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差异
一般人谈文化差异,其实谈的是「同中有异」的「异」的部分,是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谈文化的普遍倾向,并不去提在大文化之下 的个别差异。许多对某一文化粗略的假设或前题,如:法国人浪漫、犹太人吝啬、美国人个人主义等等,或者深入的研究探讨资料,都有助于我们对一个文化的认 识,当与不同文化的个别接触时,个别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过度的以偏概全或刻板印象,有时也会使我们不能真正的了解别人。
其实人类文化的 发展,受环境和人本身条件的限制,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不同社会的人对事情或生活的喜好、选择、符号的解释和行为 表现便有差异。由于传播媒体的发达和交通工具的便利,现今完全不受其他文化影响的例子已很少,而在二十一世纪以「我们都是一个地球的居民」的意识高涨之 际,各人种之间的接触和彼此的影响愈来愈深广。接触其他文化将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必要的经验,而适应文化差异也将成为现代公民的必要能力之一。来美国 求学,尤其是到洛杉矶这样的国际大都会,有许多机会面对各类人种,是接触许多文化不可多得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文化震撼与调适
「文 化震撼」(Culture Shock)主要是来自于两个不同文化差异而引起。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新环境。当你到达一个地方觉得很陌生、很困惑,不 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应定位在哪里?应怎么表现才恰当等等,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在时,就是\"shock\"。好像过去所有的经验在刹那间突然「短路」。 很多时候,「文化震撼」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如头痛、胃囗不好、睡眠失调或者心理上的焦虑、沮丧。
几乎每一个留学生都经验过文化震 撼,只是有时当事人并不清楚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或曾经有过。其实文化震撼并不是指突发一次即结束的 \"shock\" 的感觉,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式的有 强有弱的震惊,仓惶和被冲击到的感觉。过去的文化背景和新文化差异愈大时,震撼的感觉会愈强且愈密集。文化震撼的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 程。对留学生来说,它通常有四个阶段:
1.抵美初期:
这时候最急着学习、认识新环境、找寻住所、安排生活、选课和练习英 文。整个人充满热情和自信,急着安顿下来,同时又想赶快尝试许多事情。当找房子不顺、碰到「奇怪的」室友、被教授指定去选一大堆英文课、开始尝到挫折的滋 味时,想哭、想家、开始怀念熟悉的环境和人时,这就是生病了。生的是「思乡病」。这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喜欢的事物上,做你喜欢做的事,千万别孤立自己并保 持忙碌、兴奋,焦虑和思乡的情绪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2.蜜月期:
你开始慢慢习惯新的环境时,适应的「蜜月期」就开始了。 在这阶段,常常会觉得美国好多地方都「好好!」这时候学习动机非常强,语言进步很快,也想和人交往,快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其实这时候对 美国社会的接触还是很肤浅,各种认识或文化学习也止于表面或只是行为上的模仿,尚未深入。
3.震撼期:
随着你更深入的接 触美国文化,蜜月期就快结束了,而震撼期接着开始。这个阶段最
主要的特色就是困惑和不舒服(包括生理和心理)。当身体不适应的症状开始出现时;当不知道该 如何表现;当不知用什么标准(美国人?中国人?....)来衡量自己时;当笑话听不懂,还得要别人翻译解释时;当不会开车,要人接送时;会觉得挫折、困 惑,而失控的感觉也往往会引起莫名其妙的愤怒。这时候想家的情绪又会再度高昂。觉得过去什么都好,加上孤单、寂寞、社会支持不够时,常容易感伤、情绪低 潮。这时特别要注意身体健康,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你必须试着调整自己,度过文化震撼。以下建议或许有些帮助:
(1)保持你自己的观点:要记得许多外国学生都生存下来了;你也一样,有自己的长处、特色和能贡献的地方,你会渡过这个困难时期的。
(2)重新评估你的期望:常常问自己期望什么?合不合理?如果期望不太合理,自然失败、不快乐的可能性就大了。
(3)敞开胸怀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试着去了解美国人的行为和隐含的价值观,并比较它和你的价值观的不同。避免用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美国人的行为。
(4)不要退缩:埋在书堆 不是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必须去接触人、接触生活。许多志愿服务性、宗教性或学习团体,特别兴趣的团体活动中都有机会结交好朋友。
(5)加强英文:语言是沟通和了解美国文化的基础。多和老师同学或美国朋友接触,不了解的地方就请问他们。
(6)学会感谢,从正面来看事情。
(7)找寻帮助:当你长期觉得个人适应困难,应向朋友、老师、外及籍学生顾问或学校
其它服务学生的单位寻求帮助,不要怕开囗。
4.恢复期:
逐渐适应环境后,你就慢慢从震撼中恢复正常。你开始知道如何处理周遭的人事,学习美国人的行为模式和以新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时你会发现你也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学校的功课也开始「上路」了,自信也慢慢地恢复。你会感觉自己的能力增加了,在各种场合都比较自在,能正常的运作及面对挑战和问题。这时候文化震撼就算结束了 。
三、了解美国人
沟通能力是认识和适应另一个环境的基本要素。沟通的障碍,很容易引起挫折及退缩。
