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阳刚之体。
(一)自我拍打
自我拍打,以掌、拳或物(绿豆与花椒组合,装入一布袋之中)对自身进行打击的方法,由轻到重,循环渐进。
1.腹部拍打
腹部分为五条线:两腋下到肋为两条线,胸到小腹为一条线。两锁骨下到腹为两条线,拍打时用掌或拳以面接触,不要以点接触,以防意外。修练时以扎练功带为好。
以鼻或口吸气,意想被拍打着力点,闭气,同时拍打,从上向下拍打时,发声“哼”,挺胸挺腹以鼻吐气。
胸到腹任脉线可用掌沿,由上到下,两手循环拍打;锁骨下阴维脉两线、可以掌或平拳内侧从上向下拍打,两腋下线。以拳或掌沿,带动肘进行左右拍打。小腹部可单独进行拍打,拍打时,吸气、闭气,被拍打点挺腹,呼气。功深者可以圆木、砖、铁尺等自行拍打。
2.四肢拍打法
拍打四肢时,以掌或拿击打练功袋进行拍打。
拍打过程:吸气后闭气,挺肩握拳,意想被拍打点,当着力时,发声“哼”,以鼻发声吐气,由上而下,循环拍打。
上肢拍打部位为臂的前后、左右四面。
下肢拍打向上肢吸气过程,从一腿里外两侧拍打另一腿,左右转身,使阴阳两面得到活血疏经。
3.后背拍打法
后背拍打,以拿练功拍打袋进行,吸气过程同前,将后背三条线,两肩下和脊柱线进行全面拍打。图28、29为拍打示意图。
4.两掌拍打法
将装有绿豆、花椒之练功袋放于腹平之支体上,两掌或拳以手之整个圆面任意点均对练功袋进行击打,或铁沙袋,千层纸等,吸气后闭气拍打。
(二)对练拍打
对练拍打为两人配合修练之功。被拍打者,叉腿挺胸正直站立,腰扎练功带,舌顶上腭。
拍打者对受拍打者从下向上,后背三条线,两臂外侧,腿部前后左右,胸腹以空拳,或拳肘用面进行密均轻重适宜地拍打。功深后.可用练功拍打袋进行击打,以拍打轻重恰到好处为准。两背与前腹同时拍打时.可以小臂与空拳相合进行拍打,拍打时,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对腹部可以以圆木等进行撞击拍打。
被拍打者,意想被拍打位置,以鼻吸气,闭气,当拍打时随打击点以鼻发出“哼”,一组完后,吐气尽,再行吸气,二人拍打,必须配合默契,切勿玩戏。
(三)缠桩拍打
缠桩拍打,以桩对练拍打为主,找一光滑之桩或树,初练时,可在桩上缠绕麻袋等物。
- 31/55 -
龙 形 柔 身 术
缠柱拍打,对桩木进行缠绕裹翻,如游龙缠柱,用周身各处对桩进行拍、撞、碰、震、打等法。连绵不断,上下相随,左右互济,柔刚并用,使周身在桩之上.无有不动不柔之处,周身为用.任意缠桩进行拍打,以周身抱桩在蠕动,蛹动下舒展四肢百骸,皿脉经络,而在精、气、神的作用下,弹、抖拍打,并无疼痛之感。以肩带肘到手,以跨带膝到足,以脚到腰至颈,由梢到根,由根到梢,左右相随互补,以面为主,不以肘尖等点接触,柔和阳刚互济,不用蛮力。缠桩拍打以活血通经、缠绕发放、力点转换、技击应用、抗暴为主。缠桩拍打不配合呼吸,以意领神会,气血自生,整体修练。
掌:掌在缠桩拍打功中,对桩进行削、推、拍、挑、撩、卡、切、扎、反掌、暗掌等。
拳:在缠桩中,以拳之前后、左右、上下六面,在圆与巧中应用。
臂;臂有小臂、肘、大臂之分,以每节为360度为准,在缠桩中、上下左右、前后、任何一点或角度,有一分之距,均要进行拍打,使任何一点在行功中运用。
肩:肩由臂的后撤和闪让运转,使肩为着力点,肩由臂的左右、上下转换角度,可使肩能打出多种方法,其中包括腋下运用。
身:身在缠桩中撞碰、闪避、背靠运用,起协调四肢的作用。 胯:胯以前、后、左、右闪让,撞碰运用,并起杠杆之用。
腿:腿由大腿、膝、小腿组成。起挑、别。缠、胖、砸、摔、撞、碰的作用。 脚:脚在缠桩中以踢、点、踹、抽等任何角度以势应用。
缠桩拍打基本功以柔臂,以肩为起头,对桩进行缠绕到手,左右相随翻绕缠桩,阴阳相随,左右接应互济。柔腹经蠕动向上,使腹部到胸,上下、左右在蛹动,蠕动中得到柔韧。后背由脚到头,由下向上或交叉向上蠕动,左右碾滚,使背部在柱上得到柔合伸展。
缠绕拍打时,没有固定姿式,以基本功开始到拍打训练,在缠桩中找到不丢不顶,连续不断,上下相随,左右互济,真真假假,招中套招,式式相连,周身之能充分发挥应用,节节相随,一动无有不动、不用,当身走时,手勾又回,使内力在体内得到心意支配,欲意转换,发于任意一点,配合柔身球、柔身拳之招式,自然而然,任意发挥。有一虚点,即可发力拍打,并可防身自卫。
软气功
软气功以柔为主:使肢体进行龙行之起伏、翻转、连绵舒展肢体运动。气化周身所有运动系统。软气功以套路形式修炼致柔,使机体由硬变软,再由柔至硬,达外持柔软、内含坚刚之体,经长久训练,以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之意,久之出阳刚阴柔强健之体,可提元气,固精神,形体修炼使肢体造型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起伏、翻转自如,使筋柔则刚,周身舒适,身灵神捷,运使为效。
