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情研究 2006年第2期(总第7卷第24期) 我与文献分类学(回忆录) 白国应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080) 摘要 回忆作者研究文献分类学的起因、目的、经过、内容、方法、成果、经验、教训及其影响。 文献分类学 回忆录 白国应 C- ̄.54.11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Literature Classiifcation Science and I(Memoir) Abstract The author recalls the origin,purpose,process,contents,methods,achievements。exPeri. eric8,lessons and influences of his study on Iiterature classircation science. Key Words Literature dassif'w.ation science;Memoir;Bai Guoying CLC Namber G254.11 年;第二版,1982年);<图书分类讲稿)(北京:北京 前言 文献分类学,又名图书分类学,是研究文献分 图书馆,1964);<图书分类)(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 工作教材之三)(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2 年);<图书分类学文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类理论、方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我从 1954年在武汉大学就读时起,就热爱上文献分类 1985年);<白国应论文选)(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 究所,1988年);<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文献分类)(北京:中国 学,痴迷于文献分类学,而且一迷就是一辈子,至今 还在执着不渝,孜孜追求,不论寒暑,夜以继习。努 力探索文献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5o年 来共编著20多部文献分类学图书,撰写350多篇文 献分类学论文。主要的编著有:<图书分类学)(北 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图书分类法)(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58年; 第二版。19/4年;第三版,1994年);<图书分类理论 与实践)(太原:山西<图书馆通讯)编辑部,1981 年);<各种图书分类方法)(太原:山西<图书馆通 讯)编辑部,1981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 法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图书馆 学系,1975年);<世界图书分类学大事记)(济南: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图书分类法索引>(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59 4 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989年);<中国档案分类法 科学研究档案分类表使用手册)(北京:中国科学院 办公厅,1998年)。主要的论文有:<关于图书分类 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图书分类学文集)1—27 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试论图书分 类与科学分类的关系)(<四川图书馆学报),1980年 第4期第34—43页);<刘国钧先生在图书分类学上 的卓越贡献)(山西:<图书馆通讯)。1981年。第1期 第1—8页);<关于自然科学图书资料的分类体系 和分类方法)(<情报科学),1981年第3期第64—72 页);<关于社会科学图书与资料的分类体系和分类 方法)(<湘图通讯),1982年第1期第32—34页); <科图法的修订原则和修订方法>(<图书情报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作>。1993年第3期第27—31页);<中国图书馆图 书分类法的成就、经验、问题、教训与展望>(<图书 情报论坛>,1993年第2期第2—9页;第3期第2— 9页);<历史的丰碑——纪念杜威十进分类法出版 120周年>(‘山西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3期第1 —4页;第4期第1—6页);<杜定友先生的生平活 动和杰出贡献)(<晋图学刊),1997年第4期第3o一 35页);<论图书分类法的总体设计>(<北京图书馆 馆刊>1998年第3期第25—3o页);<论文献分类法 的系统特征>(<图书情报工作>,1998年第11期第5 —8页);<中国文献分类学研究中的十大结合>(<图 书与情报)1999年第1期第9—14页);‘论图书分 类法中的辩证法>((图书馆杂志>,1999年第1期第 46—4|B页,第2期第44—46页,第3期第38—39 页);<我的文献分类学面面观>(<图书馆界>,1999 年第2期第28—34页);<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 类学>(<晋图学刊>,1999年第1期第1—8页,第2 期第1—8页);<中国文献分类学研究5o年)(<中 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5期第63—67页);<正 