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工程概况 .................................................................................... 2

第一节项目概况 ..................................................................... 2 第二节建筑概况 ..................................................................... 2 第三节、编制依据 ................................................................. 2 第四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3 第五节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6

二、土方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 6 三、土方开挖 .................................................................................... 7 四、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 ................................................................ 9

1

一、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地点 深圳市燕川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厂工程 深圳市合泰水务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松岗燕川污水处理厂旁 第二节建筑概况

燕川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厂工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主厂房由一连廊连接两栋单层工业厂房组合而成,建筑面积为4272.83㎡,层高为16.3m;值班宿舍楼地处污泥处理厂厂区的西南角,东侧相邻主厂房,为一栋长方形单体建筑,建筑长25.10m,宽9.0m,建筑面积为452.26m2,建筑层数为2层,局部1层(出屋面楼梯间),首层层高4.5m,二层及出屋面楼梯间层高为3.0m,建筑物高度为10.5m;司机休息房建筑面积为225.28 ㎡,建筑物高度为4.80m。门卫公用电房建筑面积为40.85㎡,建筑物高度为3.30m。

第三节、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深圳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15-38-2005 SJG04-96

2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SJG01-2010 GB50202-2002 DBJ15-31-2003 DBJ15-60-2008

第四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测绘、野外钻探,本场地内地层按形成时代、成因和物质组成可分为:人工填土层(Q4s)、第四系海陆交互层(Q4al+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4el)以及三叠系上统小坪组粉砂岩(Tx),现将场地各岩土层的主要特征及分布情况由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①人工堆积层(Q4s)

①-1素填土:棕红色为主,为近期多次堆积而成,稍湿,松散,主要为砾质粘土回填,局部夹碎石,该层分布于场地的大部分地段,除ZK2,ZK3,ZK7,ZK11,ZK17孔,本次勘察钻孔均揭露该层,顶板高程-1.29(ZK5)~8.9(ZK25)m,层厚0.4(ZK37)~11.3(ZK22)m,平均层厚5.43m;修正后N63.5=0.5~7.6,平均2.9;标准贯入试验3次,锤击数4~6击,平均5.3击。

①-2杂填土:色杂,主要由混凝土块、碎砖块、陶瓷片、砾砂等建筑垃圾以及弱风化花岗岩夹土构成,部分钻孔局部含塑料袋、碎布条、木板等生活垃圾,成份很不均一。该层分布于场地的大部分地段,顶板高程

3

4.79(ZK30)~8.83(ZK38)m,层厚0.8(ZK35)~9.5(ZK17)m,平均层厚5.48m。

①-3填石:色杂,主要以混凝土块、碎砖块、弱风化花岗岩等碎石回填;在ZK7,ZK38,ZK40孔揭露,顶板高程-1.97(ZK38)~2.43(ZK40)m,层厚0.7(ZK40)~2.8(ZK7)m,平均层厚2.03m。 ②第四系海陆交互层、冲洪积层(Q4al+ml、Q4al+pl)

②-1淤泥质土:褐色、灰褐色,主要为软塑状,局部为流~软塑状,局部为软~可塑状,该层分布于场地的全部地段,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顶板高程-7.29(ZK5)~3.37(ZK3)m,层厚1.0(ZK26)~8.69(ZK3)m,平均层厚3.62m;修正后N63.5=0.4~3.6,平均1.8;标准贯入试验11次,击数2~5击,平均3.1击。

②-2淤泥质细砂:灰褐色、褐色,饱和,松散。该层分布不连续,以透镜体的形态分布于场地内,多与淤泥质土呈夹层状分布,顶板高程-7.26(ZK21)~0.38(ZK35)m,层厚0.4(ZK21)~2.4(ZK22)m,平均层厚1.18m;修正后N63.5=0.4~1.8,平均1.2;标准贯入试验2次,锤击数6~7击,平均6.5击。

②-3粉质粘土:灰黄色、灰棕色,可塑,局部夹粉细砂层,粘性较强。该层分布于场地的部分地段,顶板高程-8.02(ZK20)~-4(ZK17)m,揭露厚0.6(ZK9)~3.6(ZK17)m,平均层厚1.59m,标准贯入试验4次,锤击数3~13击,平均7.8击。

②-4粉细砂:棕黄、黄、灰白色,饱和,稍密,粘粒含量10~20 %,局部略具粘性。该层分布于场地的大部分地段,顶板高程-9.16(ZK21)~-3.7

4

(ZK34)m,揭露厚度0.4(ZK34)~3.1(ZK12)m,平均层厚1.4m,标准贯入试验7次,锤击数8~25击,平均18击。

②-5中粗砂:灰黄色、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具粘性。该层分布于场地的部分地段,顶板高程-5.66(ZK23)~-10.06(ZK21)m,揭露厚度0.6(ZK24)~2.4(ZK31)m,平均层厚1.7m,标准贯入试验2次,锤击数8~25击,平均16.5击。

