国 利 ,岳玉环 ,朱平 (1.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1 18;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刊,中]/杨宇峰 ,黄静 ,徐帆洪。,吴 腾捷 ,吴自荣 ,楼觉人 (1.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200052; 2.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52)//中国生物制品学杂 志.一20O8,21(4).一329~332 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一 lb(rh口 一 lb)的条件进行优化.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lFN一 lb进行修饰,SDS 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 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件进行优 化,并对修饰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和活性检测.PEG的电泳表观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其理论值:PEG200oo的修饰率(92.1%)高于 PEGsooo和PEG10000;修饰剂用量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佳pH 为9.0,rhlFN 一lb与PEG200oo的最佳摩尔比为1:10,时间和温度 影响甚微.单点修饰产物保留了14.4%的体外活性,多点修饰产物 无活性.选择了合适的PEG衍生物并优化了修饰条件,为进一步 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图8参8 关键词:聚乙二醇:重组人干扰素+ lb;化学修饰 08211127 310・11 抗狂犬病马血清效价ELISA检测试剂的制备=Preparation of ELISA kit for de ̄rmination of titer of horse antiserum against rabies virus[刊,中]/薛向光,柳春红,贾媛,张梅,匡科伟,李文娟, 郭立君,郭风云(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130062)//中国生物 制品学杂志.一2008,21(6).m519 ̄521 制备检测抗狂犬病马血清效价的ELISA试剂.采用ELISA间接 法.先用抗狂犬病病毒IgY包被酶标板,并确定其最适包被浓度; 制备酶标二抗,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对试剂的灵敏度、特异 性、精密性、稳定性及与小鼠中和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考核.抗 狂犬病病毒IgY和酶标二抗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 ̄g/mL和1:1 500,试剂灵敏度为0.072 Iu/mL,特异性良好,批间及试验间变 异系数均小于l1%,37*C放置3和5 d检测样品结果与放置前差异无 显著意义,与小鼠中和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所制备的抗狂犬病马 血清效价ELISA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抗狂犬病马血清效价的检测. 图l表2参8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马抗血清:效价;ELISA 08211128 310・11 PTD—NGF融合蛋白的制备、活性分析及其跨膜功能研究= rPeparation,bio—assay and Ixansmembrane ability of PTD—NGF fusion protein旰U,中]/李仁德,王园园,王金凤,蔡欣,邹民吉,刘中 成,周磊磊,邢微微,龙民慧,王嘉玺,徐东刚(军事医学科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一2008, 32(3).一220~223 构建PTD—NGF融合基因,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和跨膜 转运功能.提取小鼠大脑组织RNA逆转录后,钓取口一NGF基因. PCR技术构建PTD—NGF融合基因,插入表达质粒pBV220后,转 化大肠杆菌DH5 进行表达与纯化.稀释法复性后,SDS—PAGE 及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重组蛋白.PC12细胞分化培养检测融合 蛋白的生物学活性.重组蛋白与HepG2细胞共孵育,免疫组化检 测其跨膜功能.PTD.NGF融合基因测序正确,表达产物与目的蛋 2.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军事医学科学 院院刊.一2008,32(3).一24l~244 构建含有亲和标记His—tag的DAB389(Gly4Ser)2一Ot MSH重组蛋白, 便于融合蛋白质的纯化.利用含有His tag序列、FactorXa酶切识 别序列、白喉毒素N端序列的基因作上游引物,含有 MSH全序 列和(Gly4Ser)2互补序列基因作下游引物,以pET28a/DAB389 (Gly4Ser)2一EGF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插入到原核 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亲和标记 DAB389(Gly4Ser)2一 MSH,融合蛋白在BL21( DE3)中以可溶形 式表达,通过硫酸铵盐析、亲和层析纯化、脱盐、Factor Xa酶切 得到重组蛋白纯品.扩增的片段与理论值一致,序列分析正确; 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0.6%;纯化得到纯度为 94.36%的重组蛋白.成功构建了含有Hjs—tag的DAB瑚(Gly4Ser)2一 MSH重组蛋白,减少了纯化步骤,为进一步研究重组毒素、简 便纯化途径奠定基础.图8参7(孙承媛) 关键词:亲和标记His—tag;DAB389(Gly4Ser)2一 MSH;重组蛋白; 基因表达;免疫毒素类;白喉毒素 08211130 310・14人体解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 [刊,中]/谭玉珍。,赵曜 ,王海杰 ,周良辅 ,毛颖 ,刘锐。,舒 加 ,王镛斐 (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上 海200032;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上海200040)//科学 通报.一2007,52(23).-2746 ̄2751 人大脑海绵状血管瘤(cM)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深入 研究CM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血管形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将为寻找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提供新的思路.从手术切除的 CM组织分离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法检测VEGFR一1和VEGFR一2的表达.通过MTF法、细胞刮除法 和跨膜迁移法以及体外三维I型胶原蛋白凝胶模型检测VEGF对 CM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在非双极电凝切除 的25例CM中成功地分离了内皮细胞.