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大幼儿律动发展目标
(1)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互相合作表演,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品质。
2、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的童谣,感知3/4拍子的起伏荡漾的节奏特点。
3、要求幼儿在做动作时要和音乐协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分析:重点:
是通过学习律动《小白船》,培养幼儿之间合作表演的'能力。
难点:让幼儿在做动作是把握好节奏,动作和音乐要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精神:
在表演区里,老师给幼儿放《小白船》的音乐,让幼儿能够熟悉音乐的节奏,简单地自由表演。教师事先遍好《小白船》的律动。
物质:flash《小白船》、钢琴、教具:一弯月亮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
活动过程:
1 / 10
一、教师出示教具
1、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拿的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月亮上干什么吗?(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引出他们在高兴地玩耍。你们想想月亮什么时候出来?晚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美吗?让幼儿简单说说。老师还有一首更美的音乐,你们听:
2、教师播放flash幼儿欣赏。
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听到了什么?
(2)音乐的节奏是快的还是慢的?
(3)你们知道这首音乐是什么族的?它是几拍的?节奏的特点就是强——弱——弱。教师带幼儿说两遍强——弱——弱。让幼儿感知3/4拍子的起伏的特点。
(4)你们想想小男孩和小女孩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做什么呢?教师引出拍手游戏。
二、老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
1、教师和配班老师示范动作一遍后,第二遍幼儿模仿动作。
2、教师把动作分解开,分小节给幼儿讲解幼儿学习,幼儿练习,教师指导动作。
3、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动作,配班教师弹琴,连贯地把动作做一遍。
2 / 10
4、幼儿动作熟练后,跟音乐做动作。
三、教师把幼儿分组进行拍手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一遍之后,教师指导,请几组幼儿跟音乐表演,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延伸:教师:“孩子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律动去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去表演一下,让我们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合作来表演律动吧!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3 / 10
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固定节奏问答。
(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4 / 10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活动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过一位名师上过这个音乐《懒惰虫》,对我的印象很深,整个活动非常的诙谐幽默是很好的一个音乐教材。我发现现在的自理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太过宠爱,普遍存在事事包办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对进行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这个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我把整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即学唱歌曲并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创编做个“勤快人”。活动开始部分是边唱边玩“找懒惰虫”的,让幼儿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和爱好。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懒惰虫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释,孩子们都觉得做懒惰虫不好。
(3)
歌曲《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用肢体律动和道具感应拍子与乐句。
2、练习和模仿各种口技,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
5 / 10
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CD、挂图P3、铃鼓、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游戏:连体人
二、故事引导及模仿口技练习
1、讲述故事
2、“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发音练习(1)“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意思
(2)口技发音练习
6 / 10
(3)跟朋友打招呼、问好
三、感应曲式(通过创设“登山”情境引导)
1、初步感应全曲的拍子
(1)听音乐,做登山前的热身运动,如耸一耸肩、扭一扭腰等。
(2)听音乐,跟着音乐行进,并念读语词。
2、听音乐,创编“加油”动作
3、听全曲做律动感应全曲式
四、道具感应曲式(布娃娃)
背娃娃全曲感应。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7 / 10
(4)《快乐小乐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模仿小乐手,在玩小乐队游戏中学唱歌曲\"小指挥\"。
2、尝试分角色唱歌游戏,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乐器(小铃、沙球、木鱼)
2、经验准备:掌握乐器的打击方法、熟悉歌曲旋律、交流过和同伴一起玩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二)说说喜欢玩的游戏--有节奏地说说喜欢的游戏,回忆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PPT出示新朋友乐乐:\"大家好,我是乐乐,我也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8 / 10
想想我们玩过\"碰一碰\"的游戏,还玩过一些什么游戏?请你有节奏地告诉乐乐。
小结: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真不少,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三)玩玩\"小乐队\"游戏--学唱歌曲,尝试游戏,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1、熟悉歌曲,模仿乐器演奏的声音和动作。
乐乐:\"今天我带来一个新游戏,仔细听你就会知道怎么玩了?\"
第一次完整欣赏
(1)师:乐乐想和我们一起玩一个什么游戏呢?(小指挥的游戏)
(2)师: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谁在玩(小木鱼)?(小乐手)
小指挥说了些什么?
第二次完整欣赏
(1)小乐队里的小乐器谁先唱歌,谁后唱歌?第一个是谁?第二个?第三个呢?他们是怎么唱歌的呢?
(教师清唱)小乐器分别是怎么唱歌的?小铃是怎么唱歌的?(教师重复,边念歌词边用小铃打节奏,重复两遍)
9 / 10
分段
师:这段音乐是谁在唱歌?(分句唱)
2、学唱歌曲,尝试玩\"小乐队\"游戏。
(1)集体学唱歌曲。
(看PPT)跟乐乐一起唱歌。
跟琴伴奏唱歌。(两遍)
(2)分角色演唱,玩\"小乐队\"游戏。
老师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乐乐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交换乐器)
小结:小指挥和小乐手一起唱歌游戏,现在我们小乐队多热闹呀!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