一、龙形气功柔身拳
自古以来,人们将龙比为神物,它可翻腾云端,海底捞月,云中九现,能高低,收放,隐现莫测,见首不见尾,龙有抖擞之威,缩骨之能,柔韧开会见神之灵,为象形之
- 32/55 -
龙 形 柔 身 术
首。
修炼龙形气功柔身拳,以虚凌腾空之能,修神明性,达形体柔和,周身筋骨便利,内脏在柔和下得到拉伸按摩,行及时,意想自己如站地行云,似游龙戏水般翻腾、起伏、连绵不断,使骨节灵通,血畅气足,周身贯通,上下相印,运转自如似波涛流水。
龙形气功柔身拳以炼神为主,使意识集中到造型的动作行功中.起伏九现,从而排除大脑中的其它干扰、使器官功能得到加强和协调,经柔和拉伸运动,肌肉的收缩和舒展,随之改变,消除疲劳,调正神经系统,而使精、气、神充盈旺盛,畅通经络,增强肺活量.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消化、分泌等新陈代谢加强.关节、骨骼运转自如,精神振奋,起到调节阴阳平衡,健身的目地。在防身中,“宁练筋长三分,不练皮厚一寸。”并在柔和连绵中,势势相随,使身体中每节或点面中的360度圆中,处处能感知发挥应用。神为帅,气为主,形为用。招中套招,阴阳互济,节节相随,身体中可柔可硬,后发先至,应用自如。
在修炼中,在蠕动、蛹动、开合、缠绕、起伏运动中,似太极之柔和,八卦之圆转、形意之刚直、通臂之开合奔放,演炼出气功之混元归一,而又不失武术之精华的内功套路,炼修时注天、地、人合一,不重呼吸,达忘息之境。
二、功法 (一)三丹功
同合仪掌预备式和三丹功(见图1~8) (二)龙舒爪
接三丹功式,引丹田气,收腹以腰蛹动向上到肩,送至两手,两手同时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指向上,左臂以肩带手后拉,同时,右手前探,充分伸肩舒臂,左肩收缩加在右肩上,右臂长,左臂短。右臂收缩,左臂前伸,两臂左右收缩伸长各一次。(见图9)
作用:通臂活肩,左右传导气血流通,通臂劲互换,久之可缩骨收筋,肢柔筋长。收臂在技击中以格挡,打肩抹臂,前探手,以戳、扎、弹、送为主。
- 33/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三)左顾右盼
接上式,两手随身体向左移,两脚呈左三体式,两手鱼际穴相对,手心向里,指向上,两手鱼际穴重叠对天突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片刻,身体转向正前,两膝相扣,呈扣步,两手劳宫穴相对,于肩宽,两手慢慢开合收拢运气三次,略停,身体随两眼转向右前方,两手仍重叠,鱼际对天突穴,呈右三体式。(见图10~12)
作用;鱼际穴为肺经;天突穴为任脉,可开肺经通任脉,活气通经,三体式可强肾壮腰,增强腿部力量,开合运气产生阴阳气互换,开手劳宫穴的作用,在技击中以沉肘推放,背靠踩脚。
(四)金丝缠手
接上式,两手向里翻转,两腿变为仆步,两手腕相接,从右向左,从左向右,随仆步下式,在两脚左右蹬力,两腿从左到右,两边在蠕动互换中,互相带动两手左右翻转如缠丝状,两手第二次转到左弓步时,两手左右分开,手心向左右外两侧,如排云拨浪向后排开,呈仆步状,左脚前,右脚后。(见图13~16)
作用:活腕缠臂,拧腰柔腿,技击以擒拿、防拿,分手拉踢,背靠。
(五)大力爪
接上式,两脚以内劲摧力到手,从仆步转换成马步,面正前,右手从前似在锉板上回钩拉回,左手前锉,两手左右共三次锉拉后,再转成上式右仆步排云拨浪状。(见图17)
作用,强筋壮骨,增张内力,在技击上出拳似锉,回手似钩之能。 (六)龙柔身
接上式,两脚变马步。两手心向外、指尖向右,掌根向左,从右到左似拨水状、左
- 34/55 -
龙 形 柔 身 术
手到后,手背贴后命门穴。右手在前,手心向上似端水状,略停,右手随步子的转换向左划弧,从左侧沿带脉转腕到右肋旁,从腋下伸出,从右到左绕头上划弧一圈,再从左肋旁绕带脉到右肋旁,从右腿外侧搂手翻掌,贴在命门穴上,左手同时从左腿侧伸出,绕带脉同右柔身,唯方向相反,两腿随划弧之手左右在蠕动中弓步互转,身子与腰随手前后翻转(见图18~32)。
作用;周身充分柔韧拉伸,技击中以闪避躲让,抽臂切掌,腋掌和防拧臂为主。
(七)上捧下按
按上式,两手同时左右上捧气、过头顶后翻掌向下,从两耳旁下插,身体随手下蹲,两手下插到脚侧时,意想入地三尺,片刻,两手转掌左右同时上捧天气,到头顶后,翻掌向下,气贯百会穴,两手经身前下按,身体随手下蹲,意想通过己身,浊炁入地三尺,到脚前时,两手左右分开,似将地扒开状,两手到足三里穴旁,手心向左右两侧,翻掌两手相合,中指相接,似捧气状上抬,到中丹田膻中穴时,转掌手心向里,浴面上行,过头顶后,手心向上,从腰以上上拔,腰以下下坠,呈上拔下坠状。(见图33~40)
作用:开合运气,将已与天地融为一体,气化周身经脉,舒筋活骨,在技击中以上绷下按,抱腿打肩。
- 35/55 -
龙 形 柔 身 术
(八)天地环转