分离的CM内皮细胞具有 血管内皮细胞的基本特征,VEGFR一1和VEGFR-2表达比正常人大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强.用VEGF处理后,CM内皮细胞的增殖数 目、迁移数目、最大迁移距离以及在三维胶原蛋白凝胶中形成毛 细血管样结构的长度和面积增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CM内皮细胞的VEGFR一1和VEGFR一2表 达上调,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 CM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vEGF/vEGFR信号途径 在CM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图6表2参25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VEGFR一1;VEGFR-2; 血管形成 08211131 310・17医学细胞生物学 局部uPAR的高表达促进小鼠创伤后皮肤的再上皮化=Local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uPAR plasmid promotes the cutaneous re— epihtelializaiton afterwoundinmouse[TtJ,中]/高强国 ,符刚 ,余 瑾 ,连小华 ,杨恬 (1.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细胞生物学教研 168 ChineseScienceAbstracts(ChineseEdiiton} 2008Vo1.14,No.21 室;2.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一2008, 3O(11).一1006~1009 将构建的含uPAR的真核表达质粒转入创伤小鼠皮内,研究uPAR 在皮肤创伤后再上皮化的作用.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 pEGFPC1一uPAR通过电穿孔法转入创伤小鼠皮内,观察质粒转入 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测定创面肉芽组 织羟脯氨酸、蛋白含量来反映肉芽组织中胶原和蛋白合成的情况, 评价创面愈合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增殖阳性率.uPAR质 粒转染的小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变化不明显,早 期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表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增加.局部uPAR 的高表达能促进创伤后皮肤的再上皮化.图3表3参10(曾颖) 关键词:uPAR;创伤:再上皮化;电穿孔法 08211132 310・17 小鼠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和分选=Culitvaiton,identiifcaiton and sorting of bronchoalveolar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mouse lung [刊,中]/钱莘,安江洪,敖绪军,孙建国,陈正堂(第三军医大 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诊治研究所,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学 报.一2008,30(9).一775~778 对正常成年小鼠肺内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ronchoalveolar stem cell,BASC)进行克隆培养、鉴定和流式细胞仪分选.用胶原酶和 分散酶联合消化小鼠肺组织制备肺单细胞悬液,并经免疫磁珠分 选Sca一1 细胞;胶原蛋白和小鼠Swiss一3T3成纤维细胞系包被培养 板:无血清乳腺上皮细胞培养基培养Sca一1 细胞;双重免疫荧光 染色Clara细胞抗原(CCA)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鉴定 BASC,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BASC.通过胶原酶和分散酶联合消 化小鼠肺组织,平均每只成年小鼠可得到有核细胞总数(1.6~1.8) ×10 ;经磁珠分选后的Sca一1 细胞纯度明显高于未经分选的肺 Sca一1 细胞[分别为(87_3±5.9)%、(9.6±1.8)%,P<0.05]:在无 血清乳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Sca一1 细胞在第4天可形成BASC克隆 和其他不表达CCA、SP—C的细胞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一 CD31一Sca 1 CD34 细胞占肺细胞总数的0.7%~1.1%,根据此分子 标记能够分选出高纯度的BASC.通过胶原酶和分散酶联合消化, 免疫磁珠分选的Sca一1 细胞在无血清乳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能够 形成非纯化的BASC克隆,而流式细胞仪可以分选出高纯度的 BASC.图2参9(曾颖) 关键词:干细胞:Clraa细胞抗原;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流式细 胞术 08211133 310・17 水通道蛋白1 ̄1:1微血管密度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The express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quapofin一1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刊,中]/姚济芬 ,周彩云 , 韦兰芳 ,王水英 ,张设 (1.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杭 ̄1'1310036;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杭 ̄+1310006)//解剖学报.一 2008,39(3).--395 ̄399 明确水通道蛋白(AQP)l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颈上皮内瘤 样变(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 子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 AQPI和MVD在74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6例,子宫颈腺 癌28例),34例CIN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AQP1 主要表达于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以腺癌表 达量最大,鳞癌与CIN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而在其他各组间都有 统计学意义.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MVD逐渐增大,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现在子宫颈鳞癌、腺癌和正常组织中 MVD的表达量要比AQP1大,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IN中的表 达量相对一致.