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描写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塑造从整体上看,具备明清小说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倾向,但同时又创造并撷取了许多新的、非常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如多维角度、环境变化、人物对比、语言刻画、心理描写等等,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多维性,而且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三国演义》在塑造性格化人物的时候着力运用人物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关羽为 三绝 之一,是一个理想化的古代英雄的典型。其性格主要特点概括为 义 、 勇 、 骄 三个字,其语言同样很好地体现了这些 性格特征。先说其 义 ,关羽把 义 看得极为重要,认为 义 重于泰山,贵于生命,为了 义 他豁出一切。可谓真正的义无反顾,义贯千古。徐州陷于敌手,兄弟离散,他被围困在山上,他向曹军派来劝降的张辽提出 三约 ,并表示: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毛宗岗谓之 辩君臣之分 、 严男女之别 、 明兄弟之义 。这 三
第 1 页 共 4 页
约 有忠有义,充分表达了关羽的忠义观。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曹操厚待关羽的一系列细节,重在表现关羽时刻牵挂结义兄弟的情景。其中关羽的语言极富有个性。操赠其锦战袍,他受之,却穿在里而外面仍用旧袍。曹操笑其俭,他却说 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其上。 听了这样的话,连曹操也不得不叹口: 真义士也 。可见关羽的话字字声声无一不在体现着他终生所信守的 义 。毛宗岗许之 至性至情,读至此令人泪下 ,这当是受了感染的肺腑之言。后来曹操又赠给他 身如火炭,状甚雄伟 的赤兔宝马,这时关羽却再拜称谢,于是曹操不高兴地说: 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货马邪? 他却正色答之: 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操听后惨然而悔。关羽的话语映衬出了他光明磊落的胸襟,真可谓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义薄云天。第二天,张辽受曹操之命去问关羽何以 常怀去心 ,关羽便答到: 深感丞相厚意,只是某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 张辽又说: 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 关羽回答道: 吾知道曹公待吾丛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尔 。关羽对张辽所说的这些话讲得肝胆照人,动人肺
第 2 页 共 4 页
腑,处处透着一个 义 字。次说其 勇 。 义 和 勇 是关羽形象的灵魂,也是人们喜爱这个艺术形象的根本原因所在。他的武勇为人们所赞赏,这点在他的语言中也能体现出来。在 温酒斩华雄 这一情节,是写关羽与华雄交战,作者以凝练的语言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把关羽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名为斩华雄,却没有重点写交战,作者把战场放在幕后虚写,实写了 聚众议事 的会场。会场上的气氛、情绪完全受战场的支配。战场上的杀声、喊声、鼓声,一次次震荡着会场上众人的心弦,引起会场上一连串的反响。文章中华雄嚣张气焰,骁勇无敌, 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 挑战;接着 不多时 ,斩骁将俞涉,又斩上将潘凤,使诸侯先 大惊 ,后 失色 ,气氛紧张而惊慌,已到一筹莫展的地步。关羽就是在盟军内无一将敢应战、盟主袁绍哀叹帐下无能人的情况下 大呼 而 出 的。当时,他作为一名小小的 弓手 ,竟敢口出大言: 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就在 众皆失惊 的情景下,关羽飞马 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而 其酒尚温 。瞬间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关羽易如反掌战胜劲敌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屹立在诸侯面前,也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和细致的语言刻画,关羽的神勇英雄本色,已是跃然纸上。最后说其 骄 。在关羽的身上存着比较严重的刚愎自用、骄傲自负的毛病。他不仅把东吴视为 江东群鼠 ,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而且
第 3 页 共 4 页
当东吴使者诸葛瑾前来表明良家欲结秦晋之好以同力破曹时,他却勃然大怒,说什么 吾虎女安嫁犬子乎 ,从而使孙刘联盟开始破裂,导致失荆州的严重后果。黄忠与他同时刻为五虎将,他却轻蔑地说: 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肯与老卒为伍。 不肯受印。当听说马超武艺超人时,他便不顾重任在身,非要与之比试高低,多亏孔明致书好言抚慰,他笑着说 孔明知我心也 ,从这话中足可以看出关羽身上存在的致命弱点。其他许多人物的语言也很有特点,比如张飞语言的直白,曹操语言的诡谲,诸葛亮语言丰富辞令得体,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