接上式,两手同时转掌,认上经右向下环转一周半到左,顺时针方向、两手变爪状下蹲呈左麒麟步,面左前方,片刻、两手心仍然向外,逆时针方向环转一周半到右、两手变爪状下拉,呈右龙爪殿献步(见图41~45)。
作用:天地环转气,混元一体,在技击中起拍打、拉引。 (九)单甩手
接上式,身体自然站直,两手停在小腹下丹田,成抱元式(见图46)左手不动,右手向后略摆动,从前向后甩手一圈(见图47、图48)。当第二次上抬时,右手由身前,身
- 36/55 -
龙 形 柔 身 术
后拍打左肩二次,右手从头后,以右肘为先从右侧颈部向下,由右肩至肘蠕动到手贯气下按到小腹下丹田(见图49、图50)。右手停在距小腹前半尺距。左手前甩一周后拍打右肩二次,从头后以肘向下,由肩蠕动到肘至手,贯气入下丹田(见图51、图52、图53)。
意念;舒爪。
要求:甩手由前向后引气下贯时,由腿到腰达肩至手蠕动下按。如龙身节节相通,蛹动向上到手.蠕动贯气丹田。
作用;活肩舒臂,收气归丹。
(十)抛球
接上式,身体下蹲,两手自然向前伸出,手心向上(见图54),似抄起一球向后抛出(见图55),两手再从上向前向后前俯身甩背拍打两肩后侧(见图56)。接上式,两脚下蹬,由腿到腰,蠕动向上,力达两手,马步前推(见图57)。
意念:前后抛球。
要求:以舒筋为主,尽力前弯后仰。 作用:柔身健体。 (十一)柔八卦圈
接上式,转掌根向左,两手向左拨排,手心向外,左手落在后命门穴,右手前伸,。掌心向上,指尖向前(见图58)。右手向左旋转,弯左弓步(见图59),右手不停转腕向里环转,手心仍向上,从小腹前从左向右环转,从腋下向后翻臂,手心仍向上(见图60)。右手继续从右向左从头上翻绕一周,身体随手转动作涮腰活动(见图61)。当右手环转到右上方时,右肘曲臂,以肘尖向下滑,从颈旁至肋侧,将右手下落到右腿外侧、手心仍向上,翻转立圆划圈后,右手落在身后命门穴,左手随身体左转向左前方伸出(见图62、图63、图64)。左手心仍向上,与右手方向相同,唯方向相反做左式柔八卦圈(见图65、
- 37/55 -
龙 形 柔 身 术
图66、图67、图68、图69)。
意念:单手转动时,手上似端一碗水。
要求:两腿随手左右转动,由弓步变马步转仆步运动,两腿相互左右蠕动至柔,身随手走,手随身行,手心始终向上。转圈为腹前一圈,头上一圈,以肘在圆中划出太极圆中阴阳S线。
作用:启动带脉,疏经通络.柔韧筋骨。
(十二)拨云见日
接上式。左脚拉回脚尖点地、落在右脚内侧,两手穿掌,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前后展开,面向左,呈丁步下蹲式(见图70)。
意念:拨云见日。
要求:不前趴后仰,两臂及手内一条线。前高后低,拇指内扣。 作用:扩胸开肺、活气活心。 (十三)乌龙蛟柱
接上式,左脚上前一步,呈半马步龙爪状(见图71)。略停,身体站起,左手前插,转身转左臂,左手如在云中抽回,左肩向右内扣,右手上抬,曲肘与肩平,右手拇指贴
- 38/55 -
龙 形 柔 身 术
胸部(见图72),左手带动左臂向后上方翻转,右手搂左臂回撤至腋下,左手上扎突然转身(见图73),面向右方,右脚尖点地,右脚与左手呈一条斜直线(见图74)、使腋下臂筋与前胯筋打开拉长。左手下按,右手从左手里侧向右上方斜行扎出,呈右式(见图75),与左式相同。略停,左手向左劈,右手随之下砍,左手上挂,形成左弓步劈挂式(见图76)。右手回环,左手相跟劈挂(见图77),呈右弓步劈挂式,使背阔肌等拔开。
意念:龙缩身转蛟龙升天,左右蛰龙翻浪。
要求:两手上扎时,上手与下脚点地之势斜行60度,目视斜上方。左右臂挂式弓步下式较低、使身体尽力前趴。
作用:舒展前后筋骨,增加韧带柔性。
(十四)龙抓天
接上式,左手上抬,身体转向左方,左手由上至下到小腿向上划圆,手心向前,右手在背后命门穴,左手上抓时,身体后仰,左手到腋下时向前伸出(见图78),左手三次立圆抓天后,落到背后命门穴,右手上抬抓天三次(见图79)。
意念;抓天之手如龙爪意在天地人环宇混合一气。 要求;抓天之手由腿下上抬时,由腿向上蛹动到手。 作用:舒臂柔体。 (十五)龙盘落地
接上式,右手从怀中伸出变拳,似龙舌。左手握拳在右肘内侧,两拳心向上,右膝上抬(见图80),右脚下落到前一步呈盘腿竭步,左手在前,右手在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向前(见图81)。
意念:似龙钻天后落地点水。
要求:龙盘落地式前脚踏实,后脚外侧着地,重心后坐。
- 39/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作用:增强腿部力量,拧筋活胯。 (十六)力推泰山
接上式,身体向后转,两脚原地不动,左手后拉到左胯旁,右手用力向右前方推出(见图82)。
意念:力推泰山。
要求:马步站立,中正自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右手与肩平。 作用:强筋壮骨。 (十七)乌龙蛟柱
