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连续性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的影响

连续性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血压的影响

2024-07-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连续性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保

健意识及血压的影响

摘要:高血压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甚至会并发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的病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根治高血压的方法,患者需终身服药,易产生负性情绪,如焦虑、烦躁等,极易降低治疗依从性,故实施有效的护理尤为必要。本文就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汇报如下。

关键词:连续性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血压影响 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终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确诊则需终身用药控制血压,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则易引发心、脑、肾多器官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但大多学者认为其病因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遵医嘱用药,以提高血压控制率。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试验组有48例男患者、28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72.6±5.4)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8.4±10.1)个月。对照组有50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73.8±4.9)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9.2±9.4)个月。纳入标准:(1)均在

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下参与;(2)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为:(1)强化基础护理。强化患者病情监测,若患者出现不适应迅速指导其卧床休息并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预防并发症。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边加设防护栏,在患者活动区域设置防滑垫、扶手,预防坠床及跌倒。(2)用药护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各类降压药的用法用量、作用机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健忘、年纪较大的老年患者要求家属监督、提醒患者用药,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擅自停药、增减药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3)心理护理。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尊重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控制,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4)生活护理。根据患者自身喜好及血压控制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饮食及运动计划,指导患者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及纤维素饮食,严格控制钠盐及糖分的摄入量。同时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坚持30min/d,提高机体免疫力。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7](血压恢复正常为显效、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且舒张压下降10~20mmHg为有效、收缩压下降<30mmHg且舒张压下降10mmHg为无效)、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等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当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时,动脉收缩压以及静脉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数值范围,常伴有脂肪、糖代谢紊乱以及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器质性病变。酗酒、膳食结构不合理、遗传、精神紧张等因素都会影响血压波动。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有近2亿人,且每年以1千万的速度增长,老年患者人数占到50%左右[3]。由于患者年迈,身体抵抗力差,运动量少,服药依从性差,导致血压水平持续波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除药物干预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服务是从疾病、情感、患者自身等多个方面提供护理干预,采取多样化方式促进患者负性心理情况获得有效缓解,促使患者构建疾病治疗信念,维持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和基础护理服务对策实施对比,选择基础护理服务叠加强化心理护理服务对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护理方面服务之后抑郁负性心理调查分数值下降,接受护理方面服务之后焦虑负性心理评估结果减小,满意护理方面

服务情况整体占有百分比值增加。强化心理护理服务对策实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结合乡镇卫生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具体特点,比如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年纪较大、听力下降等,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服务,为患者选用通俗且易听懂的言语开展健康教育,适度增加说话音量,维持耐心充足,保证态度柔和,促使患者担心、抑郁、害怕、焦虑等负性心理得以缓解,并使患者积极参与各项娱乐活动,让患者家属多提供安抚、关心、鼓励等,促进患者心理负担、心理压力等减轻。

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解释相关疾病、健康知识,都是比较基础性的内容,效果有限。而优质护理包括多项细致、服务周到的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促使患者更好地掌握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理念,自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不良的心理情绪也会影响血压水平,故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缓解、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5]。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患者因味觉功能减退,摄入食物往往都是重口味、高盐、钠含量超标,不利于疾病好转。优质护理从患者的健康宣教着手,实施心理、用药、运动等护理服务,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有助于帮助患者稳定血压,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自我管理能力更优(P<0.05)。原因为早期积极给予患者的健康宣教,经过有序且有科学、舒适的服务,患者对自身恢复和护理人员的信心逐渐增强,进而愿意配合护理工作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结束语

总之,从本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优质护理从健康宣教、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和用药指导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后,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有明显减慢,说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芳.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235-236.

[2]李岩瑜,王伟.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259-260.

[3]黄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70-371.

[4]张国芳.延续性护理在门诊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24):161.

[5]黄启霞,林华珠,陈柳珍.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36):61-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