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韩愈《答李翊书》读后感

韩愈《答李翊书》读后感

2023-10-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韩愈《答李翊书》读后感

引导语:韩愈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能逆当时的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韩愈《答李翊书》就是一篇关于文章写作教育文章,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韩愈《答李翊书》读后感

最近读韩愈的《答李翊书》,感慨良多。

文学史上提到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韩愈的文学思想,但我觉得,从人生修养的角度来看,这篇宏文也值得后人好好琢磨。

韩愈在这篇写给李翊的信中,高扬儒家崇古思想的旗帜,要求青年儒生能够把学习的目标确定为“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刻苦钻研,不求速成,“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有别于后世一些文人,韩愈的崇古不是泥古,而是法古,所以他在追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重点强调了自己在研读古籍时“惟陈言之务去”、致力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的精细工夫。更为可贵的是,他指出自己在学问上已达到很高境界(“浩乎其沛然”)后,仍不废怀疑精神,“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最终得到淳一的道学。治学与修身从孔孟以来就是二而一的问题,治学就是自觉修身,修身就是涵养学问,孟子说“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这个意思。韩愈也说,学问之道“不可以不养”,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养到老。“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经过这样一番涵养工夫,就可以成为一位有道君子。孔子说过:“君子不器。”有道君子并不刻意追求闻达,而是“处心有道,行己有方”,达可以兼济天下,造福黎民;穷可以垂诸文章,嘉惠后学。“如是者,其亦足以乐乎?其无足乐乎?”

一个人学习古人、专心修身往往要失去一些现实的利益,让别人看来这似乎是很大的

损失,(“志乎古必遗乎今”)但是,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是别人能作出回答的。因为,一位真正的有道君子有自己的追求,所以能自得其乐,要是在乎普通人的价值判断,他又算什么君子呢?因此“如是者,其亦足以乐乎?其无足乐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

韩愈一生,命途多舛。他幼年失怙,由兄嫂养大成人。虽然好学深思,却屡试不第。后来好不容易获得功名,却又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依然钻研道学,不改其乐,最终成为一代大家。这篇《答李翊书》可以说是韩愈的一份人生自白,从中可以窥见他的伟大人格。

读着这篇文章,我仿佛看见在遥远的古代,一位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在儒家文献里孜孜以求,追寻着人生的意义,在命运的歧路上,渐渐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归依。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一生中秉持这些深邃的道德,正道直行,把它发扬光大。

当他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同时也把自己放到了绵延中国古代历史数千年的道统里,因此,从他的人生里我们隐约看见了中国古代文明坚强挺拔的脊梁。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个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交流过分发达、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逐渐分离的时代,我们反而不能接上我们伟大的先人那富有生机的神经。我们也许有太多可以学习的东西,但我想,属于信仰的知识,从来都只有一种。我们自然不必像韩愈那样去皓首穷经,但我们不能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去寻找一种达到心灵平静的哲学。一次次读着那些因为过度贪婪而迷失了自己的人的忏悔,我常常生出深深的怜悯,很多人说,这些人失去了自我约束能力,我觉得,他们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在我看来,只有一种学习,那就是人格的学习,任何知识如不能有益于人格的增进,那就不是好的知识,这也正是韩愈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的方法。

《答李翊书》原文

韩 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