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溶媒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K/PD)是综合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效应与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究的一大进步,已经改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感染治疗,特别是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K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过程,探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给出药物代谢的基本参数(如血药浓度等),对设计给药方案具有参考价值。PD研究包括体外、动物与临床研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方法为纸片扩散法(K-B法),属定性测定,只能提供临床敏感、耐药或中介3种选项;最低抑菌浓度(MIC)是药物体外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是测定抗菌活性的半定量参数。将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加入受试菌液共同孵育,于不同时间点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绘制时间-菌落计数对数值曲线,即杀菌曲线。其斜率反映杀菌速度,可通过该曲线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一般情况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杀菌效果提高,曲线斜率逐渐减小。若该杀菌趋势持续增加,不同浓度药物的杀菌曲线最终并不重合,表现为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明显,即所谓浓度依赖性;相反,若随药物浓度逐渐增加,杀菌效果趋于饱和,杀菌曲线在高浓度时基本重合,则该抗菌活性模式称为非浓度依赖性,相应抗菌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药品名称 错误 用药频次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正确 用药频次 分次 3-4次/日 3-4次/日 3-4次/日 1次/日 3次/日 成人用量 /日 4-6g 1.2g 0.75-1.5g 2g 0.5g 0.5g 溶媒 选择 NS NS NS NS 复方氯化钠 GS NS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 氨曲南 奥硝唑氯化钠 夫西地酸 环丙沙星 磺苄西林 甲硝唑 克林霉素磷酸酯 克林霉素磷酸酯 拉氧头孢钠冻干 美罗培南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美洛西林钠 奈替米星 哌拉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2次/日 4次/日 3-4次/日 2-4次/日 2-4次/日 2-4次/日 3次/日 2-3次/日 2-3次/日 1次/日 2-3次/日 2次/日 4次/日 0.1-0.2g 8g 1g 0.6-1.2g 1.2-2.7g 4g 0.5-1g 2.5-3.75g 2.5-3.75g 2-6g 0.45g 2.5-5g 3.375g 200-2000万单位 1.6-3.2g 0.2g 0.8g 1-2g 1-2g 0.75-1.5g 2g GS NS NS GS NS GS GS NS GS NS GS NS GNS GS NS GNS GNS 10%GS GS NS GS NS GS NS 青霉素钠 Q D 2-4次/日 NS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替考拉宁 替硝唑 头孢吡肟钠 头孢吡肟钠 头孢呋辛钠 头孢硫咪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3-4次/日 1次/日 1次/日 2次/日 2次/日 3-4次/日 2-4次/日 GS GS NS NS GS NS GS 注射用水 NS 头孢硫咪 头孢美唑钠(迈力普) 头孢美唑钠 头孢米诺钠 头孢米诺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头孢哌酮钠/他巴坦钠 头孢哌酮钠/他巴坦钠 头孢噻吩钠 头孢噻肟钠 头孢噻肟钠 头孢他啶 头孢替安 头孢替唑钠 头孢西丁钠 头孢唑啉钠 头孢唑肟 万古霉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依诺沙星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Q D 2-4次/日 2次/日 2次/日 2次/日 2次/日 2次/日 2-3次/日 2-3次/日 4次/日 2-3次/日 2-3次/日 2-3次/日 2-4次/日 2次/日 3-4次/日 2-4次/日 2-3次/日 2-4次/日 2-4次/日 2次/日 2g 1-2g 1-2g 1g 1g 2-4g 2g 2g 0.5-1g 2-6g 4-6g 4-6g 0.5-2g 0.5-2g 1-2g 0.5-1g 1-2g 2g 0.25-1g 0.2g 注射用水 NS 注射用蒸馏水 NS GS 注射用蒸馏水 NS GS NS GS NS GS NS GS GS NS GS NS 灭菌注射用水 GS NS NS GS NS GS NS GS 注射用水 NS GS NS GS NS 注射用水 NS GS NS GS NS GS G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