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淋巴转移阳性者 AQP1和MVD的表达量较阴性者高(尸<O.01).AQP1主要表达于 子宫颈癌组织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量较微血管密度低,并 与微血管一起在子宫颈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图6表2参13 关键词:宫颈肿瘤;水通道蛋白;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 学;人 08211134 310・17 JDP2在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刊,中]/沈金 花 ,吴萌 ,吴宁华 ,张业 ,沈翊王j} (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05:2.Division of Hematology&Oncology,Department of Medicine,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leveland,Ohio 44106, USA.)∥科学通报.一20O7,52(24).-2866 ̄2870 c—Jun二聚化蛋白(JDP2)是AP一1家族成员,参与基因的转录抑制. 为探讨JDP2在神经母细胞瘤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稳定整合 有JDP2全长编码区的SH—SY5Y细胞株(sY5Y—JDP2).实验结果 显示,JDP2能促进SH—SY5Y细胞的分化.与对照细胞相比,SY5Y— JDP2细胞在s期比例降低,生长速率迟缓,并且表现p21高水平 表达,在分化过程中cyclin D1降低.由此可见,JDP2对生长的抑 制作用可能是SH—SY5Y细胞撤出细胞周期进入分化的主要原因. 图4参17 关键词:JDP2;SH—SY5Y细胞;全反式维甲酸;分化;p21 08211135 310・17 人神经黑色素选择性导致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进行性变 性=Human Neuromelanin induced selective and progressive dopaminergic neu— rodegeneration[刊,中]/张巍 ,王拥军。,Jau—Shyong Hong ,王 晓民。(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0: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健康研究所神经药理学系,美国北卡罗来 纳』 1'[27709;3.首都医科大学生理系,北京100069)//中国神经免疫 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一2o08,15(4).-259 ̄262,312 探讨从中脑黑质致密带(SNpc)提取的人神经黑色素(HNM)对多 巴胺(DA)能神经细胞的作用及机制.5 ̄tg/mL HNM处理中脑神 经一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10 d后,检测DA能神经细胞摄取能力、 计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细胞数、测量神经突起长度并观 察细胞形态变化.对比检测DA能与 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 细胞的摄取能力,并计算此两种神经细胞摄取能力的差异;分别 计数DA能神经细胞及全部神经细胞数并计算其差异.检测神经一 胶质细胞、纯神经细胞及神经一星形胶质细胞等3种培养体系中DA 能神经细胞摄取能力.结果:(1)5 I.tg/mL HNM组的DA能神经 细胞摄取能力、TH(+)神经细胞数和神经突起长度分别为HNM 空白对照组(对照组)的36%、41%和4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分别P<0.001,P<0.05,P<0.oo1);DA能神经细胞形态学发 生明显变化.(2)DA能与GABA能神经细胞摄取能力的平均差异 为28%(尸<0.005);细胞处理第7、10天,两种细胞摄取能力的差 异分别为26%和29%(尸<0.05,P<0.01);DA能及全部神经细胞 数的差异为33%fP<0.01).(3)在上述3种培养体系中,5 /mL HNM组DA能神经细胞摄取能力分别降低为对照组的49%、81% 和83%,前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HNM可从功能与形 态上损伤DA能神经细胞,且损伤具选择性;小胶质细胞促进了 HNM对DA能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HNM可能是PD发病的内源 性因素之一,为其制造PD新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图l表3 参8(王建平) 关键词:中脑黑质致密带:人神经黑色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神经变性;小胶质细胞 08211136 310・17 人神经黑色素过度激活小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细胞进行性变性 的新机制=Human ne ̄omelanin—induced microglila overactivation:A novel mechanism for the progressive dopaminergic neurodegeneration 『干U,中]/张巍 ,王拥军。,Jau—Shyong Hong ,王晓民 (1.首都医 2008年第14卷第21期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69 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0;2.Neuropharma— cology Section,Laboratory of Pharmacology and Chemistry,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Research Triangle Park,Noah Carolina,USA 27709:3. 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北京100069)∥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 学杂志.一20O8,15(4).一274~278 探讨小胶质细胞在中脑黑质致密带(SNpc)人神经黑色素(HNM) 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变性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HNM处 理中脑胶质细胞重组培养体系,检测DA能神经细胞摄取能力, 探讨小胶质细胞对HNM损伤作用的影响.采用小胶质细胞培养 体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免疫炎性及神经毒性因子, 从功能及形态上研究HNM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1) 经5.0 ̄g/mL HNM干预后10%、20%和30%dx胶质细胞重组培养体 系DA能神经细胞摄取能力分别为纯神经细胞培养体系(对照组) 的58%、51%和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40%、50%和60%星形胶质细胞重组培养体系中DA能神经细胞摄 取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97%、92%和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尸>0.05).