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见闻800字议论文

社会见闻800字议论文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道德风暴

——论“老人倒地扶不扶”

经过数据统计,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会选择找到证人之后再扶;12.6%的人则选择拨打110;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的主动扶起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原来是因为现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们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么对方讹诈自己怎么办?如果不扶,道德与心灵上又会受到谴责。那么,对于这种事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其中心点在于人们对于这种“碰瓷”事件的处理方法,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关。

为了塑造一个和谐而道德的社会,对于摔倒的老人我们也不可以不管不顾,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来解决此类事情的好方法:

一、老人摔倒,我们不应该马上去扶,应该迅速上前询问伤势,观察老人的状态。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如果老人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二、我们应该迅速观察老人的伤势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如果老人伤势并无大碍,他不需要搀扶也能够站起来;如果老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老人的家属并及时联系警察和救护车,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不搀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选择守护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保护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搀扶,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对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会扶,”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按情况处理,不应拘泥于老的处事方法,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造就美好社会。

以上是我的论点,谢谢!

2、共享单车作文

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几种品牌的数百辆共享单车堆积成两座“小山”,不少单车的车把、车篮等零件散落在周围地上,一片狼藉。

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管理问题。只是,该打板子的对象,到底是公共管理还是企业对自身资源的管理?

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共享单车作为企业自身的资源,是需要善加管理的。纵然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标榜的企业,其技术与手段也是让管理服务更加完善,否则要在所谓的公共便利中谋求自身的价值与利益,便是一种滑稽的幻想。

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割开。就如同当年的流动小贩一般,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便遭遇了各种管理的困境。比如车辆被恶意损坏,车身上的二维码被贴上了牛皮癣广告,而此前媒体报道,四川成都城管干脆一次性收缴了数百辆共享单车,理由是“非法占道经营”。

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企业认为,只要将单车投放到市场,就达到了共享的目的;消费者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有辆单车骑就可以了,至于下一个人如何使用并不重要;政府认为,只要把乱占道的

单车收缴起来,就实现了城市管理。

但这是我们想要的共享经济吗?我们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反思,难道不是为了让共享经济有一个良性的土壤环境吗?我们共享的到底是那辆街头的单车,还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够根本性重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维,一种企业、个体、政府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思维?

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投放到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这个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市场要用主流方式推广良好的出行方式,实现健康运营;社会也要积极参与,诸如以社会信用积分的方式鼓励自觉维护秩序者。今天为共享单车花些工夫,将来才能让更多共享经济产品顺利落地。

3、我们不应沉迷于玩手机

我们不应沉迷于玩手机。

现在的生活多姿多彩,许多人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确实手机的功能也很广泛。有时候让我们挺依赖它的,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去认识它,使用它。

大街上,“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忽略了车辆的往来,忘记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睡觉前也玩手机,却忘记了这样会伤害到自己的健康;人生不可重来,我们要小心地走好每一步。沉迷于玩手机,还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面,当我们去参加宴会时,低着头玩手机上网的现像数不胜数,忽略了身边的人,减少了与他人的交流,把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单一化。身边的他们,或许有一天他们都会离我们而去,我们何不好好珍惜。

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手机网络上,终有一天,我们会被毁在手机上,人生,就不该颓废,不该无欲无求。我们要做一个有质量,有价值的人。所以,更不应沉迷与玩手机。

4、正能量

世界上的遗憾太多,失望太多,背叛太多,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叹人生百态,这时候我们需要所谓正能量。

面对“扶不扶”的问题,我们在纠结,社会在纠结,我们怕被碰瓷,我们害怕自己的善心被不好的人利用,但是我们又会想万一他真的摔倒了呢?万一他真的急需帮助呢?这期间我们踌躇不前,我们徘徊着,滞留着,这更让我们明白人生需要正能量,有了正能量,社会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就当下而论,多少大学生放弃高薪高职,来到山区小学当教师,梁俊带着山区小孩唱的苔感动了多少人?还有最美中国人最美浙江人等等,我们在日常都能听见,这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传递爱心,给世界传递温暖,使这个冰冷的城市中,泛出烟火气息。

