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人调查报告

名人调查报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名人调查报告

篇一: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调查报告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在我们国家的汉语成语中有许多的名人故事,我想来做一次调查,看看这里面有哪几位名人。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家里成语故事书; 2、上网浏览; 3、听爸爸妈妈讲述。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搜集资料情况 2.考察情况

我首先查阅家中的成语故事书共80多条成语,有50条左右是关于名人故事的;接着我又让妈妈一口气说出十个成语,妈妈快速地说:掩耳盗铃、一鼓作气、悬梁刺股、刻舟求剑、亡羊补牢、胸有成竹、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班门弄斧、如鱼得水。妈妈说完,我一统

1

计:有6个是关于名人故事的。看来名人成语故事很多,在成语故事中占的比例很大。 3.听爸爸妈妈讲述 人

们对名人成语故事都耳熟能详,爸妈随口就能讲出一大串。妈妈给我讲了名人成语“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概括出了成语悬梁刺股,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爸爸讲了“囊萤映雪”这则成语。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两个成语分别讲了古代四个学有所成的人,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的故事。我们现在学习条件很优越,不用再像他们那样,但是他们那种克服困难,发愤读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2

四、结论

名人成语故事都比较简短,但情节完整,人物生动,选材精良,

通过一个个积极向上的故事劝导人们要做一个勤奋好学、谦虚诚信的人。用一种很质朴很平常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所以即使是儿童也能读懂,这也是成语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名人成语故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所以我们在平时读书时不但要多积累成语,还要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可使我们受益匪浅。正确的使用这些成语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写得更有风采,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篇二:家乡的名人调查报告(改版) 家乡的名人—— 关于名人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在广州有许多出生在这里的名人,但是他们为什么有名?人们为什么知道他们?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名人为什么如此受人们的爱戴?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小组选择了陈燮霞与红线女这两位名人做了调查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

3

1.上网搜集资料(资料法) 人物生平: 陈燮霞: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榄核镇大坳村人,中国女子举重队队员,来自八一队,四肢协调且力量均衡,肌肉强健而富有弹性,属于典型的女子力量型身材。2007年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夺得女子48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2008年奥运会获得48公斤级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金牌 红线女:

1925年出生,开平水口镇泮村人。

1938年师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起艺名小燕红,后同班著名艺人靓少凤对她讲述了“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建议她改为红线女,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艺名。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后,随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抗战剧团、胜利剧团)在广东、广西各地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香港,演出于港、澳、穗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曾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并曾当选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

4

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1955年回穗后,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等许多剧目,她所塑造的翠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琴、沈洁等人物,感情充沛,形

象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她所创造的“红腔”,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许多“红腔”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主要的功绩: 陈燮霞:

200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季军;

2005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48公斤级总成绩、挺举冠军,抓举亚军; 2006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冠军;

2007年亚洲女子举重锦标赛以抓举95公斤,挺举120公斤,总成绩215公斤获得三项冠军,并打破挺举世界纪录; 2007年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冠军;

2008年4月全国举重锦标赛以抓举96公斤,挺举117公

5

斤获得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2公斤获得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将挺举和总成绩的奥运会记录都提高了两公斤,成为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获得者。

200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因状态不佳、奥运会后才开始训练,陈燮霞仅以抓举83公斤获得银牌,挺举113公斤获得金牌,总成绩196公斤获得银牌。 红线女:

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

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1957年7月29日-8月1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颂》,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

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

199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2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

6

2001年6月15日,红线女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接受“2001年度最杰出艺术家”的终身成就奖。这是由美国纽约州文化事务部设立的,每年向在艺术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亚洲艺术家颁奖;

2001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文化部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造研究成就奖”,

2002年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红线女“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

2010年4月7日,获“白玉兰”终身成就奖。 2010年12月21日,获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1年6月29日,获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 2012年2月27日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调查人们对陈燮霞和红线女的态度。

1.问卷调查身边的人对陈燮霞的了解(人数:10人) ①:你了解陈燮霞或红线女多少?

A:知道很多(70%) B:知道一点(30%) C:不知道(0%)

②:你对陈燮霞或红线女的各种事迹了解吗?

A:很了解(50%) B:大概知道(40%) C:不知道(10%)

③:你怎么知道他们的?

A:从他人口中得知(20%) B:阅读报纸书籍(60%) C:

7

上网浏览(20%) ④:你尊敬她们吗?

A:尊敬(70%) B:有一点尊敬(30%) C:不尊敬(0%)

⑤:你为什么对她们如此的尊敬?