接上式,身体左转,左手上抬曲肘与肩平,手心向下,右手翻掌拧臂与前乌龙蛟柱相同.唯动作相反(见图83、图84、图85、图86、图87、图88)。
意念、要求、作用与十三式相同。
(十八)龙抓天
接上式劈挂动作,身体转向左侧,左手落在命门穴处,右手立圆划圈.动作与功法14相同,唯出手先后相反(见图89、图90)。
(十九)龙盘落地
接上式,左手由怀中伸出.右手跟随,两手握拳,提左腿,动作与功法十五式相同,唯出手动作相反(见图91、图92)。
(二十)力推泰山
接上式,身体转向正前,右手回拉落在右胯旁,左手向左用力推出(见图93)。 (二十一)龙舌掌
接上式,左手转掌心向上呈爪状,右手变堂心向下、而向左前方。两腿自然呈三体式。由下丹田处吸气至命门穴、沿脊柱向上到大椎穴,左右分开到两手。力达两手后,
- 40/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两脚用力拧劲向上,拧腰,闭气。左手翻掌向下,用力回钩,右手沿左小臂用力前挫。当两手交换位置后,呼气,两脚三体式不变;与神龙龙舌掌相同(见图94、图95)。第三次左手在前转下式。
意念:出拳似锉,回手似钩。
要求:周身如拧绳。作用:增强内力。
(一十一)柔球
接上式,两脚三体式不变,转两掌心向下。左右椭圆划弧,两手一前一后划弧各三次(见图96、图97)。
意念:两手下似在湖面上按两气球在柔动。 要求:两手由外向里,从前向后划动。 作用:平心静神,炼气活血。 (二十三)龙舌掌
接上式,左脚上抬后撤一步,右手上举落在右胯旁、呈左三体式(见图98,图99),左手转掌手心向上,变爪状,其余与前二十一式相同(见图100、图101)。
(二十四)柔球
接上式,与二十二式柔球动作相同(图102、图103)。 (二十五)二龙献珠
接上式,两腿变弓步,左手向前扎出前伸,手心向上,右手收至左腋下。身体向后转身时,左手回收,收肩带手,左手立圆划一弧形,收左脚呈丁步。身体再转向左前方,呈丁步状,左手合拢,五指分开,左肘尖落在左膝上,右手在右膝上。见图104、图105。
意念:龙托珠。
要求:扎手后撤转身带手翻掌转身一气呵成,如龙回头。
- 41/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作用;活肩拧腰,加强腿部力量。 (二十六)托天按地
接上式,左脚向前一步,呈虚步状,右手曲肘上抬手心向下,左手在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向前,面仍左前方(见图106)。片刻,左手落下,右手上抬,身体转向右前方,仍同左虚步上托下按式。见图107。
意念:上手托天,下手按地,天、地、人合一。
要求:虚步前四分劲,后六分劲,重心在后腿,扣膝护裆。 作用:强腰壮腿,补充元气,阴阳合一。
(二十七)卸阳开阴
接上式,右手翻掌向下,左手沿右臂外侧由肩到手气化,由手到肩回环气化(见图108),左手上抬,右手由左肩外侧向下到手气化,由手里侧气化回环到肩(见图109),两手从脸两侧气化到头上百会穴,再由百会穴向下沿任脉气化到小腹下丹田,左右分开,两手由两胯外侧气化由大腿到小腿,转小腿里侧回环向上到小瞻前。气化之手心向内,见图110。
意念:卸阳升阴。
要求:气化之手距体约2寸距。
作用:人体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且合动脉血管疏出,静脉血管回环,气化循经路线,有助经络周天的畅通,升阴补阳。
(二十八)赤龙托天
接上式,两手背相接,右脚向左脚侧上一步,转身面向背后,两手左右分开,呈马步上托状。见图111、图112。
意念:赤龙托天,意两手之气柱通到天端。
- 42/55 -
龙 形 柔 身 术
要求:四平马步中正站立。
作用:加强腿力量,预防胃下垂。 (二十九)黄龙反背
接上式,马步不变。两手翻掌向下,两肘略与肩平,两掌心向后。指向下。图113。 意念:背如靠山。 要求:含胸拔背。 作用:强肾健腰。 (三十)龙戏意球
接上式,两手似从左侧抱一意球(见图114)、两手翻转意球抱至左肘下(见图115)。略停,将意球翻转到右肘下(见图116)。略停。两手抱球在胸前环绕一圈(见图117、图118),到左侧后,再由左臂上立圆环转到右臂到右手(见图119、图120)。两手抱球翻转到左脚前,由左脚前向上滚动到右上方(见图121、图122),右脚向左脚左侧前上一步,形成竭步抱球状(见图123)。
意念:两手中之意球。
要求:两手距约一尺二寸,两手心始终相对。 作用:陶冶情操,活筋健体。
- 43/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三十一)白龙过道 接上式,左脚上前一步;两手抱球后抛(见图124)。两手转堂手心向下,仆步下蹲.如龙俯身擦地而过(见图125),右脚上前一步,转回正前方,并步站立(见图126),两手不停,手心向下,指向前,顺地皮穿掌而过,右脚上步形成仆步下蹲(见图127)。