(2)经5.0 Ixg/mL HNM干预后中脑神经一胶质 细胞混合培养体系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为对照组的5.77倍 < 0.05),小胶质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形状不规则,呈棒状和/或阿米 巴样,胞浆深染.(3)经5.0 I.tg/mL HNM干预后小胶质细胞产生大 量的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0c、白细胞介 素1B和前列腺环素E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尸< 0.05).HNM从功能及形态上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了DA能神经 细胞的进行性变性,为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成为治疗PD的新 靶点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图1表4参l0(王建平) 关键词:人神经黑色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免疫 炎性和神经毒性因子 08211137 310・17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 作用=Inhibitory effect of orutine bone marrow—deir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of rats with xenogenic liver transplantaiton[刊,中]/李秀东 ,刘雅娟 ,陈强 ,宋祥福 ,张 红梅 ,陈玉丙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春130021:2.深圳市 东湖医院肝炎研究所,深 ̄11518020;3.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放疗 科,长春130021)//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一20o8,21(4).一312~ 314,322 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 后,在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胸腺、脾脏及骨髓中的迁徙、定居 情况及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探讨MSCs诱导异基因移 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体外分离、纯化并培养小鼠MSCs;将小鼠 肝组织块埋入大鼠肝脏切口,建立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经尾 静脉移植DAPI标记的小鼠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4 h及5 d时,MSCs在模型大鼠胸腺、脾脏及骨髓内的迁徙及定居; 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小鼠MSCs对异基因肝移植大鼠 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SCs移植后,24 h即散在分布于胸腺、 脾脏及骨髓内,5 d时集中在血管周围;经MSCs治疗后,大鼠胸 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与未经治疗的模型大鼠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小鼠MSCs可迁徙至异基因肝移植大鼠免疫器 官内,并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图4表2参9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异基因移植;迁徙;定居; 淋巴细胞增殖;抑制 08211138 310・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皮肤光老化的修复作用=Repair of skin photoaging of guinea pigs by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刊,中]/姚春丽,夏建新,陈玉丙(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激光美容科,长春130041)//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一2008,21(4). 315~3l 7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皮肤光老化的修复作用,为皮肤 光老化的治疗提供新途径.每天uv—A和uv—B紫外线灯同时照 射2 h,连续照射50 d,制备豚鼠皮肤光老化模型;体外分离培养 豚鼠乳鼠MSCs;经DAPI标记后,局部多点皮内注入豚鼠皮肤紫 外线照射区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注入后24 h、5 d及 10 d,DAPI标记的MSCs在紫外线照射区域皮肤组织的迁徙及定 居;肉眼及HE染色切片观察MSCs对豚鼠光老化皮肤的修复作用. DAPI标记的MSCs经紫外线照射皮肤区域局部皮内多点注射24 h 后,即出现在真皮层,5 d后出现在真皮层及毛囊组织,10 d后广 泛弥散在皮肤各层.肉眼及皮肤HE染色切片镜下观察均显示,治 疗组豚鼠较模型组明显延缓光老化进程,且在停止照射后,治疗 组光老化症状比自然恢复组有更为显著的改善.MSCs对皮肤光老 化有明显的延缓及修复作用.图3参10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光老化;迁徙;定居;修复 08211139 310・l7 血脂康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Effect of blood fat regulator Xuezhikang on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ofcardiac ifbroblastofnewborn rats[刊,中]/赵淑健 ,金 玉怀 ,叶平 ,邵宁生 ,杨光 ,刘坤申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 院心内科,石家庄050051;2.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017;3.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北京100853;4.军事医 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5.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石家庄050031)//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一2008,21(4).