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说、读、写能力。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阅读与书写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读写相融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和书写的水平,达到语言和文字的培养。作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成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和目的,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公平平等地教育,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适应新课改的基本需求;二是与小学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相适应;三是保证学生的语文专业素质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等语文课程中增加了引导、启蒙和延伸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为完善语文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首先,阅读与语言写作的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模式更加紧密地将学生发音和词汇直接联系在一起,现阶段已经可以有效解决在中小学时期语文基础教育中学生发音出现的部分误差问题。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生字、词汇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更扎实、全面地学习。一项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出现拼音读错、语调混乱、拿起笔时忘记字母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双向性。小学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时期,但仍有不少学生识字能力欠缺。许多一线教师认为,加强读写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将静默与朗读、写作延续与模仿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这些技能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
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助于不断加深学生的思维理解和逻辑掌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拓展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一)拓展文本,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扩展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加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阅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从而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别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师要舍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正如《画杨桃》,这篇文章的用词很简单,但意义很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角度去阅读,亲身参与到“我”的情感体验中,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的情绪变化,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尊重事实的品德。
(二)加强读写融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1.在辅助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形象化和活动性。在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比如,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大量的教学材料,制作出一套完善的、有效的教学课件,通过教学设备的具体、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好的了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目的。
此外,教师必须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的理解与把握,以保证其写作的效果,从而间接地提高其写作水平。
2.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要想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根据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单元末尾都有相应的写作练习。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和不同阅读材料的差异,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使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3.创造生活环境
“生命即教育”是当前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与生活相结合,使其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受到有效的教育。例如,在教部编版三年级下《蜜蜂》一课时,老师可在新课开始之前,学生预习课文后让学生作一次小实验,把每一步的细节都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把实验的结果告知学生,然后才能进行新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书面材料。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在阅读中培养
拓展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都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实践。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要转变教学理念,以集体文本和整本书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课时有限,而且在课堂上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学习意识,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技巧。
2.在写作中培养
最佳的作文状态应该是自发形成的,而非强迫学生去完成教学目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阅读的角度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和了解阅读的内容,再到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再进一步拓展,使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阅读内容来写作。同时,还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励,以保证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立写作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读写结合,可以不断提高教育研究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一个应用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发生在现实世界中,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必须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何静娴.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D].苏州大学,2018.
[2]林敏锋.小学语文文体意识下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王治陆.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4] 蒙晗.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7,12(5):271.
[5] 李秀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读与写,2015,37(17):3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