生活中也有一种现象,乞丐向你要钱给还是不给?我曾经见到过一个人给了乞丐一块钱,结果乞丐拿起一块钱砸在了那人的脸上,说就一块钱你也好意给。不得不说我的内心受到打击了,从看见可怜人就想帮助到现在迷茫的不知所措,人生真的需要正能量啊,任何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我认为都不应该那样充当乞丐骗了善良的人,寒了正能量,在生活中应多去帮助别人,也尽力做到有事自己做,不麻烦别人。再想想自己现在,曾经的我是一个多么会埋怨事物的人啊,因为考试失利而怪努力没有回报,因为别人不小心踩到脚,而没有说对不起,心里就会给他打个叉叉,被朋友背叛过一次就感叹世事难料,人心险恶,将负能量负情绪,不仅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还说的同学也感叹人生,如今想来着实可笑,人生真的需要正能量。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身上充满了正能量,那么它的头顶一定是会顶着彩虹的,他的嘴角一定是上扬的,他一定会是一个因为正能量而浑身洋溢幸福的人,如果所有人都这样,那么中国的腾飞一定指日可待。

人生真的需要正能量,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太阳,散发无限光芒与温暖。

5、也谈价值观

如今,权利成了人们景仰的对象,谁有钱,谁有权,人们就尊敬谁,这个世界变得我们不太认识了,越来越看不清了。在很多人眼里,钱和权就是王,谁有能力谁就是老大,却忽略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人们的价值观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我们该怎么拯救你?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变得越来越虚荣,看不起不穿名牌的人,看不起没有智能手机的人,看不起辛苦打工干粗活的人,看不起农民、清洁工……他们却忽略了:他们的衣服、食物、楼房甚至这个城市的整洁干净,都是由你所看不起的那些人创造的,他们虽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但他们每天都在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份贡献,他们忍受着他人的白眼却依旧无怨无悔,毫无怨言的工作着,细细想来,他们比我们不容易得多得多。世界仿佛被名利所掌控,人们越发的崇尚名利,我们要该怎么挽救呢?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诗词歌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名利这种俗物无可比拟的。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却在倒退。人们追名逐利,却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道德与品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们更是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瑰宝,可人们却一味的追求时尚与潮流,忽略了古人留给我们的美。有这些玩乐和蔑视别人的时间,不如多读一本书,多做几道题,为社会做一份贡献,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价值观的偏离轨道也带动了我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人们整天把“毁三观”挂在嘴边,可我们又真的理解三观的意义吗?价值观都不正确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谈三观的意义呢?

我们的价值观都太过浅显了,它并不能金钱和权利来衡量的,它关乎到我们的人生甚至我们的人身价值,你的眼界和对世界的一切的看法就是你的价值观,而你的价值观也间接决定了你的人身价值。

6、回归理性

刚刚看了一则新闻,说是中国女留学生被外国男友暴打致死。引发国人热议。而令人感

到惊悚的是,无数国人对此新闻的看法是,该女子活该,崇洋媚外。不值得可怜。种种评论真让人感到心寒。

近年来,国人的舆论朝向似乎走向了一个歧路。每当与中国有仇恨的国家陷入不好的境地。中国人就似乎丧失了应有的理性与人文关怀,站在制高点幸灾乐祸。无情嘲讽。比如日本大地震。国人在事后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对死去的生灵感到痛惜,而是大呼痛快。似乎在地震中,死的人数越多,就越能为国家泄恨一样。但其实在地震中死去的只是无辜的百姓,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有人对生命的态度,可以说如果事不关己就冷漠无比。就如新闻中被暴打致死的女性同胞,不仅得不到国人的同情,虽然成为所谓爱国卫道士的抨击对象,引来冷嘲热讽,只不禁令人想起鲁迅笔下国人围观同胞被枪杀的情景。在中国经济发展了几十年的今天,国人的道德与良知还是没有一丁点进步,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倒退。这是不是让人值得反思的事情,这不仅值得反思,细思起来还让人觉得惶恐,如果这种麻木不仁的舆论盛行,那我们的国家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拒绝麻木不仁,回归理性。不要让所谓的爱国情怀成为你心理阴暗面宣泄的理由。

7、共担责任,共创美好

女童横穿马路突然折返被撞身亡的噩耗令人痛心,但是面对此事我们又不得不深思。交警部门发出此事故应该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是毋庸置疑的,在生命面前我们要敬畏,而在责任面前更要承担,只有共同承担责任才能共创美好。

首先交警部门之所以会做出此事故的案件,结果是因为女童并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随意,横穿马路,而且作为在女童身旁的家长,并没有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做出遵守规则的行为,驾驶者纵然有过错,但是在极速行驶的汽车下,要在女童突然折返的紧急情况下刹住车是很困难的,因此双方的责任都需要共同承担。

