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中元妃省亲
皇后坐在轿⼦⾥进宫,皇帝不能像民间新郎那样去亲⾃迎接。怎么办?皇帝就在轿⼦⾥放⼀个⾃⼰写的龙字轴,古⼈认为皇帝是真龙化⾝,所以龙字轴就相当于皇帝来迎接了。光绪的皇后那拉⽒轿⼦中的龙字轴,却是慈禧皇太后书写的。有了龙字轴,皇后才⼀⼿拿着如意,⼀⼿拿着苹果,就是平安如意的意思,再被蒙上盖头,开始往皇宫进发。
⼦夜进宫,为了给皇后照亮,路上全都是灯笼,队伍前头还有⼀些官员拿着提炉,提炉⾥燃着⾹,烟雾袅袅很有些情调。皇后⼀⾏到乾清门的时候,正是半夜寅时三刻。这时,其他⼈等就不能跟着皇后继续⾛了,⼤家知道,在故宫讲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乾清门以⾥是皇后的居室,是内部家庭,⼀般⼤⾂是不可以进⼊的,除了皇帝特召以外。轿⼦到乾清门,换成太监把皇后抬到乾清宫。皇后下轿,两旁的⼥官要给皇后⼀个⾦宝瓶,⾥头放上⾦银财宝,象征着天下所有的财富都聚拢来。皇帝富有天下,聚个新媳妇还抱着宝瓶,也是够财迷的。皇后抱着⾦宝瓶,还要跨过⼀个⽕盆。古⼈认为⽕是最神圣的,它明亮且可以驱邪,可以把外⾯带来的邪⽓驱除掉。
跨完⽕盆,再从乾清宫的后门出去。折腾完了,已经是早晨了。从乾清宫出来之后,再到钟粹宫歇⼀会⼉,然后等到晚上再⼊洞房——坤宁宫。洞房不是轻易能进的,因为门槛前还放着马鞍。进了坤宁宫洞房⾥再举⾏合卺礼。所谓合卺,就是新郎和新娘⼀起喝点酒、吃个饭,表明真正成为⼀家⼈了。这个“卺”字也有⼀定寓意,表⽰⼀分为⼆的匏,也就是葫芦合为⼀体。再有就是匏⾮常苦,如果⽤它来盛酒喝,表明夫妻可以同⽢共苦。匏作为中国古代的⼀种乐器材料,象征着琴瑟合鸣,夫妻和谐,所以中国古代将这个礼就叫“合卺礼”。
后来经过民间演化,就成了喝交杯酒。其实古⼈喝交杯酒和现在也不⼀样,他⽤⼀种特定的.杯⼦。清代皇帝的合卺杯是纯⾦的,现在故宫已经没有收藏了。不知道是皇帝缺钱把它回炉了,还是失传了。故宫只找到了⼀个明代的⽟做的合卺杯,这个礼节举⾏完了,两⼈吃⼀些饭,喝⼀些酒,真正的夫妻关系就确⽴了。
皇帝夫妇⼤婚礼成了之后还有婚后礼,这也是和民间表现不同的地⽅。婚后礼有两个,⼀个是“颁诏礼”。皇帝结婚是国家⼤事,⼀定要对全国发布诏书,要天下妇孺皆知。在民间,新娘新郎第⼆天要拜见公婆,民间就叫“拜舅姑礼”。在皇家叫“朝见礼”,皇后所拜的公公肯定不在了,⽼皇帝不死,新皇帝也不能即位,拜的只有皇太后。民间传统婚礼中,新娘要上她婆家的家庙去拜见新郎的祖先。传统上讲,如果新娘在结婚之后没拜见祖先,就会很不幸,以后就是死了,也不能⼊婆家的祖坟。皇后也躲不开这个礼,她要去太庙,就是现在的劳动⼈民⽂化宫,还有就是宫⾥的奉先殿。但这两个地⽅只摆着先祖的牌位。景⼭公园后边有⼀个“寿皇殿”,那⾥摆着清朝皇帝的画像,所以清代皇帝⼤婚的时候,庙见礼⼀般都到寿皇殿祭拜。
对国家来讲⼀个最重要的⼤礼就是要“颁诏”,清代遇到皇帝登基,⽼皇帝死了,或者其他特别重要的事情,都是要颁诏的,皇帝⼤婚,对于国家来讲也是⼀件特⼤喜事,皇帝有妻⼦了,内宫稳定了,天下太平了。所以⼀定要对全国发布诏书。颁诏礼是在天安门举⾏,诏书提前先拟好,然后抬着诏书到天安门。有宣诏官先⽤满语把诏书念⼀遍,然后再⽤汉语念⼀遍。诏书上画了很多云朵,所谓云盘。宣诏完毕,诏书从上⾯坠下,下边有礼部官员接着,表⽰诏书是从天⽽降,正所谓“奉天承运,皇帝诏⽈”。诏书送到礼部还要刊刻,下发全国。
皇帝⼤婚和民间最不⼀样的地⽅,就是皇帝结婚之后,皇后没有回门礼,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娘家
了,那么她们怎么和⽗母相见?清代创⽴了⼀个“会亲制度”,每年皇后或皇妃的亲⽣⽗母可以进宫来看看他们的⼥⼉,但她的兄弟、姐妹就永远没有机会相见了。⼤家都知道《红楼梦》⾥贾元春回⼤观园省亲,其实是和历史上有差距的。这些妃⼦不可能独⾃出宫回娘家。只有跟皇帝出巡的时候,才有出宫的机会,但不可能独⾃回娘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