意念:百龙擦地而过追逐相戏。
要求:两掌心向下,指向前,如两龙追随,两手距约二尺、不可过近过远。 作用:活身健体。 (三十二)二龙戏珠
接上式、左脚上前一步.呈虚步站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虎口撑圆,其余四指并拢,手心向下,两手似两龙头,日腿到腰达手蠕动向上,两手左手平图划圈,左右两手划圆各3次。见图128、图129。
意念:两手似游龙左右摆动。 要求:由腿向上蠕动到手。 作用:柔韧周身。 (三十三)扶按式
接上式。右脚上前一步,身体转向正前,两手落至体侧两旁如下按状(见图130)、扣步站立。
意念,两手下各有一气柱入地三尺。
要求:两膝相贴,中正站立,手心向下,指向前。 作用:强根炼基,壮腿健腰 (三十四)撑天式
接上式,扣步不变,两手左右上抬;掌心向上,指相对。见图131。 意念;龙撑天。
- 44/55 -
龙 形 柔 身 术
要求:两膝相。
作用:加强桩根,活血练气。 (三十五)阴阳合气
接上式,扣步不变。两手下落后抱于下丹田处,做归元式站桩。外手五指指肚抱里手指盖,丹田在两手合抱之手中间。男左手在外,女右手在外。见图132。
意念:使体外之气归元于机体。
要求;归元桩要求站立时间是套路演炼的时间以上,不可过短。 作用:收气归元,保命炼形。 (三十六)浴面收功
接上式,两手左右分开,上捧,同时吸气。沿百会穴向下贯顶下按。两手在眼前,手背相接向下,身体站直,两腿分开扣步,同时呼气.搓手、搓脸、收功。见图133、图134。
二、龙形柔身球24式(龙戏珠)
龙形柔身球24式,系本门动功套路修炼法,从修心养性角度看是一套气功拳,从始至终注重手中之意球,气感较强。从防身角度看是一套擒拿拳。修炼行似太极拳之柔和连绵不断,起伏翻转,适合老少大众修习。
(一)无极站桩
两脚并拢,两手中指贴裤缝风市穴,松静无为自然站立。两眼似视非视,两耳似听非听,呼吸自然,舌抵上腭,清心寡欲,平息静神,周身处在虚无忘我之中。见图1。
(二)起式
接上式,两脚不动,身体慢慢向右转45度,两手左右分开,手心向上,同时吸气。两手左右上捧过头顶时,身体转回正中,两手阴阳合气向里下按,呼气。两手下接到胸前膻中穴时,左脚向左分开一步,两脚与肩同宽,两腿略下曲蹲30度,呈马步状。两手心下按,指尖相对。到小腹下丹田前,两手向前伸出,手心相对,指尖向前,两手间距约一尺二寸。见图2、图3。
- 45/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三)环转意球
接上式,意想两手间似有一意球。两手左右环转片刻手中意球,略停,左脚向左迈出半步,呈马步下蹲式,见图3、图4、图5,两手向左侧前方转球平前推出。略停,拧球旋腕向右侧前方平推,见图6。右马步平推球后,将两手中之意球拧腕向前方推出,见图7、图8,略停,两手拧球向左后方推出,拧腰转胯,左手前,右手后,见图9,略停,将两手之意球由左后方拧腕转到身前,向右后方旋转推出,见图10、图11、图12。略停,将两手之球转到中前,向上旋转,两手向上,向外翻转。见图13、图14。略停,两手由头上将手中之意球环转向里旋转,翻转向下,见图15。将两手中之意球翻转向上抱到左肋下,呈左抱球式见图16,两手翻转,图17。片刻两手将意球环转到右肋下,见图18、19。略停。两手将意球环转向左侧上方抛出,大回环活腰拧胯。见图20,两手不停将手中之意球向右上方抛出环转,见图21。两手不停.将手中之意球抱在左肘下;呈马步左抱球。见图22。
(四)左右云球
接上式,左脚收回到右脚旁,两手将意球环转到右肘下,呈丁步右抱球,见图23。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右脚向左脚内侧拉随,两手将意球环转到左肘下抱球,呈左丁步抱球式,两手左右云球呈8字旋转。见图24。
- 46/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五)游龙缠球
接上式,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两手由怀内从左向右环转意球.左右弓步胸前平环球.见图25、图26、图27。两手由右侧右臂上侧立圆环转意球至左上方.见图28、图29。略停,两手翻转将意球旋转到左脚前,翻转由左腿向上蠕动至右上方,见图30、图31。
(六)三盘落地
接上式,右脚向左脚前迈出一步,身体下蹲,左手前,右手后,呈褐步抱球,见图32,
(七)乌龙翻身
接上式,身体站起.面向后方.两手抱球变弓步,见图33。左脚向左后撤出一步,身体向左侧,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倒插步落至右脚后侧,呈倒叉步左抱球。见图34、图35。
(八)偷步抱球
见上式倒插步抱球。图36。 (九)神龙盘柱
- 47/55 -
龙 形 柔 身 术
