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40 l临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5月第8卷第15期Guide ofChinaMedicine,May 2010,Vol 8,No.15 [3】亿康医学网.银屑病患者标准护理计划[EB/OL]. [4】李为民,王高华.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2004,12(6):427—428. 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方法如练书法、昕音乐以帮助患者释放和减轻 心理压力,利于疾病康复。 4.6转移注意力 有了烦恼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与此无关的,如学习、工作、娱乐等。 5结语 皮肤界普遍认为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失调性疾病_1 。消除心里障 【5]Tolle R,王希林译.实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l 997:2—3. [6]谢安莉,王梦柏,李美丽,等.重型银屑病患者3of ̄J心理护理体会[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31. 碍是银屑病治疗的关键,系统性心性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 及应对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应激反应。 [7】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 影响研究fJ].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患者在心理上和社会上均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这些负性情 绪的产生与患者的性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8] 肖玲,程自立,王高华,等.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693—694. 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应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 掌握心理社会学与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更好的为 患者服务,变被动护理为主动管理,更加有效地促进银屑病患者的身 心健康。 [9] 肖玲,程自立,王高华,等.心理社会因素与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 泌免疫指标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23—526. [10]高燕圭,辛玲芳,荆萍,等冲西医结合护理常规[M】,武汉:湖北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4:368. 参考文献 [1】张钰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 l79.181. [1 1]李彩娥,庞云霞.简述银屑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 37(I):92. [12】杨雪琴,李世萌,邵长庚,等.用现代医学模式论防治银屑病的观 点[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75-77. [2】叶笑妮.银屑病的心理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6,26(3):35.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胡静波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210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诊患者1576例的 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1576例急诊患者主要为外伤877例,服毒52例,癔症31例,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4例,腹痛498例,心 肌梗死23例,其他58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提高急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5一O140—02 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且病情变化无常,因此急诊护士应根 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 恢复。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急救过程中 心理特征,病情恶化、加重时,又产生悲观情绪,自卑、无价值感, 有厌世的心理状态。另外,由于天灾、水灾、火灾、人祸、车祸、触 电等引起的疾病的急诊患者,多伴有严重的焦虑不安、极度害怕和恐 惧的心理;由于误服某种毒药的急诊患者,或者部分自杀未遂患者感 到死而不成,产生被人耻笑,产生悲观、冷漠心理等很多矛盾的心 理。另外,急诊患者的家属因目睹到患者生命处于危机状况,常造成 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焦虑、心里紊乱和情绪变化。且急救室内的各种 把握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 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急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 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 使疾病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 大连21O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诊患者1576 抢救器械,强烈的光照,24h不分昼夜的监护、身体各部位各种导管 的连接,以及医生紧张严肃的面孔所造成的紧张气氛,都使患者感到 恐惧不安,同时产生孤独和不安全感ll】。 3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3.1急诊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迅 速帮助急诊患者办理人院手续,迅速送入病房,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例,年龄范围3~82岁,平均46.5岁;其中外伤877例,服毒52例,癔 症3l例,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4例,腹痛498例,心肌梗死23例,其 他 £ 。 2急诊患者发病的心理特点 由于外伤导致身上有多处伤口和出血的急诊患者,多伴有不安、 及护理,缓解患者的病痛。提供更快、更有效、更舒适、更人性化的 医疗服务来满足急诊患者的需求是现代急诊护理服务的模式。了解患 者的就医的心态,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体谅他们的过激行为,善于 大连21 0医院急诊科(1 1 6021) 焦虑甚至惊恐剧烈的心理;由于疼痛、呼吸困难等疾病导致的急诊患 者多伴随恐惧、焦虑、急躁的心理;由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或病情恶化 的急诊患者,因长期病痛的折磨,患者多伴有敏感、多虑、易激惹等 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5月第8卷第15期Guide ofChinaMedicine,May 2010,Vo1.8,No.15 临床护理I 141 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沟通是急诊工作者的必修课。 3.2急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依靠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区分急而不危与危而不显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沉着、充 满信心,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对于急腹症患者,迅速给予正确 的检查,鼓励患者配合诊治,信赖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自杀未遂的患者,护士要因人而异,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充 分的理解、尊重、同情、关心、帮助,用真诚的心去温暖患者受创的 心灵,积极开导他们。