一 318~322 观察血脂康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 细胞(CFs)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建立 AngII诱导CFs增殖的模型,以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胞周期分析法观察血脂康对CFs数目和细胞周期的影响.Ang II及 不同浓度血脂康作用48 h后,用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培养上清中 胶原的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一 1蛋白表达; RT—PCR法检测胶原和TGF- 1 mRNA表达.Ang II对CFs增殖有 明显促进作用,血脂康可明显抑制Ang II诱导的CFs增殖,且呈 剂量依赖性;血脂康可增加G0/Gl期细胞百分率,降低s、G2/M 期细胞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TGF l蛋白及胶原和TGF-/3l mRNA的表达.血脂康能抑制Ang II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的产 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一/3 1表达实现的.表6参1 1 关键词:血脂调节剂;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血管紧张 素I1 08211140 310・17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分 析: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 leukemia cell line U937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 nad its mechanism[刊,中]/赵珥铭。,王烯婵 ,陆牡 丹 ,沈爱国 ,张冬梅 ,陆建新 ,程纯。(1.南通大学微生物与免疫 学教研室,南通226001;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8,29(7).一464~467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后,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收集1 ̄rnol/L ATRA作用后的 U937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 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finA、p16、p21、p27及p27相关分子Skp2) 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U937细胞中p27与skD2 的结合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1 ̄mol/L ATRA作用72 h 后,72%的U937细胞被阻滞在G0/Gl期.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ATRA能诱导cyclinA、Skp2表达下调,p21、p27表达上调.免疫 沉淀法检测结果显示在U937细胞中p27与Skp2存在相互结合的情 况.ATRA可能主要通过诱导p27表达上调引起U937细胞生长阻 170 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Chinese Edition 2008Vo1.14,No.21 滞,其过程是由p27相关分子Skp2所介导的.图5参7(苏月来) 关键词:维甲酸;U937 ̄胞;p27蛋A;Skp2蛋白 08211141 310・17 汉防己甲素干预K562细胞mdrl基因表达的研究=Effect of tetrandfine on the doxorubicin—induced expression of mdrl gene in K562 cells[刊,q1]/吕旭晶,许文林,罗文娟,王法春,陈巧云(江 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镇江212002)∥中华血液学杂志.一 2008,29(7).一468~47 1 观察汉防己甲素(T1D)对阿霉素诱导的K562细胞mdrl基因表达 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采用MTT法观察TTD对K562细胞 的毒性作用,以0.6 pg/mL阿霉素单独作用或0.6 pg/mL阿霉素联 合不同浓度的TTD(O.5、1.0、2.0 ̄g/mL)作用于K562细胞,用 RT—PCR法检测mdrl mRNA、NF—KB mRNA水平,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P—gp的表达情况,用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积聚试验检测 P.gP的功能.空白对照K562细胞未见明显mdrl mRNA及P—gp 表达(水平分别为0.171±0.012、7.85±0.15),细胞内Rho123平均 荧光强度(反映P—gP功能)为711.9±63.6,NF—vd3 mRNA水平为 0.783±0.090;0.6 ̄g/mL阿霉素作用24 h后mdrl mRNA、P—gP、 NF—KB mRNA表达上调为0.428±0.012、73.68±1.84、 1.075±0.047,细胞内Rho123平均荧光强度下降为347.8±60.6(P 值均<0.05);2.0 pg/mL TTD预作用24 h再与0.6 ̄g/mL阿霉素 联合作用24 h能显著抑制阿霉素诱导的mdrl mRNA、P—gP表达及 功能、NF—v.B mRNA的上调(分别为0.148±0.006、7.18±0.38、 799.7 ̄45.8、0.627±0.098)(P<0.05),而0.5、1.0 gg/mL TTD无 明显影响.TTD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干预阿霉素诱导的mdrl mRNA、P—gP表达和P—gp功能的上调,其机制可能与TTD抑制 了阿霉素诱导的NF—KB的表达有关.图2参8(苏月来) 关键词:K562细胞;汉防己甲素;mdrl基因;NF一1(B 08211142 310・21人体生理学 ICCs细胞在正常大鼠膀胱中的分布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Distribution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normal rat bladder and its effectondetmsorcontraction[刊,中]/封建立 ,方强 ,丁砺蠡 , 杨景 ,宋波 ,李为兵 (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 究所;2.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 学学报.一20O8,30(7).-558--560 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分别于正常 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 rnrn ̄4 nltrl逼尿肌组 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再于 上述部位取2 mm×7 inrn肌条进行张力测定实验,比较各部位肌条 频率及幅度的变化,分析其与ICCs密度变化的相关性.