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美丽的小兴安岭(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生字,会写“东北、红松”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4.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想象文中描绘的景物,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小兴安岭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课件页码 (2) 这是什么地方吗?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 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 安岭的美丽景色。 3.课件出示: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高度为海 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针叶树种以红松、(5) 沙松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

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4.导入课题: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小兴安岭而阅读下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侧着 欣赏 浸在 乳白 利剑 树梢 显得 木材 膝盖 来临 宝库

(重点指导生字 “侧、材”为平舌音,“梢”为翘舌音;“剑、显”为前鼻音,“兴”是后鼻音;多音字“兴、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3) (6) (7) (8-13)

(2)学习多音字:宿(sù xiǔ xiù)舍(shè shě)兴(xīng xìng)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宿(sù xiǔ xiù)

sù 住,过夜,夜里睡觉 ,如住宿、留宿、露宿等。 xiǔ 夜,如一宿、两宿等。

xiù 星座,如星宿等。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舍(shè shě)

shè 居住的房子,如宿舍、旅舍、校舍等。

(14)

shě 放弃,不要了,如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等。

③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

兴(xīng xìng)

xīng 1>举办,发动,如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百废待兴等;2> 旺盛,如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3>流行, 盛行,如时兴、新兴等。

xìng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如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等。 练读一读。 ①两位老同学一宿(xiǔ)没睡,整晚都在宿(sù)舍里讨论星宿(xiù)的.. 问题 ②为了学习方便小明舍(shě)弃了家里舒适的环境,选择住在学校的宿舍..(shè)里。 ③如果你有兴(xìng)趣的话可以到小兴(xīng)安岭去旅游。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融化】 吸引人。 【欣赏】 (冰、雪等)变成水。 【苍翠】 (草木)青翠茂盛。 【诱人】 食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 【葱葱茏茏】 (草木等)深绿。 【严严实实】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开头写(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按(季节)顺序,先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再写(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然后写(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最后写(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结尾写(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学习“会写字”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5) (16) (17)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准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袋、严、实、显”,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脑、挡、视、线、坛、材、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刮”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袋、显”和左右结构的字“脑、软”, 学生练写。 (18-30

抽:左高右低,右边“由”中间的横左右不和竖相连。 脑:左边的“月”窄小,第一笔撇书竖撇。 袋:上面的“代”写的扁些。 影:右边的三撇中下面一撇最长。 严: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撇是竖撇。 挡:左高右低,右边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视:左边是“礻”,千万被写成了衣字旁。 线:右边是两横、都稍向上拉,斜钩要长,右上角一点不能丢。 坛:左窄右宽,云字下横要长、撇折的折稍向上拉、末端有点。 ) 显:上窄下宽、两部分都要扁,业字右边的竖和撇都要长一些,下横最长。 软:车字要窄、第二笔撇折的撇长折短、起笔要上拉,下横变为一提。 刮:舌字上撇要平、短,下横稍长,口字要小,刂旁竖钩要长。 库:广字要大,右下面土字的一竖要高、下横要长,两边的人字要小。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脑袋 浓雾 利剑 树梢 宿舍 花坛 膝盖 美餐 宝库; (2)表示动作的词语:抽出 长出 融化 汇成 涨满 散步 侧着 欣赏 封 挡住 遮住 浸在 献出 收藏 来临;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嫩绿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苍翠 酸甜可口 又香又脆 鲜嫩 名贵 又松又软 诱人 又肥又厚; (4)叠词:淙淙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抽出或浸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1) (32-34)

2.能借助动词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范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小兴安岭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 (3) 课件页码 (4)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 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①小组交流: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 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6) 3.理清顺序: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 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7)

(1)自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2)作者按照 顺序, 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表示时间的词语是: 、 、 、 。 (3)问题过渡:作者在每个季节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这样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4.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随课文对它继续进行了解。小组同学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并互相交流。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中心句及其作用,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三、小组汇报,品读释疑 (8) (9) (一)小兴安岭的春天。 1.课件出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10) 趣的景物或理由。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 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 象。) (11)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淙淙:形容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的动态美、音律美。)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②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写小鹿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鹿的悠闲更突现了森林、小溪的美丽和安宁。) ③指导朗读: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长句子,可以按照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结构把句子分成小段,在小段之间适当停顿<换气>,使长句子能从容、自然、流畅地读出来。) ④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鹿,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段话吗?(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小鹿的可爱和悠闲、快乐的生活。) (12) (13)

2.指名读,读出春天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小兴安岭的夏天。 1.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林、浓雾、阳光、野花等图片)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封、挡、遮”三个动词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 ②“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是AABB式的四字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 、 。(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苍苍茫茫) ③假如你就是小兴安岭的一名游客,你怎样介绍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14) (15) (16) (17)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浸” 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 很浓,整个森林都浸染在浓雾里,朦胧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②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 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试 着读出这种感受。 ③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 (18) (19) ②男女生比赛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 丽的大花坛。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把鲜花盛开的草地比作大花坛, 写出了草地的美。) (20) ②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③我也来用“……像……”写一个比喻句。(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 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小兴安岭的秋天。 1.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能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物产等图片。) (1)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1) (22) (23) (2)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 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教师出示有关图片)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从中能看到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 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②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③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 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 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 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 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 2.指名读,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小兴安岭的冬天。 (24) 1.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25) 由。(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动物等图片。) (1)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 软,常常没过膝盖。 ①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两句按空中、树上、地上的顺序描写了小 兴安岭冬天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美景。) (26)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2)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不得不”表现了紫貂和黑熊躲进洞里的无奈, 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很冷。)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紫貂和黑熊的无奈,感受动 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对冬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小兴安岭的四季。 1.谈话小结:这节课上我们一起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2.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写得好吗?为什么?(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4.引导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1. 文章通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7) (29) (30)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抓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本文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抓住小 兴安岭每个季节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因小兴安岭最典型的景物就是树木,所以 作者在描写四季景色的时候,每个季节都写到了树木,但每个季节的树木有不同(31) 的特点。 (2)举例: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像 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32) 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这段文字抓住落叶、菊花这两种秋天的典型景物描写,重点突出。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个季节或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33) 注意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这篇课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 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 座美丽的大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体会课文(34) 思想感情的同时,我认识了中心句,学习朗读了文中的长句子。 七、主题延伸 1.读了本文,我们对祖国的壮美山林更加热爱,我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35-39) 的小兴安岭。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一)阅读《林海》思考: 1.作者写了大兴安岭林海的哪些景物?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东北大森林》思考: 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九、当堂检测 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起:树多、景美 春天--树木、积雪、溪水、小鹿 景 物 分 夏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色 产 述 秋天--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优 丰 冬天--树木、雪、西北风、动物 美 富 总结:花园、宝库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40-43) (44-45) 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理解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木茂盛生长的特点。再如,在理解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时,抓住“封、挡、遮”三个动词,感受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和树木的勃勃生机。

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读出树木的茂盛,入情入景地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小兴安岭比较陌生,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只是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初步的印象,缺乏直观印象。在教学本课时,如果适时插入相关的视频,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效果会更好。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