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毫米的认识 (1)

毫米的认识 (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与技能:

1.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 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在探究验证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体悟数学学的价值,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通过测量,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毫米的意义及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产生联系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呢?

2.你能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吗? 3.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二、毫米的认识

(一)体会意义,动手测量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

(1)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它有多长呢?你能估计一下吗?指 名汇报。

(2)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 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

(3)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6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 (1)每个人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度。

(2)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3)动手量一量

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

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4)汇报交流:宽:18厘米多,18厘米多6小格 3.设疑揭题

这多的6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 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关系,建立表象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请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请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 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2.课件演示,建立直观的表象。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 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除了0——1厘米之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1厘米就是10毫米呢?能不能用1句话来概括一下?(相邻的两个厘米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10毫米)

3.用毫米单位量数学书的宽。

用什么单位表示数学书的厚度,更准确呢?(毫米)为什么要用到毫 米这个单位呢?你估计它有几毫米呢?量一量吧! (6毫米是哪一部分?再多几毫米就是19厘米了?) (三)建立观念,实际应用 1.学生在尺子找出1毫米

2.请你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动手比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 米,看谁比划的准确?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者厚度

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大约是1毫米呢?

提供资料:自动铅笔芯的粗细,圆珠笔芯粗细,降水量等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厘米()毫米

()厘米()毫米

2、量一量。

()毫米

()毫米 ()毫米

3、课本练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这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24页练习五,第2题、第5题

第25页练习五,第6题(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