确处理图书分类问题的十大关系>(‘山东图书馆季 刊),2OOO年第1期第14—17页,第2期第13—15 页);(论文献分类的科学性原性>((邯郸师专学报> 2OOO年第4期第66—74页);<皮高品图书分类思 想的发展>(载马费成主编的<世代相传的智慧与服 务精神——文华图专八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第57—74页);<关于哲学 文献分类的研究>(‘晋图学刊>2001年第3期第1— 13页);供于法学文献分类的研究>((河北科技图 苑)2001年第5期第41—46页);<关于物理学文献 分类的研究>(<江西图书馆学刊)2oo3年第1期第1 —5页,第2期第5—8页);<关于数学文献分类的 研究>(<图书馆论坛>2OO4年第6期第168—174 页);<关于电信技术文献分类的研究>(<重庆图情 研究)2OO4年第3期第4—9页);<关于半导体技术 文献分类的研究>(<津图学刊)20O4年第4期第2— 9页);<关于金属学文献分类的研究>(‘图书馆工作 与研究)2OO4年第4期第38—41页。第6期第56— 59页);<关于冶金工业文献分类的研究>(<图书馆 论丛>,2OO4年第1期第3—1O页,第2期第3—1O 页)等。这些著作和论文问世后。受到图书情报界 的热烈欢迎。例如深圳市南山图书馆原馆长程亚 男研究馆员曾说:“白国应先生,数十年来痴迷于文 献分类学的研究,从具体分类工作,到编制和修订 文献分类法,到教学指导,可谓是孜孜追求,硕果累 累。其代表作<图书分类学>(1981年,书目文献出 版社)在国内外图书情报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得 到国内外图书馆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先 后印刷两次,发行4.2万余册。被誉为‘我国较全 面系统的图书分类学专著。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 白’(广西图书馆馆长麦群忠)。日本的盐田一德也 指出:‘<图书分类学>一书,可以说是一本系统的、 综合性的学术论著’(见日本<图书馆学会年报>第 29卷第2期,载马费成主编的<世代相传的智慧与 服务精神——文华图专八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第183页)”。又如。中 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蔡公天先生在来信中谈到: “我认为您对前辈图书馆学家的分类法进行系统的 分析、研究,确实能推动中国文献分类法的学术研 究与发展,成绩卓著,令人钦佩!我认为应该收集 起来,出版单行本,以便后代学者阅读,流传永久”。 对于大家的褒奖或赞誉,实在愧不敢当。但对于我 研究文献分类学的起因、目的、经过、内容、方法、成 果、经验教训及其影响,确实值得向大家介绍。 由于著作、论文数量较多,篇幅有限,关于它们 的写作经过,不便一一叙述。因此仅将12个方面 的事实作一些回忆,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我为什么要研究文献分类学 1.1对图书分类课程发生兴趣 选择文献分类学进行研究,是由对图书分类课 程发生兴趣而引起的。事情发生于1954年秋天。 我21岁,刚考上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的时候。 汤成武老师给我们讲授<图书分类>课程。他身板 挺直,为人和蔼可亲,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迈着 稳健的步子。讲起课来,气宇轩昂,眉飞色舞,声音 宏亮,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他从图书分 类的意义、图书分类的历史、图书分类法的体系结 构、图书分类工作、图书怎样分类到图书分类目录 和图书分类排架,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深深地吸 引了我,使我发生了兴趣。 接着是1955年,皮高品教授给我们讲授专题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杜威的 术,图书分类法的修订原则和修订方法以及图书分 类标引规则等,写出了不少论文。 <十进分类法>,使我进入了另一个境界。皮高品教 授身体魁梧,满头白发,态度严肃,两眼发光,讲起 课来,抑扬顿挫,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 面周到,具有逻辑性。他既介绍了这两部分类法的 1.3文献分类学教学需要不断提高质量 1958年10月,中国科学情报大学成立。1959年 2月聘请我为图书馆学专修科讲授图书分类课程。 1959年至1963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武汉、上海 历史发展,又分析研究了这两部分类法的体系结 构;既讲述了它们的优点,又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之 和北京举办了六期图书馆工作进修班,每班的图书 分类课程都由我讲授。1960年至1965年。北京第 一处。特别是在讲图书分类法必须与哲学、逻辑学、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紧密联系时,使我顿开茅塞。大 开眼界。同时在讲课时,他运用了不断提出问题、 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红专大学举办图书馆学学习 班,原来图书分类课程由刘国钧教授担任,由于刘 教授年事已高,身体较弱,于是校方从1962年起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条分缕 析的方法,使我学会了开拓思路。这些都给我后来 研究文献分类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聘我担任。1963年中国科技大学科技情报系聘请 我为教员,讲授图书分类理论与实践。