②-4砾砂:黄褐色,饱和,稍密~中密,含少量粘粒。该层分布于场地的部分地段,顶板高程-5.31(ZK34)~-9.5(ZK30)m,揭露厚度1.3(ZK23)~3.0(ZK30)m,平均层厚1.98,标准贯入试验1次,锤击数13击。 ③第四系残坡积层(Q4edl)

③残积土:棕红色,局部褐黄色,原岩结构尚可辨认,粘性较强。本次勘察仅在ZK30、ZK31孔揭露该层,顶板高程-8.31(ZK30)~-9.03(ZK31)m,层厚1.2~1.4m,平均层厚1.29m,标准贯入试验1次,锤击数10击。 ④白垩系粉砂岩(Tx)

④-1全风化粉砂岩:灰白色夹黄褐色,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土柱状。本次勘察仅在ZK3孔揭露该层,顶板标高-9.23,层厚2m。

④-2强风化粉砂岩:灰黄色,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本次勘察仅在ZK1孔揭露该层,顶板高程0.82m,层厚2m。

④-3弱风化粉砂岩:灰白色夹红褐色,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本次勘察仅在ZK1孔揭露该层,顶板高程-1.18(ZK1)~-2.52(ZK2),揭露厚度0.8~1.0m。

5

第五节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表水系主要为东、西侧地表径流,通过地势低洼处直排入北侧茅洲河。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淤积淤泥质细砂及第四系冲洪积粉细砂、中粗砂及砾砂层中,水力性质为孔隙潜水,总体而言,含水层在场地北部及西部分布较稳定,水量较丰富,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地表水体,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密切;勘察期间,对场地钻孔实测了地下水位,其埋深为0.5~5.6m,标高为1.91~4.69m。

本次勘察期间共取水样3组进行了水质分析实验,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型,PH为7.1~7.5,侵蚀性CO2含量为36.71~51.31mg/L,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按强透水层及直接邻水环境考虑,综合评定场地水(含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二、土方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1、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开挖土层的地质、水文情况、运输道路、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情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地面及地下障碍物。

2、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份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3、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4、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

6

三、土方开挖

1、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基坑(槽)土方开挖量大,基坑(槽)采取开放式降水等实际情况,经分析认为,土方开挖是能否实现工期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土方开挖能尽早施工,为后续工程创造工作面,基坑(槽)土方开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方结合人工修整、平槽底的施工方法。 (2)基坑支护结构尽快插入挖槽工序,为后续工序创造工作面。 (3)在基坑南北两侧两边的迎水面上,增加明排水沟,以保证场地 无积水。

(4)分段开挖基坑(槽),先挖中间部位,再向四周推进,最后挖靠近基坑结构部位的土方。以保证基坑结构的安全,并为后续工序实行分段流水作业创造条件,形成多分项、多工序、全方位、高插入施工局面。

2、土方工程工艺流程

制定土方开挖方案→轴线定位、规划验线、放槽线→组织挖槽机械及人员进场→(基坑降水后)分段机械开挖土方→人工配合平槽底、洗槽、做排水沟→验槽。

3、施工方法 (1).主要工具

A.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自卸汽车。

B.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头与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铅

7

丝和2m钢卷尺、坡度尺等。

(2)采用反铲挖掘机从基坑中间部位开挖基坑,高层部位、的土方应挖至槽底标高以上300mm,再由人工配合挖至槽底,清洗承台基槽。

(3)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和清理均应配合人工进行。

(4)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6)在天然湿度的土壤中,开挖基础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7)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次 1 2 3 4 5 6 7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荷载 坡顶有运载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硬塑的请轻亚粘土 1:0.67 1:0.75 1:1.0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1:0.33 1:0.50 1:0.67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00 — — 土的类别 (8).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土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按下表确定。

8

项次 1 2 土的类别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坚硬 一般粘性土 硬塑 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碎石类土 充填砂土 边坡坡度(高:宽) 1:1.25—1:1.5 1:0.75—1:1.00 1:1.00—1:1.15 1:0.50—1:1.00 1:1.00—1:1.50 3 (9).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10).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沟深度的1/2。

(1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的基坑(槽)或管沟,根据土质情况,应作好支撑的准备,以防坍塌。

(12)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方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

(13).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找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整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14).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搬走,避免二次搬运。

四、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

1、人工挖基坑(槽)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

9

2.5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2、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面进行作业。 3、基坑(槽)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4、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5、、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位置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