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2-1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4月第2期 第21卷总第122期 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吴瑞芹 .张仁开! ’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600;2.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摘要:技术创新必须坚持企业主体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贡献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要真正 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开发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创造条 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支持鼓励企业尽快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 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企业;主体地位;技术创新 1 技术创新必须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较差。比如,我国机械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是10.5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 年,开发周期是18个月;而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生 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 命周期是3年,产品开发周仅仅3个月。 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 2.2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 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增 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长的有效途径,是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实现高质量经 严重不足.“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之 济增长的唯一途径。进行技术创新,必须把企业作为 间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和配套体系,长 主体。这是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主体 期以来倾向于同政府之间的、纵向的、传统的、封闭 以及国民经济主体的内在属性所决定了的 要使企 的联系.忽视跨企业、跨产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倾 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 向于企业的单向突进。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利益分配 和创新活动,科研院所和高校无法参与,反之,科研 的主体,成为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 院所和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企业也没有渠道 2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 参与。同时,企业很少参与和支持高校院系、专业学 2.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科的设置、改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尚未形成, 验室的积极性远不如跨国公司,以致知识、技术信 企业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许多企业科研机 息很难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问共享,企业、高 构不健全、科研活动少,我国仅有39.8%的大中型企 校和科研院所无法共享社会关系网络所带来的创 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只有56.9%的企业开展技 新聚合效应。 术研发活动。二是企业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 2.3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差,我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l:0.03,而 具体表现在:①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日韩等国高达1:3(即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的投入相当 制;②缺乏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③ 于引进投入的3倍)。三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中介机构数量多,规模小,运作不规范。因此,中介服 我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 务体系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而 足1%,而国外大企业科研开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 且,我国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较差,金融服务机构不 入的5%一10%。第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比 完善,民间风险投资不足,以致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 作者简介:吴瑞芹,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张f 开.1 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 域科技学和科技管理学。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总第122期 2008年4月第2期 难,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缺乏充足的创新 资金。 2.4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府职能发挥不足 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 企业化转制的方向,深化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 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之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 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五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小企业创造更 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3.2探索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划缺乏统筹 协调。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 忽视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过分强调 行政区划的作尉,没有把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有机结合;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造 成许多地方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雷同。而功能定位 和产业结构的雷同致使企业之间不能形成真正的专 改革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模式,消除条块分 割的科技管理体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继续推进 科研院所转制,引导科研单位实施科技产业化,引导 业化分工,技术的关联度低,结果不仅弱化了技术创 科研院所向产业基地集聚,使优质科技资源与产业 新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加剧了创新的风险和不确 定性,导致创新乏力,根本无法形成具有高新技术创 新能力的地方产业集群。此外,我国许多地方在技术 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支持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地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机构摆脱 原有单位文化氛围的束缚,从科研文化走向产业文 化;依托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产业集群为 基础,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实体或虚拟型的研 发机构,促进科技要素聚集;加快大学科技园区和科 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使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 方面也都不完善,不利于高效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 2.5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追求“以义为上”、“以礼为 生产力。鼓励企业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 至”和“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人生价 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 值观,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分别推崇“无为而治”和 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 “禁欲主义”。这些理念从社会伦理道德角度看无疑 具有积极意义,但与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神秘好奇、 程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 尊重人性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显示是相悖的。我 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一味追求以记}乙背诵为主的填鸭 模式和机制,如在若干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式、灌输式教育方式,而忽视对学生勤动脑、多动手、 联盟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发展的 勇于实践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科 特点,开展区域产学研结合的有关试点工作。 技人员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中缺乏创意。许多企 3.3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业缺乏积极向上、团结进取、敬业爱岗、具有创新精 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企 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促 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 神和有效激励制度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3推动我国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 对策建议 3.1 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业产权制度,二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三是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企业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 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 治理结构,从制度层面上抑制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 为,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 力资本投资。要积极探索工资管理制度和经营者分 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完善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财税、 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 配制度改革,使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向取得创 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研究 造发明成果和技术革新成果的科技人员倾斜,推进 开发投入的主体。二要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 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首先,要加强企业 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国家科技计划要更多 战略管理。其次,要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再 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三 次,抓好管理的关键环节。 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3.4积极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 四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 内在动力,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重 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制定政策、资 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但起决定 要指标,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 性作用的是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4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2008 Vo1.21 No.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吴瑞芹。张仁开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体系建设 纲要}60条配套政策及99条实施细则中.约有三分 策,引导和激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 之二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关.其中有多 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企业 项重要的突破点。比如,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 就业。二是调整和充实人才培养方式,鼓励企业与高 入的税收政策方面.提出允许企业按实际发生的技 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造就一大批 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且使 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三是鼓励和 政策受益范围从工业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在金融 支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要 政策方面.提出国家开发银行在国务院批准的软贷 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 款规模内,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软贷款,用于项目的 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型试点企业应当大力推行以人 参股投资;中国进出El银行设立特别融资账户,为高 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 新技术企业的参股投资和项目投资提供资本金。在 源管理和开发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 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 的长效机制,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和事业吸引 点扶持的自主创新试制品或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 人才.聚集人才。 口 政府进行首购。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方面,提 出了限制盲目、重复引进,重点工程项目中确需引进 参考文献 的重大技术装备,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制定引 [1] 陈九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J].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1). 的重要内容。这些政策对激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2] 杜伟.对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深层思考[J].西华师范 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落实《规划纲要》配套 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 政策及其实施细则,是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及《规 [3]余亮彬,李杏元.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J].黄冈 划纲要》的关键环节,也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科技工作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科技部门要与有 [4]郭信昌.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之确立[J].理论与 关部门一道.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 现代化。2001(4). 略要求出发,认真抓好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的落 [5]孙福全。陈宝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特征研究 实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落实政策的协调机 [J].中国科技论坛。2006(3). 制.确保各项政策实施过程的协调统一;二是建立中 『6]张仁开.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 央和地方政策落实的联动机制.把国家各项政策不 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1). 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三是建立政策落实的督促检 [7]李方华.在技术创新中企业主体地位问题研究[J].经 查机制,使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使广大 济师。2003(3). ’ 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及科研人员充分享受到政策实 『8]徐冠华.大力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积极推进创新型企 惠:四是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 业建设——在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使各项政策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科技政策 科技日报。2007—02—27. 和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3.5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 ①优化企业研发条件。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 [1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并通过科技计划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等形式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 的通知.2006. 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 『1 1] 胡恩华.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置、重要试验设备等都要面向企业开放,为企业技术 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1). 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②加快企业研发人才队伍建 [12]陈翔峰.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设。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关 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5. 键。抓紧落实《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关于支持企 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的措施,着力营造企业培养 (收稿日期:2008—03—13) 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一是会同有关部flN定政 科技与经济 2008年4月第2期第21卷/总第12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