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题记 “我杀了一个可恶的,极端有害虱,杀了一个谁也不需要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杀了一个吸穷人血老太婆,杀了她,四十柱罪行都可以得到宽恕,这也叫犯罪,我不认为这是罪行,也不想洗刷它”。 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或意义,一眼之缘让我在这个暑假爱上了它,它也把我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第一次翻开封面,阅读作者讲述的故事,让我很是疑惑,为什么要写一个人的犯罪过程?它所想向读者表达的是什么?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悲惨遭遇,让我对《罪与罚》有了更深的思考。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文章的主人公,本来是个穷大学生,最后却被逼的走投无路而做了一个实验—杀人。听起来是有点恐怖,可是,在当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穷人的命运本就悲惨,被压迫到了极点,谁也说不清楚会做出什么事情。贫穷不是罪恶,而极贫就是一种罪恶。 可是真正的罪就仅仅是指拉斯科尔尼科夫所犯下的杀人罪吗?马尔美拉陀夫的女儿索尼娅为了拯救全家而毁了自己,杜尼娅为了哥哥的前途决定嫁给卑鄙小人卢仁,这些难道不是犯罪吗?只不过犯罪的对象是他们自己罢了。但所有的罪恶终逃不过法律的严惩,拉斯科尔尼科夫得到的惩罚恶也不仅仅是八年的流放和苦役,在他将斧子砍向老太婆的那一刻开始,就忍受着良知的折磨,不断与自己的心灵进行着痛苦的斗争。他将关心自己的朋友拒之门外,开始憎恨疼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每天都生活在惊恐不安中,他曾拥有的一
切美好的情感都消失在他犯罪的那一刻了。直到最后他才明白,他杀的是自己,而不是老太婆。也许,当我们犯下错误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无尽的深渊。我们试图去逃避现实,欺骗自己,殊不知,我们脚下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终的命运。 人心总是难测的,而人性也是最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像童话世界里那样善恶分明,纯洁美好。起初我以为拉斯科尔尼斯夫就是个坏人,可是换个角度看,虽然他杀了老太婆,可最终目的是想让穷人,像他一样的人过上好日子。他掏出仅有的钱去帮助别人,他义正严辞地帮助索尼娅洗清卢仁无耻的诬陷,还曾不顾自己烧伤从大火中救出两个孩子……其他人也是如此。 拉斯科尔尼斯科夫,他不满现实,自大而又自卑;集善恶于一身,缺点和美德一样多;自己负债累累,却又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一个人无不让人感到可悲又可恨,也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看到了作者的影子,面对穷困、压迫而愤恨、无奈。 即使是恶魔也有天使的影子,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并不能因此来批判是与非,善与恶。也许,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给他人一点时间自己去衡量。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这样,我们不断地在犯错,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但是因为家人的陪伴、朋友的鼓励、陌路人的支持,我们选择了直面现实,承担责任! “究竟是什么促使他来自首,他直率地回答说,由于真诚地悔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