1974年武汉 大学图书馆学系聘请我为兼职教师。系统地介绍 <科图法>的编制经过、使用情况以及编制原则和编 制方法。174年至198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9也聘请我为兼职教师,为本科生讲授图书分类原则 和‘科图法)的特点,为研究生介绍图书分类学的一 1.2编辑图书分类法需要理论指导 19,58年至1960年,我参加<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第一版的编辑、审订和 索引工作;1970年至1982年我担任<科图法>编辑 小组组长,负责修订出版第二版;1990年至1995年 我担任<科图法>修订委员会副主任兼分类法修订 小组组长,负责修订出版第三版。1960年至1966 年我被聘为<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大型 法>)综合编辑组成员,参加编辑审定工作,并主编 “语言文字学”一类。1979年至1995年我被聘为 些研究课题。1980年至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和 科研系统图书馆学会共举办了二十多期图书情报 知识培训班,每班的文献分类课程也都由我讲授。 1980年至1982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科学 院干部进修学院联合举办三期图书情报干部训练 班,由我主持并讲授文献分类课程。1963年中国科 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建立图书情报系,我被任命为图 书情报学教研室主任,并讲授文献分类学课程。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文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和<中国 图书资料分类法>(简称<资料法>)的第一、二、三届 编辑委员会委员和第四届编辑委员会顾问,参加讨 论编制的原则、方法和最后审定工作。1988年至 1998年我被聘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地震文献分类表>编委会顾同,指导编辑分类表和 献情报中心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图书馆学和科 技情报两个学科领域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授予 学位,我被聘为文献分类学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另 分类标引规则。1991年至1996年我被聘为<中国 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修订 委员会委员,参加修订‘人大法>第六版。1991年至 外我还应二十多所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和许多图书 馆、情报所的邀请作过文献分类学方面的专题报 告。 为了做好这些教学工作,必须对文献分类学的 1998年我被聘任为<中国档案分类法科学研究档案 分类表>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责总体设计和最后 审定工作。1995年我被国家档案局聘为<中国档案 分类法>(简称<中档法>)审定委员会副主任,负责 对<中档法>第二版进行审定工作。在这些工作中, 我迫切需要图书分类学理论进行指导,于是不断探 理论、方法、历史和发展进行研究。才能不断地提高 教学质量。首先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系统地研究文献分类学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规 律,其次分析解决文献分类工作中的理论问题和实 际问题,再次经常了解文献分类学的发展趋势,最 讨图书分类法的总体设计、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原 则、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图书分类表的结构,类 目的划分与排列方法,标记符号的选择和编制技 6 后要编写出教材和教案。据统计。我先后编辑过十 多种教材,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讲义)、<图书分类讲稿)、<图书分类教材)、<图书分 类教学参考资料)、<图书分类原则>、<文献分类)、 <图书分类学)、<图书分类理论与实践)、<各种图书 多篇论文。可喜的是,现在已写出100多篇了。这 些论文都刊登在全国各种图书情报杂志上。受到图 书情报界人士的关注。 分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原则 和编制方法>等。 1.4向科学进军需要明确研究方向 我深知。文献分类学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 学科,颇有深度和难度。要想有所作为,非要全身 心投入不可。所以退休后。必须静下心来,努力钻 研。不断探索。每天坚持写作5—6个小时。有的题 目比较困难 我就日思夜想,不怕苦,不怕难,不怕 1956年。敬爱的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发出 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全国科学界掀起了向科学进军 的高潮,这给我很大的鼓舞。我想。向科学进军,必 累。一年解决不了,就两年、三年。甚至多年进行分 析研究。 须明确研究的方向,根据工作和教学的需要。我选 择了文献分类学。并初步制订了计划。现在看来。 哪个计划是很粗浅的,只是规定每天利用业余时间 保证3个小时学习有关图书分类方面的书籍,在两 三年内写出几篇文章。到了1958年,在全馆同志 都制订“红专计划”时才具体一些。