接上式,两脚原地不动,两手抱球,身体旋转360度,下蹲呈竭步下盘,抱球在左肘前。见图37。
(十)火龙撞球
接上式、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呈右弓步推球式。见图38。 (十一)提瓜抱球
接上式,右脚不动;左腿上提,提膝抱球于右肘下,见图39。 (十二)白龙过道
接上式,左脚下落,呈仆步下蹲式,两手抱球由右膝前滚动向前,右脚向前一步,呈并步右抱球,见图40、图41、图42。右脚向右侧上一步,呈左仆步状。两手抱球由上至下到左腿前,滚球向前,左脚向前上一步,身体向后转,呈右肘下并步抱球。见图43。
(十三)龙戏长空 接上式并步抱球,左脚向右侧斜45度方向上步,右脚跟随由左脚里侧弧形上前一步,左脚继续上前一步,右脚再向前一步,左脚向前一步。右脚向前一步,左脚在原地点步使身体转向正前,呈马步抱球式。龙戏长空七星步,一、二步走出个半圆,三、四步走出个半圆,第五步、第六步直上,第七步在第五步基础上不变,只略移脚型。身体如穿
- 48/55 -
龙 形 柔 身 术
梭向前,两手随步上前,不停翻转。见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图50。
十四、缠绕八卦
接上式,马步右推球后转左推球后,音想右手托球,左手贴在后命门穴处,见图51,身体向左转,左弓步状,右手从怀内环转到右腋下问右后方伸出,手心向上.反背托球,由头头环转一周,曲肘由颈侧旁向下,到右肋下划出,见图52、图53、图54,右手托球立圆翻转,见图55,图56,图57、图58,右手反臂托球将球由右侧环转至左、左手伸出,右手将意球送到左手上,见图59、图60。左手不停,沿左式缠绕八卦。见图61、图62、图63、图64、图65。
- 49/55 -
龙 形 柔 身 术
十五、傲云盘旋
接上式,左手中意球转到右手,图66,右手立圆翻转,反手托球由右手转到左手,图67、图68,左手翻转立圆倒球。图68。右手右脚上前,右手接球、立圆翻转,身体转向左侧,右手划弧一圈,左脚由右腿后向前上一步,身体随手转动一周.右手托球到头上曲肘由颈侧向下,见图69、图70,图71、图72。右手将意球转至左手,左脚上抬,右手落至右胯旁。见图73。
十六、巨龙托球
接下式、左脚下落,呈三体式双手托球,图70;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呈丁步,两手由上而下到球,左脚向前伸出,仍变三体式抱球。见图74、图75、图76。
十七、半进半退
接上式,左脚后撤一步,脚尖点地。两手抱球于胸前。图77,右脚后撤一步,两手抱抱球右肘下,图78。左脚上步,右脚跟步向前,两手到球,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图79,右脚后撤一步,左脚后随一步,脚尖着地,见图80,接上式,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随向前一步,左脚继续上前一步上马步左推球状,见图81、图82、图83。
- 50/55 -
龙 形 柔 身 术
十八、回首望月
接上式马步左推球转马步右推球,将右推之球向左推出时变弓步状,图84、图85。右脚上前一步,左脚倒插步转身变马步左推球。图86、图87、图88、图89。
十九、白龙举珠
接上式马步左推球,两手将意球向右推出,变右马步推球,收左脚,提膝抱球至右头侧,图90。
二十、倒步吐珠
接上式,左脚后撤一步、将手中之意球到至右手,左手后抽如拔丝,图91、图92。右脚后撤一步,左手前伸接球,右手后抽拔丝。图93。
二十一、并步抱球
接上式,左脚收回到右脚侧,呈并步状,两手抱球于右肘下,图94。 二十二、怀中抱月
接上式、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变马步状,两手抱球在小腹前逆时针由右向左环转。小腹前、胸前各转一圈,当转到头顶时.左脚向右脚前迈出一步,两手在左肩上托球,图95、图96。
- 51/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二十三,龙游八卦
接上式,两手托球。如龙张口含珠状,右脚向前迈步,抱球绕圆行走一圈,共八步,当第八步落在起点处,将手中之球环转到右手托球左手抱球、继续反向环转行走一圈,行八卦步,落至起点处。图97、图98、图99、图100、图101。
二十四、沐浴收功
接上式,两脚并步收拢,两手扣球下按到下丹田,归元站桩。归元式为男左手五指指肚抱右手五指指盖,两手落至下丹田处。沐浴养气片刻,身体慢慢向右转45度,两手上抬,同时吸气,贯顶下按,呼气,两手下按到脸前时,手背相贴,沿任脉同下到腹前左右分开。搓手。搓脸、收功。图102,图103、图104。
