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统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统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等知识点。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很多,容量很大。

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胜利等知识点,了解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福煦车厢》

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最终战败。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代表福煦与德国代表在法国巴黎近郊的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告投降,一战正式结束。此后,福煦车厢作为重要的历史纪念物,存放在了法国巴黎博物馆。1940年6月14日,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巴黎,法国政府投降。希特勒命令德军将福煦车厢从巴黎博物馆破墙而出,运送至贡比涅森林。经过短暂的谈判,6月22日法国代表被迫在福煦车厢内签订停战协定,德国占领法国2/3的领土。

22年间,同一地点同一国家。恩怨情仇,风云易主。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福煦车厢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这一车厢既见证了法国一战胜利的辉煌,同时也成为法国二战耻辱战败的标志,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展示图片:《慕尼黑会议》

教师: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其实质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侵略者,求得暂时的安宁,祸水东引。

展示图片:《二战爆发前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地图》

教师:德国在走上法西斯道路后,抓紧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等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德国侵略者实行“绥靖政策”。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绥靖政策”的严重后果是使得德国侵略者的野心极度膨胀,“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无疑成为战争的催化剂,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展示材料:

“三国准备实现他们的权利和确保他们的生死利益”。 展示图片:《希特勒与墨索里尼》

展示图片:《轴心国地图》

教师:1940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三国轴心的形成。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四:绥靖政策是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说一说二战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4)催化剂: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展示图片:《行进中的德军》

展示材料:

闪电战:德国二战中常用战术,其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不宣而战,以求速战速决。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地面部队从三个方面向波兰发动全县进攻。仅仅用了28天,波兰沦陷。

教师: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后,又用闪电战的方式迅速袭击了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德国闪击波兰”视频,直观了解德国闪击波兰的知识点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主要战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中国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1)东方主战场

展示图片:《卢沟桥事变》《撤离中的百姓》。

教师:三国之中,日本最先动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2)欧洲西线战场

展示图片:《二战初期的欧洲》

展示材料:

为防止英国海军封锁,希特勒先拿下北欧,攻占北欧是希特勒的西进序曲。5月10日凌晨,希特勒打破了“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开始全面进攻。

教师: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展示图片:

展示图片:《敦刻尔克大撤退》

展示材料:

英法比联军40万被困英吉利海峡边法国北部敦刻尔克海港,陷入绝境。英国海军制订发电机计划,动员800多艘船舶开往英吉利海峡,抢救被困官兵。5月26日到6月4日,九天九夜,盟军33万人被抢救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尽管装备辎重几乎丧失殆尽,但这些官兵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干。

教师:1940年5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法国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6月5日,德军移师南下全面突破法军防线,兵临巴黎城下。

展示图片:《德国入侵西欧示意图》

展示图片:《德军进入巴黎》《法国的溃败》

教师:在战争初期,德国人在西线,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只付出了不到四万名士兵

的代价,就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特别法国的沦陷,当时西欧唯一面对德国的就是英国。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展示图片:《丘吉尔》

展示材料: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

——《丘吉尔的演讲节选》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8—10月三个月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投弹量约6万吨。最多一昼夜达1786架次。英国居民死伤8.6万多人,建筑物被毁100多万栋,但德国始终未能达到摧毁英国或迫使英求和的目的。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德国进攻西欧形势”动画,直观了解德国进攻西欧的知识点。

(3)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

教师:从1938年至1941年5月,希特勒侵占控制了欧洲14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个时候希特勒已经丧失理智了,在英国没有屈服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争霸世界最狂妄的战争,进攻世界上地皮最大的国家——苏联。

展示图片:《斯大林》《红场阅兵》

展示材料: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斯大林

教师: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在1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德国靠迅猛的闪电战,让苏联措手不及,因为之前德国和苏联之间曾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所以苏联没有想到德国会把战线突然转到东线。在战争初期,苏联节节败退,被德国占领了的大片领土。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在斯大林的誓死抵抗下,苏军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展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一想苏德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开始扩大化。

过渡:德国在苏德战争初期的暂时胜利,希特勒在欧洲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他在亚洲的小伙伴日本。美国对日本进行战略物资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财产。1941年11月,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发表广播讲话,声称日本此时除了战争,没有其他的选择。此时,日本联合舰队突击编队奉命启航,驶向位于太平洋中部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4)太平洋战场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日本的6艘航空母舰停泊在距离珍珠港320千米处,在历时1小时50分的空袭中,日本共出动350余架飞机,进行了两波次的空袭,共投抛了50多枚鱼雷,扔掷了556颗炸弹,美国停在港内的8般战列舰,4艘当即沉没,4艘被重创,4艘巡洋舰一沉三伤,3艘驱逐艘2沉一伤,8艘辅助舰全部被毁,驻岛的370架作战飞机仅剩下7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珍珠港胧罩在一片浓烈的销烟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一个早晨几乎全军覆没。 展示图片:

教师: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展示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得多。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失守不是

没有可能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展示图片:《中国抗战贡献图》

教师: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首先从二战的背景和原因来开始讲解,然后通过相关材料来总结二战爆发的原因。继而讲述二战的爆发过程,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通过大量的史料文字和图片介绍德国横扫欧洲大陆和法国的溃败过程。最后是二战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环环相扣,由浅及深,使学生全方位厘清本知识点,开拓了学生深层次思维。

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波及到各个地方,德国步步紧逼,日本也野心勃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世界各国开始走到一起,它们是如何应对的呢?接下来看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师:面对法西斯疯狂肆虐的铁蹄,全世界人民终于认识到一个问题,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为此,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建立发法西斯联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找出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背景、时间、标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时间:1942年1月

(3)标志: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展示图片:《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教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他对于战胜法西斯、扭转二战的战争局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开始出现转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展示图片:《英勇抵抗的苏联红军》

展示材料:

希特勒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命令“必须使用德国及其盟国一切可用的军队”。单是空袭斯大林格勒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

展示图片:《斯大林格勒战役》

教师:在苏德战场上,经过了半年多的拉锯战之后,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卓绝的奋战,苏联终于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这场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展示材料:《德国士兵的日记》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动画,直观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知识点。

(2)中途岛海战

教师:在1942年太平洋战场也出现了转折。 展示图片:《中途岛海战》

教师: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的飞机。战斗持续了一天,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

3.意大利投降

展示图片:《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

教师: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4.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教师:为了早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尽快打败法西斯德国,美英联军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展示图片:《诺曼底登陆》

教师: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人,650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11000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展示材料:

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艾森豪威尔

展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诺曼底登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主要有史料分析法,图片演示法的结合。首先通过图片和教师介绍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出现转折,通过《英勇抵抗的苏军》和史料介绍以及《德国士兵的日记》来反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惨烈性和重要性,突出展现其对于整个二战的转折点的地位。最后通过诺曼底登陆,盟军实行反攻,真正开辟了第二战场。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史料探究性。

过渡: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相继出现了转折,意大利退出了战争,为了尽快打败德国,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展示图片:《三巨头会晤》。

教师:面对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的根本变化,眼看着胜利在望,为了协调盟军的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结合教材,找出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会议内容: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影响:①积极:进一步协调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

②消极:体现大国强权,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雅尔塔体系)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雅尔塔会议”视频,直观了解雅尔塔会议的知识点。 2. 波斯坦会议召开 展示图片:《波斯坦会晤》。

教师: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并以中、美、英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拓展延伸】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过渡: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迎来了战争胜利的曙光。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德国投降

展示图片:《苏军攻占柏林》《苏军将红旗插上帝国国会大厦的飞檐上》

教师: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展示图片:《德军元帅凯特尔在投降书上签字》《朱可夫元帅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

展示材料:

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投降书第一条

(2)日本投降 展示图片:

教师: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展示图片:《日本投降仪式》《<终战诏书>手稿》

教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

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展示图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材料二: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世界史·现代史编》

教师:请同学们介绍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这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示材料: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教师:这次大战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战后台湾回归祖国,结束了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3)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合作探究】分析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迪。 学生讨论探究略。 教师总结:

原因:(1)这是侵略战争,非正义的,决定了它们的必然失败。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启迪:(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5)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主要有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图片演示法。首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三巨头会晤,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和影响。在二战即将胜利之际,美英苏三国首脑有召开波斯坦会议,并发表波斯坦公告。然后通过教师讲授和图片简介来介绍二战的胜利结束,意大利、德国、日本三国先后投降。最后通过又通过想一想、合作探究锻炼学生史料信息归纳提取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水平。

【课堂小结】

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法西斯国家为此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全世界人民也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我们中国,用14年的时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平来之不易,历史值得我们深思。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 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设问:观察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

提示:德国突袭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位置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波兰与德国接壤,是英、法的盟国,而且实力较弱。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消除东面的威胁,再解决英、法;波兰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归纳总结:德国成功突袭波兰是因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之后,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阅读教材,了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扩大)

提示: 时间 1940年4月 5月 接着 1941年6月 10月 1941年 12月7日 12月8日 进攻 德国进攻北欧 德军突入法国北部 德军对英国实施轰炸 向苏联发动进攻 德军逼近莫斯科 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 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

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材料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材料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三)千岛群须交予苏联。 ……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说说该事件的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消极影响: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出卖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为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了依据。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投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归纳总结:(1)法西斯投降

①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

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由于德、日、意三国结成了法西斯同盟,轴心国形成,加上法西斯蓄意发动战争,准备充分,通过“闪电战”“偷袭战”等方式,在二战初期,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促使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从此,反法西斯国家协调作战、相互联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条理比较清晰,从七七事变、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开始讲解战争的爆发,到德军进攻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是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