例如拟系统地 总之,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让生 命在自己终生奋斗的文献分类学研究中延续,同时 也让文献分类学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更能蓬 勃发展。这就是我一生的愿望。 阅读刘国钧、杜定友、皮高品、蒋元卿、安巴祖勉、克 连诺夫等有关图书分类理论的著作和国内外著名 2编辑图书分类学文集 文献分类学研究需要有基本资料和基本数据。 从1956年起。特别是1978年以后。我就有目的、有 计划地进行调查研究。凡是看到有关的著作、论文 的图书分类法;拟定了几个研究题目。例如关于<科 图法)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使用方法,传记的立 类和列类。丛书和多卷书的分类编目等。真正有系 统、有步骤地研究文献分类学,是在粉碎“四人帮” 以后。这时。科学的春天来了。我的心情非常愉畅。 有一股积极进取的精神。于是制订了一个长远的二 和资料,都认真地阅读。然后用卡片作题录。其中重 要的作摘要。更重要的进行抄写和复印。对于重要 的论文。我尽量编成文集,先后出版了<图书分类学 文集)、<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和<白国应论文 选>等。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些文集的编辑经过。 2.1<图书分类学文集) 1984年1O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值此大庆之际。我决定将我国解放后关于图书分类 学的论文收集起来,进行选择。编辑成文集。作为国 庆的献礼。同时,我还想通过这本文集的出版。达 十年研究规翅。其中包括奋斗的目标、研究的内容 范围和采取的步骤和措施。奋斗的目标是:将图书 分类的理论和方法上升到图书分类学的高度。并 编写出1O郝图书和100多篇论文。研究的内容范 围包括:(1)图书分类学的基础理论;(2)图书分类 的基本原则;(3)图书分类的历史和发展;(4)图书 分类工作和方法;(5)图书分类法的编制理论与编 制方法;(6)图书分类的应用。采取的步骤是分两 到两目的;一是检阅我国图书分类学的成就;二是 供图书、资料、情报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图书馆学系 的师生研究参考。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对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参考 是十分薄弱的,从清朝末年至1949年9月。关于图 书分类学的文章只有221篇。内容大体上都是总论 的或介绍性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步走。第一步是前1O年,全面了解前人和现代人 在文献分类学方面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总 结。第二步是向文献分类学的广度和深度开拓。研 究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写出一些有分量的论文和 著作。 1.5退休以后仍需要有所作为 我1996年退休后。感到一身轻松。但不能就 下,我国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图书分类学便得到了大 的发展。据初步统计,从1949年lO月至1984年6 此止步。于是决定继续研究文献分类学,专心致志 地研究文献分类学,制订了一个十年科学研究计 划,每年研究1O个左右的题目,在lO年内写出100 月,关于图书分类学的论文约有660多篇。为新中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成立前的三倍。研究的内容范围也大大扩展了。 有研究图书分类学基本问题的,例如:关于图书分 法>,张琪玉的<体系分类法“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张瑛玉的<体系分类法中的交替法),陆宗城的‘略 谈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图书分类的挑战>,左学思 的<谈谈图书分类法的结构问题>,白国应的<论资 料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关家麟的<分类法修订 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廖延唐的<谈谈分类表的 标记制度的问题>,史永元的<关于图书类号采用数 字制的意见>,周继良的<古今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浅 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科性质、指导思想、 具体任务、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 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有研究图书分类原 理的,例如:图书分类的理论体系、图书分类的基本 原则、图书分类与科学分类的关系、图书分类法的 体系结构、体系分类法与组配分类法的比较,图书 分类法的路向、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关系、图书分类 与资料分类的关系以及古今中外图书统一分类的 意见等。有探讨编制图书分类法的方法的,例如: 编制图书分类法的目的要求、基本序列、基本大类、 大纲、详表、附表、号码制度和索引方法等。有评介 国内外图书分类法的,例如评介了<人大法>、(中小 型表>、<科图法>、<武大法>、<大型法>、<中图法>、 <资料法>以及(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 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冒号分类法> 和(苏联图书馆书目分类法)等。