龙形柔身球分五层炼法,我们已介绍了龙戏珠(即龙形柔身球24式),尚有(二)内功站桩法(龙养珠);(三)心意自然球(龙趣珠);(四)实心球习炼法(龙卵珠);(五)推散手(龙炼珠),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内功站桩法
无极预备式:
松静自然,清心寡欲,排除杂念,心身归一,两脚并拢,两手中指贴裤缝风市穴,呼吸自然,舌抵上指,中正无为站立。
意念:周身处在虚无忘我之中,将自身比为微观宇宙,天地为宏观宇宙,用己身毛孔在精、气、神合一状态下有意无意之中感应天、地、人的微妙变化和自身的对应关系。
功能:修炼出龙之灵敏力和武术内功中之听劲,可出爆发弹抖力,神敏应变力。 要求;呼吸似吸非吸,似呼非呼,两眼似视非视,两耳似听非听;周身处在有与无、是与非中,有意无意是真意。
修炼时,选一适心之场地,面向似舒心为准,时辰据体需所定,早晚为佳。 起式:
接上式,如龙苏醒后伸腰。两脚不动,身体慢慢向右转45度,两手左右分开,手心向上,同时吸气上抬,两手似龙爪将整个天气捧为己有,两手上抬过头顶时,身体渐渐转回正中,两手左右阴阳合气贯顶下按,劳宫穴对百会穴,将两手之气贯于百穴之会点,两手沿任脉下按到胸前时,两脚微微下蹲,左脚向左迈开一步,两脚略与肩宽,两手继续下按到小腹下丹田时,两手向前伸出,手心相对,指尖向前,意想两手间似抱一气球。见站柱功。
意念。如龙养珠,注重两手中之意球。
功能:可调节心身气血平衡,增强腰、腿、臂力,加速血液循环,注重内丹保养和外丹的修炼。
要求:两手不高于肘,两手间距约一尺二寸左右,曲膝不过脚尖。两脚尖略内扣,使会阴穴自然打开,百会穴对会阴穴,身体中正站立,两肩井穴对涌泉穴,即井口对水口,鼻尖对脐中,松胯圆裆,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周身处在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之中。
调身、调息、调心后,进人功态。 悟道:“炼丹先悟道,道不明两眼黑”。站桩功是修炼之基础,内功即在意念的支配
- 52/55 -
龙 形 柔 身 术
下,通过精、气、神的作用,使人体在科学卫生的功法下修炼出本能之功。功法中的道,指习功做人之道,功德高尚才能虚心求进,永无止境,名虚功实。就道字本意解:“丷”为阴,“一”为阳,“自”为己身,走傍为路,即自身习功做人的阴阳道路。德字解为“彳”为二人,“”为二人士窃相加为14,“心”为勾心,二人行必有阴阳圆缺,勾心斗角。相互弥补,找出自己与他人的不足之处,弥补薄弱环节,习功先学做人,品德的修养是增功增艺的钥匙,二人行必有我师,我有不如他人之处,谦虚是道德修养的必修课,道德好坏与否决定修心养性之本,否则贪得无厌,妄想胡思,不懂科学是出偏之根。道要阴阳相合,把握自身心理素质的平衡,七情六欲的干扰就很难侵体,把握自己的周期变化、性欲、情绪平衡才合乎道,“道士”就是学习走路之学生,天、地、人、万物全在道中,合乎自然规律则生存,违反其则将阴将阳,难得平衡互济。
人到后天,悟己道明身外之道,知身中天地排列虚实,悟身外天地与己身对应的变化,使内丹、外丹性命双修,内功、外功、潜能内景并进。如很多修炼之人不明内里脏腑之结构,偏听偏信,被一些法术所蒙骗,使自身迷信从而出偏,实事求是就是科学验证,后人评价总结的结果。
道理,即阴阳,一分为二,太极图中阴阳鱼黑白分明,相互制约,相互转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衡阴阳是道理,不明道理从何修德。
在上站桩式,意想将自己放在两手中之意球内,看看球中的自己,用球中的自己来看己身,圆无边无际,沿周检查自己,旁观者清,这样处理分析问题,解决自身内外的矛盾、缺点,可看穿看透一切,明心明道,无为有道。站在宏观宇宙检查自身微观字宙的微妙变化,才能以微观宇宙感知云观宇宙的变迁,据统计人体致病的因素百分之八十为七情六淫所造成,百分之十五为意外事故、百分之五为正常死亡。明身了性,知情损欲害,冷暖温饱,自身性格、情感、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等素质的好坏,通过修炼,弥补做人、习艺之道的不足,悔过自新,知我前程。
悟己:
悟己即明身了性,心形并炼需知己知彼,知人体内周期变化,把握自身情绪与性欲的平衡,知五脏六腑的排列,虚实表里分辨,经络走向,阴阳、五行在人体内生克制化的规律,返观内视,返观内听,以天目穴看两手中球内之我,以周身毛孔和神感,(见修心静坐内视内感方法)有意无意见手中,无意有意回眼中、两手抱的是自己,以自身为太极,先炼自己,将自己放在宇宙之外,看的是我,检查和认识、体会自身,方知他人之长,自己之短,如武术中之望,行家一动手,方知有没有就是此理。中医的望诊也是如此,气功中明己才能知人,这是神感,望而知之者为神。
悟外:
