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进行森林火灾现场信息报告

如何进行森林火灾现场信息报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1年6月 第2期 森林防火 FOREST FIRE PREVENTION June 2011 Nd.2 如何进行森林火灾现场信息报告 李树学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吉林长白山 133613) 摘要:根据扑救森林火灾调度指挥工作的需要,从火灾现场信息报告内容、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信息报告员 基本要求提出见解,特别是对火场信息报告程序提纲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为森林火灾现场信息报告 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火灾;火场信息;现场报告 中图分类号:¥762.3 文献标识码:A 分为火头、火翼、火尾的速度。一般 森林火灾现场信息报告是指为了指导森林火 前推进的速度,min或 灾扑救工作而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和加工出来 用蔓延距离除以时间来表示,单位为m/的来自火灾现场的,能反映火灾发生、发展趋势和 km/h。火场面积速度,即火场面积除以燃烧时间, /min或km2/h。火场周长速度即火场周长 火灾扑救活动的数据和资料的报告。它主要指火 单位为m2单位为单位为m/min或km/h;火焰高度 灾特征和与此相关的环境、条件、情况进行的报告 除以时间,工作,其目的是为指挥部调度指挥提供科学的决 和火焰长度,火焰高度是火焰离燃烧床表面连续 策依据。 火焰的高度,火焰长度是1/2火焰深度处至连续火 线顶端的长度;火烈度是指单位面积上能量释放 1 火灾现场报告的内容 的速度与燃烧时间的乘积;对流烟柱,对流烟柱是 由森林燃烧时产生的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形成 火灾现场报告的内容主要是指火灾特征,相 的。飞火是由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 关环境,相关条件和相关情况。 空中后飘散到其他地方的一种火源。火旋风,分为 (2)相关环境。相关环境是指火灾现场地理环 山脉、交通的分布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地形 (1)火灾特征。火灾特征是指火行为的各种参 静止型火旋风和动态型火旋风『1]。 数,包括火灾种类、类别、蔓延速度和方向、火焰高 高温热气流、火线长度、火头个数。 度和火焰长度、火烈度、对流烟柱、飞火、火旋风、 境和可燃物种类、分布、载荷。包括地形起伏、河流、 火灾种类(火灾类),是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 起伏主要指坡向(阳坡、阴坡)、坡度(陡坡、缓坡)、 位、性质和危害程度,将森林火灾分为地表火、树 坡位(山脊、山谷)、海拔、微地形(如小高地)[21。可燃 冠火和地下火三大类;火灾类别是依据《森林防火 物依据物种分为地衣、苔藓、草本、蕨类、灌木和乔 条例》的规定,根据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将 木,依据燃烧难易程度分为引火物、纤细可燃物、 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 细小可燃物、中等可燃物、粗大可燃物,依据所处 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林火蔓延速度分 位置分为地下、地表、空中可燃物Il】。 为线速度、面积速度和周长速度。线速度即火烽向 (3)相关条件。相关条件是指天气条件和气象 收稿日期:2011-05—20 12一 第2期 李树学:如何进行森林 火灾现场信息报告 2011年 因子的变化,包括天气晴、阴、雨(雪),云、霜、露、 高、熟悉本辖区山情、林情的人员从事火场信息报 雾等,风向、风速、温度、大气湿度、气压等。大气湿 告工作。 度,是指大气中水汽饱和程度的百分比,即空气中 (3)专职信息报告员的管理。各县(局)森林防 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 火指挥部要从高效、规范应对和处置森林火灾突 比。湿度小,燃烧蔓延快,反之则慢。气压,高气压 发事件的总体要求出发,以不留死角死面为基本 时燃烧蔓延快,反之则慢,在低压高温天气,燃烧 要求,从各基层单位中选配规定数量的火场信息 蔓延快 。 (4)相关情况。相关情况主要指到达火灾现场 的扑火队、扑火机具和保障装备及给养情况。包括 队长姓名、队员数、携带通信设备、扑火机具名称 和数量、保障装备和给养种类和数量情况等。 2火灾现场信息报告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森林火灾扑救和堵截境外火工作 中,存在着前方一线扑火状况和火场动态反映报 告不及时,不准确问题,并多次造成扑火指挥调度 混乱无序,信息失真现象。据调查和分析,根源多 数来自扑火一线,主要问题是:①没有规范的可参 照的火灾现场信息报告的内容、程序提纲,基本是 不问不报,只有森林防火指挥部问到时才仓促汇 报;②没有火场专职信息报告员。在多年的森林火 灾现场信息报告中,由于没有专职的火场信息报 告员,火场信息都是由首先到达火场的扑火队队 长报告,因其承担着扑火组织和指挥工作,影响了 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解决方法 (1)要配备火灾现场专职信息报告员。每支专 业、半专业扑火队中配置1~2人专职信息报告员, 在森林防火期中确保1人能随时随扑火人员先期 赶赴火场,以在县(局)级防火办工作人员未到火 场前随当地林场级领导或扑火队长观察火情、火 场动态及扑火组织进展情况。火场信息报告员不 承担扑火组织和协调工作,以便专门观察现场和 了解扑火组织等信息。 (2)在人员选择和配置上,要本着因地制宜的 原则,选拔那些职业道德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 报告员,并建立人员档案,统一登记手持机电台呼 号。