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11-12T14:33:46.7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月总第158期供稿 作者: 付 萍
[导读] 语言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付 萍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乐安实验学校 256500
语言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这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 一、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设备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高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兼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兴趣,阅读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阅读的过程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成为一种享受。 二、灵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并记忆深刻,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情境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另外,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学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鸣的好方式。通过有吸引力的课件的播放,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能够激发起阅读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三、巧妙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提问也颇具技巧性,方式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适当的提问方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自信心,对于困难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困难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其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同时还启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其回答问题的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课堂提问得巧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主性
阅读自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了自主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动学生脑筋,从而培养学生自辨、自治、自学的能力,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来说,引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包括培养自主意识和传授自主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使其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学生课文读得不够流利,不应立即指责课前预习太差或记忆力太差,更不应对其阅读能力进行负面评价。此时,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得不够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了鼓舞,才能树立起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克服过分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表现为: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老师讲一段,学生记一段。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捡一路丢,所以,老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前准备作业。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收集公鸡的特征和作用,这样就能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注重教授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老师可以调动学生全方位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在阅读中手、眼、口并用,在独立阅读中带着问题读课文,将有疑问的用笔划下来。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完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