有研究图书分类 历史和图书分类学者传记的,例如:我国古代图书 分类的成就、近代图书分类的成就、现代图书分类 的成就以及关于刘向、刘猷、郑樵、康有为、梁启超、 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皮高品等在图书分类学上 的贡献等。有研究图书分类工作与方法的,例如: 图书分类规则、各种图书的分类方法、图书分类工 作的程序、图书分类的质量、图书分类目录、图书分 类排架和图书分类检索等。 由于篇幅有限。根据我与书目文献出版社社长 马志新和责任编辑张龙昌商量的结果,本文集只收 录具有代表性的文章49篇。其中关于图书分类原 理的23篇,计有:白国应的<关于图书分类学若干 问题的探讨>,韩承铎、李兴辉的<图书分类法的思 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探讨>,张德芳的(论编制图 书分类法的基本原则>,范世伟的<图书分类法的 “三性”和全国统一的分类法),皮高品的(编制图书 分类法的几个基本问题>,杜定友的<图书分类法底 理论体系>,刘国钧的<关于新中国图书分类法的一 个基本问题>,陈霖生的<略谈编制图书分类法的几 个问题——从科学分类与图书分类谈起>。柯平的 <学术分类、图书分类与书目分类>,杜定友的<图书 分类法的路向>,张德芳的<分类学与图书分类>,刘 国钧的份类、标题和目录),丘峰的(主题法与分类 8 。 见>,蒋万民的‘分面分类法简介>。关于图书分类 历史的7篇,计有:杜定友的<图书分类法史略>,刘 国钧、史永元的(我国图书分类法发展的情况)、史 永元的<新中国图书分类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候 汉清的<分类法的发展趋势简论>,关家麟的<现代 科学发展与文献分类展望>,关懿娴的<现代西洋分 类法的回顾与展望——从<杜威分类法>第十八版 谈起),刘国钧的‘论西方图书分类法当前发展的趋 势>。关于图书分类表的ll篇,计有:苏王良的 (<人大法>的修订与再版),白国应的(<科图法>的 特点和问题>、白国应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 类法索引的编制与使用>,苏生的<略论<中国图书 馆图书分类法>分类体系的问题>,韩承铎的<再论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体系及其他>,宋克强的<关 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评价问题>,许绵的 <有关<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一些看法>,关家 麟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图法>读本)修订工 作的几个问题>,刘国钧的<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 法>,常伯华的<国际十进分类法>,刘国钧的<冒号 分类法简述>。关于图书分类方法的8篇,计有:张 琪玉的<认识分类表的内部规律性是辨类的基本方 法>,白国应的<谈谈科学著作分类与文学作品分类 的区别>,高传章的<谈谈图书分类的确切性和一致 性>,白国应的(关于自然科学图书资料的分类体系 和分类方法>,白国应的<关于社会科学图书的分类 体系和分类方法),廖延唐的(我国古旧书的分类问 题>,刘国钧的<分类法与标题法在检索工作中的作 用——在检索方法座谈会上的发言>,张琪玉的<分 类目录产生漏检和误检的原因>。 在编辑过程中,我力求认真阅读,仔细挑选,反 复校对,保证质量。所以出版后,大家反映很好。 印数达到26。000册,许多高等学校图书情报系都 纷纷采购,供师生阅读。各个大中型图书馆也都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藏。供广大读者参考。 2.2<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 一部分是杜先生的生平活动;第二部分是杜先生在 图书馆学、图书分类学、图书编目学、汉字排检法、 在搜集图书分类学论文过程中,我发现老一辈 图书分类学家论文较多的有杜定友、刘国钧、皮高 地方文献、图书馆建筑等研究上的成就。由我撰写 编者的话、内容简介和编辑目次。我在“编者的话” 指出:“本书选辑了杜定友先生关于图书馆学方面 的重要文章。以此纪念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和逝 世二十周年。为了忠实于原文,在编辑时,除明显 的错字和标点符号作了一些必要的改正外,一般都 品三位教授。为此,我曾拟为他们各编一部图书分 类学文集。但1983年,史永元、张树华两位同志已 编辑出版了<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北京:书 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其中包括图书分类学16 篇。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也于1983年印行了 皮高品先生的<图书分类法评论选集>,共计12篇。 因此,我决定尽快地编辑杜定友先生的图书分类学 文集。正在编辑的时候,南京图书馆研究员钱亚新 先生来信约我共同编辑<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 集>,并寄来初选目录47篇,这正中我的下怀,所以 当即答应。经过半年多的来往信件磋商,拟出了编 辑计划。首先,由钱老写信给书目文献出版社,信 日:“在我国前一辈的图书馆学专家当中,北刘南 杜,可谓珠联壁合,脍炙人口。你社曾为刘国钧先 生出版论文集,全国图书馆界十分珍视,认为这是 你社专业上特色之一。如能继续出版杜定友先生 的论文集,这不仅会受到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欢迎 赞赏,而且更可令人信服你社的工作,真正重视专 业文献的出版,决非目前不少以‘向钱看’为目的同 行所能比拟的。为此,特此恳请早日做定。以便进 行加工工作,争取从速出版以供参考,是为至幸。” 