A:她们为中国作出了贡献(50%) B:她们出生在广州为广州争了光(50%) 四、引发的思考和观点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发现陈燮霞和红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都为国作出了贡献,多获得过一些奖项,例如:陈燮霞在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成为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而且在奥运会上打破了举重记录;红线女创造粤剧红派表演艺术,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等等。所以我觉得她们这么受人尊重的原因是因为她们在不同的方面为国家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有重大意义。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向她们一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篇三:新时期名人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新时期名人调查研究报告

1.问题的提出:最近我在电视上看见许多其他地区名人的介绍,便不自觉地联想到了我们的家乡姜堰,不知道家乡的名人有没有别处的有名,会不会比别处的有名,产生了一

8

种想要更加了解家乡的冲动。但古代的事早已过去,于是,我便调查了我们家乡新时代的名人。 2.调查方法: (1) 上网调查。

(2) 通过电视,报纸了解。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通过互联网调查

我们家乡新时期名人有哪些? 王栋、黄龙士、唐杰契、唐杰尹、唐日艮、凌文渊、刘荣庆、刘国庆、梅兰芳、高二适等。

通过电视的新闻联播

新时期名人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王栋

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讲学,其授课处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 (1509—1581)

明学者、学官。字隆吉,号一庵。泰州姜堰(今属江苏) 人。师事王艮,属泰州学派。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岁贡授星子、南城训导,曾主白鹿洞讲席。转南丰教谕,每五日集诸生升堂,训以修养身心之学。认为“不责人为真功夫,不动气为真涵养”。后为深州学正。所至皆以讲学为事。发挥其师“格物致知”说,认为“致知格物,不可分析”,“只是

9

安正其身,便是格其物之本”。反对“意”为“心”之发说,谓两者不能混同。“自身之主宰而言,谓之心;自心之主宰而言,谓之意。心则虚应而善应,意有定向而中涵。”强调圣人之学非“为经生文士之业”,“士农工商,业虽不同,然人人皆可共学”(《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一》)。著有《王一庵集》。 黄龙士 清朝棋圣、围棋国手黄龙士引领清代围棋走向封建时代最高峰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现姜堰市)姜堰镇人。据《兼山堂弈谱》等书记载,他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黄龙士天资过人,幼小时棋名已闻达四乡邻里。长大点后,父亲就带他到北京找名手对弈,从此黄龙士棋艺大进。康熙三年他在门宁初谒杜茶村时,他的棋艺距国手还差一截,第二次谒见杜的时候,他已一跃而为国手。他与在棋坛驰骋五十余年久负盛名的盛大有下过七局,获得全胜。吕书舱说他下棋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黄龙士鹤立鸡群,

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前辈大家周东侯,此时棋力亦在黄龙士之下了,其他棋手见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与之较量。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他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可惜黄龙士享年不永,刚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

唐杰契、唐杰尹、侄唐日艮 明末清初,时属泰州的姜堰

10

镇出了一位颇负盛名的山水画家唐杰契,其弟唐志尹、侄唐日昌也均以画闻名于世,时人称为“三唐”。“三唐”中以唐志契的成就最突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较高的评价和地位。《明画录》、《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纂》、《无声诗史》、《扬州画舫录》。 凌文渊 (1866 - 1944)

凌文渊,原名渊,号植之。曾任知县、知州、布政使。江苏泰县人。清季两江优级师范出身,清宣统元年(1909)为江苏省谘议院议员。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财政部参事、代理财政部次长、暂代财政部总长等。辛亥革命后官至财政部组长。善书、画,尤长花鸟,笔劲墨湛,气势磅礴,颇似陈道复、徐渭。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 《美术年鉴》 著有《中国经济学》《财政金融学》、《我的美感》。 1944年5月逝世。 刘荣庆、刘国庆兄弟

刘荣庆、刘国庆兄弟同为武状元,时称熙朝盛事、旷古未闻 在中国古代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共有文武状元711人,其中兄弟状元为数不多,兄弟殿试中式武状元更是凤毛麟角。清乾隆年间为武科举鼎盛时期,姜堰刘荣庆、刘国庆兄弟延续祖辈好勇尚武之风,分别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和五十四年高中武状元,赢得“清代兄弟状元第一对”的美誉

11

高二适 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由毛主席倡导,与郭沫若展开兰亭论辩,传为历史佳话

(1903-1977),江苏东台(解放后划归今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 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5年参与“兰亭”论辩,《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 《<刘梦得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名人的作品有哪些? 凌文渊 高二适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