使其主动配合抢救,避免出现拒绝治疗现象而 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 患者的心理需要加以安慰和解释开导,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在心理 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科学认识疾病,详细地向患者介绍 病情,并倾听患者介绍病史,耐心回答问题,向患者提出健康向上的 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或由同事处理,自己暂时离开患者, 绝不与患者争吵。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加强人文观念的培养,除 了进行理论提高外,更应注重在护理实践中树立人文观念,营造人 文关怀环境与氛围 】。 3.4做好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及与家属沟通工作 急诊患者的家属心理同样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应把患者与家属看 作是一个整体,告之家属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保持 冷静,不要影响患者的思想情绪。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及认可程度对患 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家属的沟通工作。家属在精神上、 经济上对患者的支持,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家属做好解释 工作,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乐观、关爱的情绪。急救护理人员 不要忽视告知义务,把知情同意作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及杜 绝医患纠纷 。当患者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 建议,关心、体贴患者,从言行、感情上亲近患者,取得患者的信 任,尽量满足其要求,消除其心理顾虑 J。 3_3处置后的心理护理 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4讨论 护理人员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使 其早日恢复健康,才能提高急诊工作的护理质量。与患者交谈,找 出其主要的心理矛盾,通过支持性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以交 谈、暗示等手段来改变患者的不正确的认知和情绪障碍。合理解释 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合理解释患者出 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心理问题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指导患者调整 自己的心理。鼓励患者进行行为训练,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应激和躯 体并发症,以降低患者苦恼。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症心理疏导, 使心理护理的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水平。平等对待患者换位思 考,把自己想作患者或患者家属,来感受一下患者及家属的心理, 才能体谅患者的痛苦,才能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尊重患 者人格,同情患者痛苦,理解患者所需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尽心护 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因为平等和尊重是护士 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要耐心倾听,掌握好语言艺术,善于 察言观色,发现“苗头”妥善处理,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护士 对急诊患者的护理应重视心理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在时间上和顺序上要灵 活,因人而异。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 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心理护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玉莹,曹力,陈兴华.实用急救护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6:11. [2】 王雪.急诊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3, 10(1):70. [3】孙微,杨国愉.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护理 杂志,2003,20(2):89. [4]李敏宣,罗小平,赖丽宇,等.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_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87—2788, [5]张小松.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 杂志,2006,l(1):1. 骨折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谢风云 【摘要】目的正确地指导和督促骨折患者在骨折的不同阶段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解除患者害怕疼痛的顾虑,循序渐进地指导惠者,提高和 恢复肌肉力量,使骨折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分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3个阶段进行,每期根据患者 的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要点。结果治疗四肢骨骨折惠者5l6例,骨折愈合时间最长59d,最短29d。术后采取早期正确的阶段性功能锻炼, 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能在骨折愈合的同时,肢体活动达到正常,功能恢复占90%以上。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程度、具体的骨折 部位等实际情况,合理指导患者进行各阶段的功能锻炼,能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折患者;阶段性;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5--0141-03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l2月,治疗四肢骨 骨折患者516例,在516例患者中,男323例,女193例,年龄最71岁, 最小13岁,平均42岁;新鲜骨折438例,陈旧性骨折78例,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是骨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使 骨折患者尽快恢复患肢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软组织的舒缩活 动,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肌腱挛缩等并发症的 发生Ⅲ。因为患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同时也害怕疼痛而不敢 时间最长59d,最短29d。术后采取早期正确的阶段性功能锻炼,缩短 了骨折愈合时间,能在骨折愈合的同时,肢体活动达到正常,功能恢 复占90%以上,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