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充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充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充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条:准备必须的防护用品,胶手套,绝缘靴皮围裙,护目镜,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

第二条:用浓硫酸配制稀时,应该把浓硫酸徐徐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酸液飞溅伤人。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用清水冲洗干净。

第三条:D-600电池第一阶段充电电流在65至100A之间选择,当第一阶段充电至电池的端电压普遍升到2.4V时,应转为第二阶段充电电流可选择40至50A。 第四条:电池充足电的判断标准:

(1) 用第二阶段充电电流充电的情况下,电池的闭路端电压应不低于2.6V,

并且3小时以上不变。

(2) 电解液的密度在充电未期时,应达到1.29…0.005g/cm3(30℃)并且3小时

以上不变。

(3) 极板上下均匀发生气泡,电解液由乳白色稍转清亮,气泡比较细。 第五条: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解液中水的分解及蒸发,而造成密度升高及液面降低,应加水调整。在加水时可以不打开浓液盖,而通过浮子来观察液面。 第六条: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硫酸的自然损耗,使密度降低,应当用 稀硫酸加以调整,切忌用浓硫酸调整。调整比重应该在电池充足电以后进行。 第七条:在充电时,电池的温度不能超过50 ℃ ,若接近50 ℃ 时,应设法降温或减小充电电流。

第八条:在充电过程中,若出现个别电池外壳冒烟,为火花,用清水冲刷即可消除。

第九条: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应当每隔1至2小时测量全组电池电压,及标示电池的电压、密度、温度。

第十条:电池在充足电以后,应先放掉降温水,然后用碱溶液冲洗电池表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不可将碱溶液浸入电池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