修炼中,周身毛孔在神的作用下天地感应,“心听形动”是内功的最高境界,通过气功中的手孔乎吸,以自身比为微观字宙,天地为宏观宇宙,相互洞察感应,找出己身微妙的对应变化,感觉启悟,方得玄妙之法,太极拳的听劲来源于此。形成天、地、人三才立意合一,使人体潜能、智能开发,周身出高度灵敏性,身体可用阳刚阴柔转换,如八卦中乾()为阳刚,坤()为阴极,兑()为前柔后刚,离()为前后阳刚中柔等八劲转换,出弹抖缩骨柔韧之能、毛孔及神感悟外,气感、神感等信息反馈敏捷,
- 53/55 -
龙 形 柔 身 术
可知即将发生和眼不能及之预感。如关节炎病人对阴天的感觉预知,而修功之人通过气感等信息预知微妙的变化比常人要强。人观察人,人感觉人,人感觉天地万物,通过训练,把握天地,主宰自身,洞察万物,只有经过训练有素者是可以办到的,人体科学之谜在于认识。
悟智:
我师讲“习内功要具备三条:一、品德好,二、身体好.三、有心机。”智能的提高也就是内功的提高。智能生慧在太极。
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八卦说为中国古老的哲学,流传千古不灭因为它有道理,道理就在于阴阳辩证,客观自然的一分为二。功法中形体为我,魂魄在两手中球内之我,以我心悟球内之我心,使人体站到第三者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与万物,这样认识、处理、解决问题,矛盾不统一的事将迎头而解,旁观者清。通过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即有形控制无形,无形控制有形。炼功中,工作、家庭等问题就会处理的有序,并可举一反三,出超人智慧。
养气沐浴;
内功站被法如龙养珠,珠在两手中,天地哺育珠为我,清静无为,松静站立,站桩到微微出汗湿润时收功。收功式与前归元式相同。
站桩达精、气、神合一进人气功态为养气沐浴法;调身、调息、调心、悟道、悟己、悟外、悟智为修心养性之法。心理活动炼精神,形体站桩炼体魄.合中门“培养元气,涵养性格,神清静悟,强健体魄”之宗。
二、龙形柔身球24式(龙戏珠)已介绍。 三、心意自然球(龙趣珠)
心意自然球是在龙形柔身球24式基础上,随心所欲任意修炼的方法,演炼形式不拘套路规范、场地的约束,如龙趣珠,两手抱珠,前后左右,上下随意翻转起伏,脚走四方八卦,眼观六路,手走八方,心领神会,身随意走。意随身行,自由发放。
自然即自然而然之意,式无定式,法无定局,快慢相兼,动静接合,心意自然球的习练方法似武术中的散手搏击训练,假设敌演炼,两手回中如武术中擒臂扭头、抱腿搂腰全在两手回中,左右相合,阴阳互济,意尽招绝,动似闪电,以柔克刚,以巧制胜,力点变幻多样,四两拨千斤,左来左防.右来右挡,打完还原,如游龙趣珠翻转目如,又如应万变之敌的来犯,是一种随心所欲自由习炼的方法,起到健身防卫的作用。
四、实心球练习炼法
实心球炼习法是两手抱一实心球演炼的方法,有单手和双手习炼之分。
买心球有木制球、红胶泥浆、石球、铁球等,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力来选习炼用球的重量、大小。
实心球演练以龙形柔身球24式为操炼方法,也可自由习炼,经长期的锻炼,两臂力增,体内素质得到改变,强筋壮骨,气血通畅,内力大增。
单手习炼实心球,面对一木板或光滑墙壁,单手托买心球,按在墙上或木板上,顺逆时针划弧揉动实心球。两手互换,重量增加,功力也由此增加。
五、推散手
- 54/55 -
龙 形 柔 身 术
推散手有较技推手和健身推手两种。
较技推手也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试手方法.推手由两人配合默契习炼。有单推手、双推手两种,两人面对站立,双方两手上抬,左右分开,手心向上,三体式站立,为敬礼式,双方手腕相接,绕臂缠腕接推。推手不分形式、地点、场合、时间的限制,男女老少均可习炼,搭手即为接推,步法有定步、活步两种。
健身推手以活筋壮骨,强腰壮腿,增长肌肉与内力,通畅气血经络,改变身体素质,预防衰老。不以技击为目的即为健身推手。
防身推手以武术中踢、打、摔、拿诸法在推手中实践,推手周身处处为用,身随手走,手随身活,上下左右互应,虚实变化莫测。培养身体的触觉和感知灵敏,加强意志和坚毅精神、增长长久的翻力和柔韧的灵敏性.提高人体的应变力和防身功能,印证气功防身的功用。气功防身即心形感应敏捷,推手中由于人与人每日买践较技接触,熟能生巧,长功增艺较快,练推手者无花架子,不动不知道,一动吓一跳。以粘、缠、发、放应用,制人于无形之中,快如闪电,静如湖水,来源于有意无意之间发于一旦。以巧制胜,四两拨千斤,粘连粘随,正奇相兼,柔刚井用,真假虚实难辨,不顶不抗,柔化斜闪,随机而变,招中带招,在圆和蠕动中找出顶点打击。
推散手以提高技艺为主,点到为止,不可分高低。避免出现不必要损害团结与误伤发生。
凡传染病不宜和别人推手,高血压、心脏病者只可健身推手,不可竞技。
龙形柔身术 终
2004年10月22日整理
- 55/5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