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蘸水(zhàn) 名讳(huì) 吮吸(shǔn) 奄奄一息(ān) ....B.掂量(diān) 戏谑(xuè) 咀嚼(jǔ) 契诃夫(kē) ....C.荣膺(yīng) 阔绰(chuò) 绽裂(zhàn) 吹毛求疵(cī) ....D.腻歪(nì) 颓唐(tuí) 骸骨(hāi) 滑稽可笑(j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狩猎 璀粲 不可救药 戛然而止 B.琐屑 狼藉 锋芒毕露 黯然失色 C.哽咽 逃窜 不容质疑 红装素裹 D.窒息 萧索 相得益彰 融汇贯通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要想搞好自己的学习,必须在学习上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认准目....标努力前行。
B.张伟同学刻苦努力,获得了手工制作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被他一事..无成的表现折服了。 ..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牵头成立亚投行上号召力是不言而喻的。 ....D.广西刘炳宇庄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 始建于民国,至今富丽堂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花鼓戏表演等民间艺术活动引入课堂,更多学生受到了湖南传统文化的熏陶。
B.最近,长沙湘府路高架桥顺利通车,极大缓解了南部城区的通行压力,满足了沿线区域的交通。
C.因为能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原因,《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自国庆节上映以来,票房一直不错。
1 / 9
D.最近长沙的天气真的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大家切忌不要随便脱衣,防止病菌入侵。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置身江南,漫步在光滑如镜的青石板上,江南的柔情就在你的脚下。 B.在阴雨天里,雨滴落在青黑的瓦上,绽开了瓣儿,像是慢镜头,格外柔美。 C.独自醉眼看光景时明时暗,感觉自己就是泡在酒糟里,浑身没有一点点儿力气,轻盈得似要飘起来一般。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 B.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②④① D.④⑤①②③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3)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6)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7)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8)某书店拟选用两句有关“读书”的对仗工整的诗句作为楹联,请写出你认为合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贾谊传 2 / 9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①,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孝文帝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②,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皇帝初即位,廉让未皇③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注释)①超迁:破格提拔。②正朔:正月初一。这里指历法。③廉让:辞让。未皇:顾不及之意。皇:闲暇。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B.岁中/至太中大夫 C.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 D.其说皆自谊/发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通(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 (3)害(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2)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4.我们读过《贾生》《长沙过贾谊宅》等诗。贾谊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多引发历代文人感怀。通读本文内容,你认为贾谊被贬长沙郁郁不得志的原因有哪些?
3 / 9
1.D
2. (1)通晓;精通 (2)这 (3)嫉妒、妒忌 3.(1)(贾谊)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2)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
4.①周勃、灌婴等权臣的嫉恨毁谤。②汉文帝不够贤明,听信谗言。③贾谊自身问题:少年得志又不懂得藏拙,倡导改革过于激进,急于求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叫醒 文/营改正
①每个母亲都喜欢叫醒孩子。 ②每个孩子都会被母亲叫醒。
③我记得童年的清晨,母亲悄悄地起来了,开房门,拨动门闩的机关,拉开门闩,门吱呀响了一声,院子里扑棱棱惊飞一只鸟。晒衣服的毛竹杆上,悬着将坠未坠的露水。晨星在天,月轮苍白,将现将隐。母亲开门后,我恍惚听见铁钩挂着水桶提柄的摩擦声,听见她打开天井侧门的声响,“呀——咿——”,如一个青衣的开腔。她打开大门,我的心跟着她走过溪岸,走向那汪摇曳星月的水井。我在迷糊中再次睡去。母亲挑满水缸,做好饭,就开始站在大椿下,对着我的木格窗叫我,拖长了调子叫,前面加个“小”字。
④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母亲的叫声。我在杂乱的巷子里捉迷藏,母亲的叫声将我打捞起来;我在老屋明瓦飞扬的尘屑里发呆,母亲的叫声将我的过往抚平;我在小孤山上捉兔子母亲的叫声将我引领回家。母亲的呼唤带着清晨的露水,黄昏也沿着母亲的呼唤,从黄梅岭上淌下,从枫河边蔓延而来。
⑤母亲的叫醒声大多是舒缓温柔的,但也有严厉的时候。
⑥上初中一年级时,我迷上了小说。上课看,下课看,回家也看,满肠子都是江湖和爱情。那一次考试,我拿到了上学以来的第一个不及格,我惭愧,急躁,我想改变却又控制不住自己,认真学了几天又依然故我,终于数学课都听不懂了。
4 / 9
母亲还是知道了,她温和地问我是怎么了。我生平第一次跳起来冲她吼道;“什么怎么了?我就是笨,我就不想学了!”我把钢笔摔在桌子上。母亲慢慢地站起来,吃惊地看着我“我们家穷,除了给你一口吃的,什么都没有。你想一辈子住在漏雨的房子里?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黄汗淌黑汗流?那你就不学吧,明天,你就跟我去大圩里挑菜耔去!”她拉开门走到天井边,我看见她耸动的肩膀,我知道要强的母亲哭了。一句“对不起”噎在喉咙里,说不出口。我也无声地抽泣着,眼泪簌簌地打在练习本上。我短暂的叛逆期戛然而止。 ....