其次,由我精选杜先生在图书馆学六个方面的重要 文章共32篇,其中图书馆学总论4篇,图书分类学 18篇,编目与目录学4篇,检字法3篇,地方文献1 篇,图书馆建筑2篇。图书分类学论文是重中之 重,包括杜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在新中 国成立后发表的精彩论文。计有:<新图书分类法 刍议)、<图书分类法意见)、<图书分类法的理论体 系>、<人民图书分类表>、<关于人民图书分类表的 修正)、<科技图书分类问题)、<史地图书分类问 题>、<集中与分散>、<分类原则与分类问题>、<图书 分类法术语解说>、<图书分类法史略>、<科技图书 分类问题>、<图书分类法的路向>、<科学分类与图 书分类>、<图书分类主词目录的建议>、<新图书分 类法的远景>、<论图书资料的分类>、<分类与编 目>。然后由我送给书目文献出版社,由叶明芬同 志审查。再次,由钱先生撰写序言,分为两部分,第 未加变动。”又说:“全书的编辑工作是由钱亚新、白 国应两同志担任的。另外在全书后面附录了张世 泰同志编辑的<杜定友有关图书馆学著述系年)。” 最后由我负责全书的校对工作。于1988年1O月正 式出版,印数为7000册,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出版后。钱先生的 高兴心情,真是语言难以形容。连忙来信说:“你快 送广东中山图书馆杜定友纪念室和杜先生的三个 女儿。”我都一一照办了。我心中也十分兴奋。因为 有了<图书分类学文集>、<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 集>、皮高品的<图书分类法评论选集>。再加上<杜 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我就有治学的重要参考 资料了。 2.3<白国应论文选> ・ 1983年,我接到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所长 张德芳同志的通知,他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四十周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 馆学会和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图书 馆学论丛),拟编辑5o位个人自选集。经研究,你 被选为选集作者之一,希望你将解放以来所写的论 文选出lO万字左右寄来”。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 兴。于是立即选出有关图书分类学方面的17篇论 文寄到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其中包括:<中 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索引的编制与使用>、 <也谈传记图书分类——与刘国钧先生商榷>,<论 图书分类法的思想性——肃清林彪、“四人帮”在图 书分类问题上的流毒和影响>、<关于图书分类学研 究的对象>、<关于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内容)、<关于 图书分类学的性质>、<关于图书分类学研究的指导 思想>、<论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关系>、<试论图书分 类与科学分类的关系>、<刘国钧先生在图书分类学 上的卓越贡献>、<杜定友先生与图书分类学>、<关 于自然科学图书资料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图法>的特点和问题)、<关于社会科学图书的 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刘向、刘歆与我国第一部 图书分类法——七略)、<论“0”的用法)、<郑樵对图 书分类学的贡献)、(谈谈科学著作分类与文学作品 分类的区别)等。1984年9月20日。我又请钱亚新 先生为我的论文选作序,并寄给东方图书馆学研究 所。但不知什么原因,1984~1986年都没有回音。 一直到1987年。张德芳同志才来信说:“因筹集经 费困难被耽误了。经重新研究,每人的自选集字数 限在1O万字以内,要重新选择”。同时还告诉我: “不要只限于图书分类学”。于是斟酌再三。选出宏 观图书情报理论的论文4篇,即:<试论图书馆情报 化)、‘关于图书馆工作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关于 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问题)、<我们对图书馆进行了学 术评议)。选出图书分类学的论文5篇即:<试论图 书分类与科学分类的关系)、<论“0”的用法)、<刘 向、刘歆与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法——七略)、(刘 国钧先生在图书分类学上的卓越贡献)、<杜定友先 生与图书分类学)。另外增加了简历和编著系年目 录。1988年此书由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出版, 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发行组发行。印数1000册。这 5o部个人自选集出版后。在图书馆界反响很热烈. 都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和成都 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为图书馆学界做了一件大事、 实事。并希望继续编辑个人自选集,为繁荣图书馆 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3编写<世界图书分类学大事记> 为了研究文献分类学的发展规律。探讨文献分 类的起源、文献分类思想的演变、文献分类体系的 变化、文献分类法的沿革以及文献分类学的发展趋 势。必须编写一部<世界图书分类学大事记)。