在遇有火情发生时,林场(管理站)级防火电台 员要立即向指挥部报告赶赴火场的信息报告员的 姓名、呼号等联系方式。同时,指挥部本级也要配 备相应的火场信息报告员。在每年的森林防火期 来临前,要以县(局)为单位统一组织相关业务培 训和火灾模拟演练,健全相关考核制度,以确保这 些人员发挥作用。 (4)专职信息报告员配备的装备。无线对讲机 1部,手持GPS定位仪1部,风速仪1个,大气温 湿度记录仪1个,手持罗盘1个,数码相机1部, 卷尺1个,记录本及笔等。 4火灾现场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 火场信息是扑救森林火灾的前提,同时也是 启动和实施扑火预案的重要基础。火场信息报告 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及时提供有关扑火兵力部署、 :}卜火机具安排和扑火技术、战术等策略实施所需 的情报。为使火场信息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森林火 灾的扑救,火场信息报告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火场信息报告的价值与时间有着极 :为密切的关系。只有及时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火场 信息,才能抓住有利时机,真正实现“打早、打小、 打了”的目标,减少由于火灾造成的损失。所谓及 时,是指发现火情后,信息员要尽快赶赴火场,迅 速调查火场情况,分析火场变化的新趋势,在尽可 能早的前提下,向指挥部汇报火场情况。 (2)准确。火场信息报告是指挥决策的基础,只 百准确的信息报告,才能保证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 断。如果信息失真,就会造成决策失误,不但不能对 扑救火灾起正确的指导作用,反而会贻误时机,使 一l3一 第2期 森林防火 森林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搜集和整理信 很强,现有人员难以控制。汇报火场蔓延速 息中,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客观 度,是否有对流柱、飞火、火旋风等。 地反映火场的情况,保证火场信息的真实性。 集时必须有的放矢,信息不在于多,而在于适用。 提纲。 中等,现有人员可以控制。汇报火场蔓延速 较弱,现有人员很快就能控制。汇报火场蔓延 (6)蔓延、发展态势。平地向四周发展,平地顺 (3)适用。搜集信息的目的在于发挥效用,搜 度,是否有对流柱、飞火、火旋风等。 这也决定了要提供信息报告内容,规定报告程序 速度,是否有对流柱、飞火、火旋风等。 (4)系统。火场信息报告在时间上应有连贯性 风发展,山坡向上发展,山坡向下发展,横向发展。 和具有反映各个时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的系统 性。因此,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火场信息的搜集、 整理工作,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火灾现场信息报告程序提纲 火场信息报告员随首批扑火队先期赶赴火 场,到达火场后仔细勘查火场具体情况,按照规定 的报告内容,以下列程序提纲为参考基础,及时、 准确、不问断地向指挥部调度报告火场信息,直至 火灾彻底扑灭为止。 (1)火场所在地理位置。火场在林场(管理站)、 林班、小班等具体位置,最起码必须先用GPS报 出经纬度。即东经(E)多少度、多少分、多少秒;北 纬(N)多少度、多少分、多少秒。 (2)燃烧植被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 林;天然林、人工林;灌丛林、草甸及植被干燥程度 的定性描述。 (3)燃烧位置。平地、山坡上部、山坡中部、山 坡下部;火场周边有无被烧毁的民房等设施,距道 路、水源、河流最近距离等。 (4)火灾种类及类别。火场是地表火(地下火、 树冠火),现过火面积约多少公顷及伤亡人数。 (5)火势强度描述。火势强度是火锋的单位长 度。它相当于有效可燃物能量的产物和火向前蔓 延的速度,要判定火势强度大小,必须全面考虑林 火蔓延速度、方向,可燃物的数量、分布和燃烧特 性及火场地形、气候条件和过火面积等因素,再根 据投入的扑火兵力情况,考虑能否满足扑火工作 需要,以达到尽快控制林火的目的。 一14一 火线长多少米,火焰高多少米,有几个火头。 特别要注意火头的个数和蔓延速度,火场的 增长几乎全靠火头的蔓延。 (7)火场天气:火场天气晴、阴、雨(雪)(小、中、 大);风向、风速加大、减小趋势;火场当时温度,大 气湿度;当日当时森林火险等级,无降水日数。 (8)火场指挥员姓名,职务,已到现场还是正 在赶赴途中。 (9)扑火力量:火场现有专业、半专业扑火队 名称、人数、职工、群众人数,森林部队名称、人数、 驻地部队名称、人数。 (10)扑火机具数量:运输车、指挥车、通信车 数量、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水枪、水泵等数量。 (1 1)火场形势预测:目前火场力量是否充足, 是否需要继续增援,火场急需的扑火机具及备品等。 (12)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13)火场明火已全部得到控制,扑火队员正 在处理余火。 (14)余火基本处理完,某某扑火队留下多少 人看守火场,其余人员按要求已经撤离。 参与文献 [1]姚树人,文定元.森林消防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5. [2]郑焕能,姜俊清.森林防火[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社,1994. [3]高颖仪,杨美和.森林防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t994. (责任编辑:韩焕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