正常膀胱 中存在ICCs,三角区及顶部的ICCs密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 加,差异显著(P<0.05);三角区和顶部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ICCs 密度均没有显著区别(尸>0.05);各部位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不 同,但顶部和三角区的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 增大,差异显著(P<0.05),顶部和三角区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肌 条之间则没有显著区别(尸>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逼尿肌 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与局部ICCs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大鼠膀胱中存在ICCs,膀胱各部位ICCs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与 膀胱局部肌条收缩有密切关系.图3参8(曾颖) 关键词:ICCs细胞;c—kit受体;膀胱 08211143 310・21 鞘氨醇激酶1对氧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Sphingosine kinase 1 protects cardiomyocytes agains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duced injury[刊,中]/张晋 ,王红 ,陆颖 ,王汉斌 , 段海峰 ,王立生 (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71; 2.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 学院院刊.一2OO8,32(3).一253~256 研究鞘氨醇激酶1(SPK1)在氧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的 作用.分离培养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 (H202,0,50,100,200,400 gmol/L)处理细胞,检测乳酸脱氢 酶(u)H)的释放和细胞SPK1酶活性变化;Northern印迹方法分 析SPK1催化产物1一磷酸鞘氨醇(S1P)受体的表达.用SIP预处理 心肌细胞,然后加入100 ̄nnol/L的H2O2继续作用48 h,检测细胞 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用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 腺病毒载体(Ad.SPK1)感染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然后加入100 gmol/L的H202继续作用48 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 分析外源性S1P或SPK1高表达对Hz0z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 作用.H2O 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导致LDH释放增多,SPK1酶活 性抑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H2O 刺激使S1P受体Edg一1表达 水平升高,Edg一3表达水平降低.外源性S1P预处理使H202诱导 的LDH释放减少,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d—SPK1 感染使心肌细胞SPK1酶活性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SIP含量 增多,并明显抑制HzO2诱导心肌细胞LDH的释放.SPK1高表达 能保护H202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这种保护作用主要通过S1P的 释放来实现.Edg一1和Edg一3可能参与SPKI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 用.图6参8(孙承媛) 关键词:鞘氨醇激酶;基因治疗;心肌缺血;氧自由基 08211144 310・21 高温、饥饿和低氧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Effect of hyper— thermal,hunger and hypoxia on hemorheology in rabbits[刊,中]/ 赵善民,何显教,黄丽娟,黄俊杰,晋玲,梁祚仁,黄彦峰,黄 永毅(右江民族医学院应用生理学研究室,百色533000)∥中国血 液流变学杂志.~2o08,18(1).一12~13,20 观察高温、饥饿和低氧情况下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健康中国白 兔40只,雌雄各半,以完全随机分高温组、饥饿组、低氧组和对 照组共4个组,每组10只.高温组放入电热恒温箱内控制温度在 42℃±0.5℃,时间为30 min,低氧组用8.5%氮氧混合气体,以一 橡皮管经孔插入培养箱内供给,时间为30 min;饥饿组禁食、禁水 24 h:设对照组比较.实验结束后,行静动脉采血,进行血液流变 学指标的测定.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和饥饿组全血粘度值升高 (P<0.05)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尸<0.05).低氧组红细胞变形 指数升高(尸<0.05).饥饿组血沉方程K值加快(尸<0.05).饥饿 和低氧环境变化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而高温对血液流变学 影响不大.表1参4 关键词:高温;饥饿;低氧;环境变化;血液流变学 08211145 310・24人体组织胚胎学 人胚胎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The development ofthe outlfow tract in athe early embryonic human heart[刊,中]/李海荣 ,李素云 , 杨艳萍 ,刘鱼珍 ,曹锡梅 ,刘慧霞。,王彤 ,景雅 (1.山西医科 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太原030001;2.太原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太原O3O009)∥解剖学报.一2o08,39(3).一400~405 探讨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机制.29例C10 ̄C16期[Car- negie分期法,受精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一SMA)、抗 横纹肌肌动蛋白( —SCA)、 抗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活性Caspase一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探讨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咽前问充质及动脉囊与心 肌性流出道发生的关系.人胚发育C10 ̄C15期,由于流出道由颈 部向胸部移位及心包腔向胚胎背侧扩展,动脉囊逐渐突向心包腔 内,其表面的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不断分化为 一SCA和 MHC阳性流出道心肌细胞.迁移至流出道动脉端前后壁的咽前间 充质在C15期发生凋亡,流出道心肌细胞迁入间充质细胞团内取代 凋亡的间充质细胞.C12期始, 一SMA阳性细胞在流出道心内膜 垫聚集,参与形成螺旋状流出道嵴.C15 ̄C16期,动脉囊后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