我从 1965年到1981年从事这项工作。 为了编写这部(世界图书分类学大事记)。我曾 经做过下列一些工作: 3.1搜集资料 图书分类学的史料十分零散。所以开始搜集 时。收效很少。很不理想。经过一段摸索后。主要采 取:从近到远。从中到外。掌握线索。寻根探源。顺藤 摸瓜。逐步扩大。力求真实。力求齐全。搜集的对象 10 是:(1)图书分类方面的论著,如蒋元卿著的<中国 图书分类之沿革)。萨穆林著的<图书分类史略)等; (2)与图书分类学相关学科的论著。如刘国钧等编 著的<图书馆目录)。吕绍虞著的<中国目录学史 稿),姚名达著的<中国目录学史)。余嘉锡著的<目 录学发微)。刘纪泽著的<目录学概论)。汪国垣著的 (目录学研究)。来新夏著的(古典目录学浅说),彭 斐章、谢灼华。乔好勤编的<目录学资料汇编)等; (3)参考工具书。如卢震京编的<图书馆学辞典)、上 海辞书出版社编的<辞海)、李希泌、张椒华编的<中 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 后));(4)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如<图书馆学季 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图书馆)、<中 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四川图书馆学报)、<图书 馆工作)等;(5)图书分类历史论文。如杜定友的<图 书分类法史略),戴馏龄的(西洋分类法沿革略说), 傅振伦的<中国史籍分类之沿革及其得失)。刘国钧 的<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等。(6)涉及、引及或 影响图书分类的某些专门著作。如科学学、科学分 类、逻辑学、哲学、系统论、信息论、历史学、历史大 事记等。 3.2甄别选择 一般地说。大事记取材比之历史,条件较严,史 实比较简略,文字比较简洁。年代要求准确无误。 因此必须甄别和选择。其原则是: 3.2.1可靠性对搜集来的资料。无论涉及到时间、 地点、人物或事件,都力求考证,尽量做到“去伪存 真”。如果遇到真为难辨。不能肯定的。则以疑存 疑.务求不武断、不逞臆见。 3.2.2针对性即是说。挑选有关图书分类学方面 的资料。去掉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资料。为此。订 出本大事记收录的内容范围: (1)重要图书分类学著作的出版时间及其内容 摘要(简介)。例如:“公元1953年3月。中国刘国钧 著的<图书怎样分类)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发行。这是一本关于图书分类技术方 面的书籍。目的在于对图书馆内实际担任分类工 作的同志提供一些有关工作方法的参考资料。全 书共提供307条图书分类条例”。 (2)重要图书分类法(表)的编制、修订时间及 其分类体系。例如:“公元1885年。美国杜威出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了分类法的第二版,并将书名改为<十进分类法及 相关索引),突出地表达了这个体系的特点,调整了 8o多个类目,加深了类目的级数,采用了小圆点作 (5)世界一些著名图书馆采用或变更图书分类 法的时间。例如:“公元1957年4月,‘中国科学院 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并开 始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几十个院内外研究机构、 高等学校及公共图书馆试用”。 (6)关于著名图书分类学家的纪念活动。例 如:“公元1980年6月。中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和图书 为分隔符号,制定了通用的形式复分表,编制了比 较详细的相关索引。这一版奠定了杜威十进分类 法的体系。它的基本大类有1O个,即:‘000总论’、 ‘100哲学’、‘200宗数’、‘300社会科学’、‘400语 言’、‘500自然科学’、‘600应用科学’、‘700美术’、 ‘800文学’、‘900史地’。每一个大类又分为9个 类。连同一个总括本类全部或大部分内容的‘总论’ 类。共为十类。然后层层递分下去”。 (3)重要图书分类学论文发表的时间、刊物及 其论点。例如:“公元1961年l2月,中国<图书馆) 杂志1961年第12期发表刘国钧写的<取消图书分 类法中的传记类)一文,提出‘在今后的图书分类法 中不必设传记专类’。‘传记书籍应当按其内容分 别归入有关各类’。其理由:①现代图书分类的基 本标准是图书的内容,传记类的立类标准不过是著 作的形式;(2)从传记书籍的主要作用看,传记是企 图说明个人的生平活动的,他的活动构成了他所从 事的事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③从图书分类的 发展史来看,在比较新的图书分类法里取消传记专 类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而比较旧的分类法则都采 取两可的办法。作者最后还提出取消传记类后具 体处理传记书籍的11条规则”。又如“公元1962年 9月,中国<图书馆>杂志1962年第3期发表白国应 写的<也谈传记图书分类——与刘国钧先生商榷> 一文。作者不同意取消图书分类法中的传记类。 并且指出:传记的立类标准并不完全是著作形式, 因为传记既有自己的著作形式,而且也有自己独特 的内容;传记书籍的作用要从作者撰写传记的目的 和读者阅读传记的目的去分析;传记图书分类的趋 势不是‘取消传记专类’,而是采用两可办法(即交 替办法)”。 (4)重要的图书分类学术活动和学术团体机 构。例如;“公元1950年6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文 化部文物局邀请20多位专家.成立编制新的图书 分类法委员会,准备新编一种比较完善的一般图书 馆适用的图书分类法。该局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 办了科学图书分类座谈会,初步决定了总表及大 类。并按类分别组织小组草拟细目”。 