其次,家长不仅没能管理好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马路上,乱穿乱跑,属实是一种危险放纵的行为,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像如此放纵的行为引发交通事故,已经在社会上层出不穷,但女童的家长不仅不吸取教训,更要放纵自己的孩子做出这种行为属实让

人批评谴责,而且作为驾驶者在马路上超速行驶,本来就是违反交通规则,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刹不住车是一种可以谅解的行为,但是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者是不值得原谅的,如果每个人都像这个驾驶者在市区超速行驶那么交规,就不必要存在了,因此交警部门做出如此决定也是在种种条件下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来的。

女孩的死亡我们深表同情,但如果女童能树立好交通规则的意识,家长能够正确引导,以身作则,悲剧便不会发生,可惜没有如果近些年来交通工具日益完善,不仅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随之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就像女童一样葬身于车轮下的孩童数不胜数,这正是在给人类敲响警钟。

最后事故已经发生,悲剧已经酿成,而责任也需要共同承担,面对层出不穷的悲剧,我们势必要行动起来,防止悲剧的发生,首先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法规,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与违反交规的执法力度其次,各位驾驶者也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超速,不超载行驶,增强自我交通规则的意识,最后各位家长应该让孩子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交通规则遵守的责任与意识,而且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尽量让悲剧不再发生。

共同承担责任,不仅要承担悲剧后的责任,更要承担起悲剧未发生前的重大责任,只要人人尽责,社会才会有和谐,悲剧才会更少的发生,人民才会更加幸福快乐,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8、少年作家不应被如此批判

一提到少年作家,我们就会想到韩寒、郭敬明等一些“80后”人物。他们在中国文学市场的一枝独秀,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就我看过的关于他们的文章来说,大多数评论者都是以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

他们认为,少年作家年龄尚幼,根本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只能依靠仅有的一些阅历再加上想象力来创作,更有甚者,以这批少年作家最近没出什么作品为由,大肆鼓吹他们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太大,令他们不得不对现实妥协,褪去他们的才气,安安稳稳地恢复平凡

人的身份。

其实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对现代的流行小说一点也不感冒,说白了我一般只看自己的小说。我是冲着批判“80后”的言论去看他的书的,看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真的不应该被如此批判。

就拿郭敬明来说吧,从新概念获奖到《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一系列作品的出炉,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文笔及想象力是极好的,要不然他也不能在青少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真的很佩服他对文字如此纯熟的驾驭能力,仅仅一些平凡的文字,其中却能蕴涵世界上最悲凉、最凄美的情感。也许这就是《幻城》被青少年如此狂热追捧的原因吧。――没别的,郭敬明的文章实在太好了。

也许一些群众看到这里要打哇哇说,你是网盲吧,郭敬明作品涉嫌抄袭已经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了。你不会连这点也要袒护他吧?

不错,有很多文章宣称一些“80后”作者涉及抄袭,但我觉得这种行为不该叫抄袭,而应该叫借鉴。那些作者又是借鉴了书中的某些笔法,那为什么原著不出名,被“80后”作者借鉴了之后就出名了呢?而且“80后”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想想,一个作家要在两三个月内出一部长篇,他不借鉴,怎么办?而他的抄袭,也许正是受当今文坛“浮躁风”的影响吧。但那些批判他们的作家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文坛浮躁的风气由来以久,你们都不能避灾,何况他们呢!而且有时候,这些浮躁还是你们长给他们的,不是么?

其实我感觉少年作家们也要努力改变自身浮躁的功利心,比如说郭敬明这两年就没有出什么作品,以至于被批判为才能隐退。比起才能隐退的这种说法,我更倾向于把这种状况理解为是他们的潜伏期,他们想在这段时间里去努力丰富自身的经验,增加更多的阅历,然后再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一鸣惊人。

但是有人说,他们是在努力增加阅历啊,但他们的阅历相对与中年人来说,还是未免太少了点吧。所以这样的作品是靠想象力堆积而成的,不太现实,青少年读了他们的文章后,就难免会凭空臆想这个社会,这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难道仅仅从阅历就能评判个人的文章的好坏吗?大多数青少年相对来说阅历太少,那他们就不能写好文章吗?少年作家作为热爱文学的佼佼者,他们能因为自身的阅历的不足就放弃文学吗?就算我们没有生活经验,难道我们不可以对未来作一些美好的向往吗?而且这些美好的向往往往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支柱,要是我们很早就知道是残酷的不公平的,我们还会那么努力的去打拼,朝着目标去奋斗吗?如果我们的阅历视野只剩下人生的残酷,那么我想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更残酷的命运,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希望。