沟 通的方式实际上包括二部份:语文的和非语文的。语文沟通包括语言和文字,非语文沟通则是指所有语言文字之外的讯息传递。譬如:行为动作、空间距离等等,而 对人际和时间的知觉,甚至宇宙的看法都会影响人类语文或非语文的沟通行为。一个文化特有的沟通方式是与其背后隐含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的。要增进对新文化的 适应和了解美国人,除要加强语文能力外,也要注意非语文的沟通讯息的学习。这个学习往往不是可以速成的。它须要有强烈的动机,开放的心胸和敏锐的观察力, 来学习美国文化的含意,找出美国人的行为规范,才能比较准确的预测应对。
学习可以经由亲身经验也可以藉由他人经验的文字、图片等等资料。观察力则可以经由练习而增进,平时不妨多做以下练习:
1.观察人:观察周遭人的行为规则,如最适合、最舒服的「空间距离」。
2.观察「禁忌」:如什么事情可以问,什么事情不可问。在美国常常对问年龄、政治、宗教、职业、收入、从哪 来,甚至性别都很敏感。
3.观察「课室行为」:如何时可以发问?如何发问?老师如何反应?如何做好的口头报告?和教授谈话何时该结束?
心理学家余德慧提出二个美国文化的规则提供大家参考:
1.尊重、负责、注意隐私。
2.平等、讲理、人事分开和公私分明。
四、一般及社交礼仪
入境就要随俗,了解一些一般的美式生活礼仪是必要的,免得在各种场合里,做出不合宜的举动,使自己或对方尴尬。
1.一般礼仪:
一般而言,美国人在日常生活起居是大而化之,不讲俗套;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以下是一些一般礼仪提供参考:
(1)常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朋友时,主动的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也要反问候对方,表示关心。
(2)说话时语气诚恳、态度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
(3)多赞美对方。眼睛要亮一点,当对方改变发型时,看人家的相片,有好的地方要尽量赞美;不好的,可用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如说「cute」。
(4)到别人家作客时,有机会就要「赞不绝囗」,如 homemade 点心很好吃时。
(5)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整洁:千万不要邋遢,身体或囗腔的异味、头皮屑等等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6)别忘了说「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
2.社交礼仪:
(1)介绍: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男介绍与女,幼介绍与长。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不过对方倘若是女性时,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礼。
(2) 约会:男女交往在美国是比较开放,约会看电影吃饭也是非常普遍,和异性热络地交往并不算失礼。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通常男性较主动。可以各自拆帐或一方 请客。美国朋友倘若说:「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别误会他要请客,这种情形通常是 各自付费。如果应邀地点在餐厅,餐后可提议付小费,倘主人坚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强。
约会有时并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性的伴 侣。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个电影或一起吃个饭,以增进双方的友谊,共度一段愉悦的时光,尽可主动
大方地去邀约。如果你不想赴对方约会或对方有 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的说「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权力。
(3)时间观念:约会应准时,如赴宴则最好迟到几分钟;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礼。若有紧急状况无法准时赴约,必须电话通知和解释,绝不可无疾而终,随意放人空等。
(4) 赴宴:美国人会常说「随时来找我」,有些邀约是相当诚恳的,但拜访前仍应事先电话连系,确定时间,以免自己的「随时」而造成别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 约,请柬上倘印有「R.S.V.P.」,去与不去必需电话通知。大型活动请柬通常印有 Regrets only,此时只有不参加时才须通知。若没有赴约 把握不要轻意应允;若临时不克赴约,务请电话通知。有任何饮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风俗和饮食禁忌可得谅解和尊重。如果应邀参加家庭聚会,可问主人需 要什么礼物,即使主人婉谢,届时仍可带瓶酒或一束鲜花,或酌带一些具有中国风味的小礼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会活动以不带小孩参加为宜,如果聚会性质为 野餐烤肉,则大都可全家参加。宴后三四天内别忘记寄一张感谢卡或谢函给主人,若在主人家过夜通常感谢卡寄给女主人。
(5)餐桌礼节:
a.餐巾用来拭嘴,切忌用来擦手或餐具。
b.注意使用刀叉顺序,以及叉匙性质。
c.刀叉斜放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已使用完毕。
d.盐、胡椒瓶倘离座远,不可伸手去取,而须请隔座代劳递送。
e.上甜点或咖啡时,主人可开始致词,主宾亦可利用此时答谢。
(6)穿衣:参加重要场会,应注意请柬上有关服装规定。如果不确定服装的要求,可以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请柬上有些字如「casual」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牛仔裤,「semi-formal」也并不表示你可以不打领带,最好问清楚。
a.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装背心最下一个钮扣通常不扣。
b.深色西装应着黑色皮鞋,深色袜子,切忌白袜黑鞋。
c.正式场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着领带及深色西服。
d.着晚礼服裙摆应长及脚踝,并着高跟鞋。
(7)行路乘车:
行路一般以右为尊,女士同行,男士应走左边,出入应为女士推门。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馀则以后座右侧为尊。自己开车时须先为客人开车门,等坐定后始上车启动。