分类学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暨学术委员会 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暨编译委员会顾 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顾问刘国钧 于1980年6月27日逝世于北京,终年81岁”。 (7)影响图书分类学的重大事件,如科学分类 体系的提出和分类概念的解释等。例如:“公元 1561年~1626年间,英国哲学家培根用人的心理活 动来区分知识。而且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三种由 低级到高级的官能:记忆、想像和理性。记忆的活 动产生了历史知识;想像的活动产生了文艺;理性 的活动产生了哲学。因此把全部知识分为三类:① 历史:包括自然历史、进化史、文化史、宗教史等;⑦ 诗歌;包括叙事的、戏曲的和寓言的三种;④哲学: 包括神学、人类学、自然学。自然学中又分为算学、 物理学、玄学等”。 (8)其他有关图书分类学的事件。 3.2.3系统性系统性是要在针对性明确的前提 下,经过不断地补充积累来实现的。资料的积累可 分纵的系统与横的系统。纵的系统可按专题。如图 书分类原理、图书分类表、图书分类工作、图书分类 目录等,或按人物,如刘向、刘歆、郑樵、康有为、梁 启超、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皮高品等;横的系统 可按朝代,如先秦、西汉、东汉、三国、晋代、唐代、宋 代、元代、明代、清代等;或按国家,如中国、日本、印 度、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要使积累的 资料达到系统性,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不能盲目 地进行,一般说来。需要处理好下列关系: (1)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应该是保证重点。照 顾一般;但照顾一般决不是照顾一切和无所不包的 兼收并蓄。 (2)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应该是在坚持。质量 第一”的原则下保证数量。不能见到有关图书分类 的事就收,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且避免重复。 (3)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应该是中国从详.外 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从简。 (4)古代与现代的关系。应该是贯彻“厚今薄 古”、“古为今用”的方针,做到古代从简,现代从详。 3.3组织编排 对甄选所得资料,要求恰当地组织编排,定出 编制体例,包括布局、编次以致措词用字。都希望能 够做到有条不紊。其中特别注意的是:(1)发挥大 事记的特点,使事件序次。按照它的发生先后,恰当 编年排列。近代、现代的大事力求按月编排。使其 时序越来越明确。月份不详者则列于当年之后。并 以“△”标记。著作年不详者,哲以作者生年代替。 (2)为了使资料能够反映基本情况,每条资料都尽 可能标出公元纪年。国家名称、人物姓名和主要事 实。例如:。公元1933年印度阮冈纳赞初次发表 <冒号分类法>,提出了分面标记法理论,用冒号作 为分面符号。以后,他从意念、语言、标记符号等三 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根据其研究成果 不断对(t11号分类法>进行修订”。(3)外国人姓名, 除了比较熟悉的人物以外,尽可能注原文或英文。 以便读者进一步查考。例如:“法国诺代(Naude, G)编成一部图书分类法,分为:神学、医学、法学、 历史、哲学、数学、文学等7类”。 我编制<世界图书分类大事记>的目的,不光是 为了了解过去。也不只限于借鉴古人、前人,更主要 12 的是继承和发展图书分类学历史长河中那些有生 命力的东西。并把它应用于今天,以增加现代图书 分类学的色彩。 因此编制时我竭尽全力,先后到过国家图书 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 情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 馆学系资料室、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资料室等处查 寻资料,得到大家的帮助,真是不胜感激。但由于 见识有限。搜寻得很不全面,对古人、前人图书分类 思想的解说也可能不准确,请批评指正。编辑完 后,又反复修改几次,然后才清稿、定稿。总计十三 万字。最后请<山东图书馆季刊>编辑部审查。他 们非常热情、认真、负责,在1982年第1—4期连续 刊载。受到大家的欢迎,不少学者在撰写有关著作 或论文时,曾加以引用。 l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白国应(1933一 )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 曾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论方法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睨 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中国科技大学等ls所大学兼职教 授。主要从事文献分类学和宏观图书情报情报理论研究。 出版著作lo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参绾图书30多部。曾 荣获全国科技情报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 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须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