⑦母亲的叫醒还出现在我人到中年时。我工作与生活一度坎坷,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不振,她或心疼,或激励。她说,儿子,下岗怕什么,大不了回家种田去,哪里都有一口饭吃。她说,儿子,别吵呢,婚姻就是忍着,忍着忍着就老了。她说,儿子,孩子别那么管,大是大非对了,差不到哪里去。她说,儿子,你不能跟她一样看电视,你一直是有想法的人。你要尽力做事,而不应该和别人一样躺在舒服的地方过完一生。
⑧如今,我透过玻璃,看见她花白的头发被三月的春风抚着,仿佛是特意抚给我看。她残存的黑发仿佛熊熊银焰里的黑草,很快就要全部烧尽了。可她却是满脸欢悦。她在阳光里仰起脸,喊着我的名字,让我下来吃饭。
⑨我拉开窗户,伸出半个腰身,应道:“知道了,妈妈!”
⑩母亲一惊,我已经跟着孩子叫她“奶奶”好多年了。瞬即她又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用简明的语言在下列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情节。 A
→B
→C
→母亲唤我下楼吃饭
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也无声地抽泣着,眼泪簌簌地打在练习本上。我短暂的叛逆期戛然而止。 ....3.依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我在杂乱的巷子里捉迷藏,母亲的叫声将我打捞起来。我在老屋明瓦飞扬的尘屑里发呆,母亲的叫声将我的过往抚平。我在小孤山上捉兔子,母亲的叫声将我引领回家。(从修辞角度分析)
(2)她残存的黑发仿佛熊熊银焰里的黑草,很快就要全部烧尽了。可她却是满脸欢悦。(描写角度分析)
5 / 9
4.联系文章,理解本文标题“叫醒”的含义。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
6 / 9
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妈妈依旧大着嗓门。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4.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7 / 9
5.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父亲喜欢吹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下岗后当了环卫工,因为女儿讨厌,不再在家吹笛;父亲在工作间隙吹笛却因此上了电视节目,被女儿偷扔掉长笛;父亲因为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来道歉 ,又一次吹起长笛。
2.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比喻,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面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
3.第④段是插叙(补叙),交代了上文写她心烦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更吸引读者。
4.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5.于情节来说,母亲的话设置了悬念,后面又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于人物塑造来说,母亲训斥与父亲的制止形成对比,表达了父亲隐忍的性格,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于主题来说,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除表现父爱的伟大,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使得文章主题更为丰厚。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 9
参考答案:
一 C B B A C C
长风破浪会有时 春风不度玉门关 苔痕上阶绿 谁家新燕啄春泥 但愿人长久 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 三
1.A母亲叫“我”清晨起床;B母亲劝我用功读书;C母亲让我学会坚强(意思概括对即可)
2.“戛然而止”本义是声音突然停止,在这里指“我”及时醒悟,中止了散漫的学习态度,突出母亲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影响之深。
3.(1)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生活里母亲对“我”的种种呼唤,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无处不在。
(2)这句话是对母亲的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母亲黑发之少,刻画了母亲年迈却愉悦的形象,暗含对母亲老去的疼惜及对母亲无私付出的感激之情。 4.文章标题“叫醒”一方面指生活中母亲对“我”的种种呼唤,另一方面指的是母亲对“我”的教育、劝勉,她“叫醒”了“我”的心灵,标题“叫醒”里饱含了母亲对孩子关爱、激励的无限深情。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