其实“80后”的很多作者都是很厉害的,他们用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他们的个性人生,描绘出他们奇特的想象。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迟早要成为新一代文坛的引路人,那么人们面对文学的强烈爱好及他们取得的成就,能不能客观的作出评判呢?也许某些少年作家的确有某些方面的不足,那么人民应该帮助他们改正而不是横加指责。存在即理由,既然文坛上出现了这样一批新新人类,那么文坛上的朋友们就应对他们抛弃成见,以长辈的老道经验帮助他们也变得成熟。多点帮助,少点批判,可以吗?

9、对欺凌事件的反思和看法

今天在新闻上看到校园欺凌的事件的相关总结,手段可谓是触目惊心,有的在一分钟内扇几十个耳光,有的强行扒衣服拍照羞辱,有的拖进厕所粪坑里殴打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中小学生的行为,真的会让人联想到其家庭教育问题,为什么他们那么小,就懂得如此多不良的行为。

在我看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严格与慈祥并行,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这让我想起妈妈对我的一次叮嘱,至今都是我所不赞同的。

一次妈妈去接妹妹放学,突然看到一个男生被一群男生推到墙角,接着拳打脚踢了好几分钟才离开,妈妈看到这种场面都觉得害怕,在她身边的家长选择视而不见,最后她也跟着这么做了。这是我一次放假回家她告诉我的,这让我很震惊,我读了那么多年书,除了见过

小学时,男生彼此之间因闹矛盾,在教室打架的,就没见过还偷偷地群殴打人的了,这个还是在初中学校发生的,在我认知里,长大了应该更懂事了,会觉得打人这行为是不好的,如果被发现批评会很丢人,应该不会去做,看来自己是太高估学生的自制力了。

说到最后,妈妈叮嘱我看到这种场合要远离,不要多管闲事,起先我对她们大人的做法就是不赞同的了,他们见到这种事,应该去制止才对,假如我遇到,以自己冲动的性子,确实会插一手,妈妈的叮嘱是为我着想,因为我一个弱女子,打不过别人,又在那里逞强,最后还是伤害到自己。但是,我们可以向外求助,及时制止这种行为。

所以,当面临欺凌事件时,自己能为被欺凌的孩子尽一份帮助。

10、格斗孤儿,未来在哪里

“人生而平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同时一片蓝天下,仍有失落的孩子,在渴求希望。

这几天,格斗孤儿事件遭到网友激烈的争论。看着比赛视频中与我几乎同龄的孩子们,比较一下我们的生活,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养育子女,先是父母的义务,如果父母不能保证孩子的生活,就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如今出现格斗孤儿,应当是政府没有做到为人民服务。恩格提到在“收养”这些孩子之前,他们已经失学。那可以说就算孩子们不练习格斗他们也不可能回到校园,那恩格给他们机会学一技之长,也有少量的文化课是不是比原来要好一些呢。

在媒体曝光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格斗孤儿,他们面临的是两条路,第一,留在俱乐部。第二,回大梁山接受义务教育。孩子们不想回大凉山,是因为在这里他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UFC金腰带,也是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有人说体育竞技残酷,没有哪种体育是不残酷的,想要拿金牌,想要为国家争光,所有的运动员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但那些国家队的小孩们,他们都是确实有天赋,有可能出成绩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

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这些格斗孤儿,很多没有选择,他们中有些人只是为了好的生活才苦练格斗,练的不好也会被送回家。在见识过大城市的繁荣后,再让孩子依旧没有着落的回到大凉山。

能回到大凉山接受义务教育自然很好,但谁又能保证在新闻热度过后,孩子们还能继续接受教育呢?他们如果当初能接受义务教育,也不会被恩格收养,是因为被恩格收养,他们才有机会进入大众的视野,如果他们回去后会有更好的生活,可能也有恩格的一份功劳。但现在,孩子们早已荒废了学业,回学校要跟几年级读书,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是继续上高中,还是直接出去打工呢?依靠读书改变命运是好,哪怕很难也要去尝试。凉山的工作人员保证孩子们回家后会长期受到政府的资助,希望他们不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他们会真的为孩子们考虑,为他们的未来考虑。

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孤儿,作为旁观者的我觉得保证基础教育是必要的,有一技之长旁生会更好。

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无论政府、社会、群众,我们都有责任去帮助这些孩子。如果你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请不要指责已经付出行动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