五、美国人的休闲和运动
国际性的竞技场上,体育的成就往往也是国力的象徵之一。美国社会对体育非常重视和投入。体育设施到处可见,如: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足球场,甚至高尔夫球场。
美 国体育活动的推广,其实与商业活动非常有关。许多大公司,诸如:烟、酒、银行、石油公司,为塑造公司健康形象,不惜投下巨资赞助体育活动。美国的职业棒 球、篮球和美式足球是电视曝光率最高的三项运动。而这三项职业运动并非一年到头都在比赛,而是有「季节性」。一般春、夏属于棒球季、秋天是足球季,冬天则 是篮球的天下。此外,美国大学篮球及足球亦是萤光幕上的常客,所受到的「眷顾」不输于职业队。一般来说,不论是棒球、篮球、或美式足球,美国各大城市至少 拥有一支所属的职业队。这三类观赏性球赛采取的比赛方式大致相同,分为「季节赛」(regular season)和「季后 赛」(postseason 或 playoffs)两阶段。季节赛中各队比赛场数相同,战绩优秀的球队在季节赛结束后继续参加淘汰制的季后赛。季后赛的 优胜队伍则冠以「世界冠军」的头衔,次日在所属的城市举行盛大的庆祝游 行,最后接受邀请到白宫和总统合照,可谓风光之至。
六、美国艺术活动
艺 术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每个文化的艺术活动的表现、参与和消费的方式可能都有不同,在美国艺术活动的消费大概是仅次于体育活动。艺术有精致艺术、民俗艺术和 通俗艺术。和体育活动一样,有些人是亲身参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创作....等活动,而更多的人则是欣赏性的参与。透过大众传播媒体和商业性的推广, 艺术活动在美国有广大的观众支持。
七、美国重要节日
节日通常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节日的仪式也有其特殊的意义。一年中,美国人按照传统习惯要欢度许多节日,庆祝方式各不相同。根据时间先后,主要节日有:
1.新年(New Year's Day):
一 月一日美国人过新年,但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十二点整,全 国教堂钟声齐呜,乐队高奏有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 Auld Lang Syne)。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亲 吻。人们就这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接新的一年。虽然元旦并不是最热闹的一天,但仍有不少州举行极富地方色彩的庆祝活动。纽约市除夕夜, 万人挤在时代广场看「大苹果」缓缓从空落下,也是极有名的庆祝活动。
2.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
二月十四日,是情侣们交换礼物,表示爱意的欢乐节日。
3.圣派克节(St. Patrick's Day):
三月十七日,纪念爱尔兰(Ireland)守护神圣派克。美国的圣派克节这一天,人们通常要举行游 行,教堂活动和公共晚宴。
4.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如果月圆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复活节将延迟一周举行。彩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象徵。复活节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羊肉和火腿。
5.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是美国大多数州都要纪念的节日,许多州将它订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
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祭奠所有战争的死难者,后来在民间又逐渐发展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亲人,今天已成为一个普遍的扫墓日。
6.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独 立日即美国的国庆节,日期为七月四日,以纪念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呜,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 由钟 (Liberty Bell),各地居民自发地进行庆祝游 行,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
7.劳动节(Labor Day):
劳动节是美国全国性节日,为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对劳工的尊重,通常各地会有游 行活动。
8.万圣节(Halloween):
万圣节(All Saints' Day)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十月卅一日。万圣节前夜,孩子们装扮成妖魔鬼怪,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高声喊着:「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的邻居就会遭到小孩的恶作剧,学校通常也有庆祝万圣节的化妆晚会。
9.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人们还要按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火鸡是家人团聚吃感恩节大餐的传统主菜。除此之外,还有红莓子果酱、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
10.圣诞节(Christmas):
十 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纪念耶稣诞辰,是美国最大最热闹的节日。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夜间开始,半夜时分达到最高潮。这一夜就被称为圣诞夜。 有的聚在酒馆、舞厅、俱乐部中盛情欢乐;有的全家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共叙天伦之乐;虔诚的信徒们则在灯火通明的教堂里,参加纪 念耶稣诞生的午夜礼拜。这是个一年一度大家交换礼物、卡片、叙旧问好的时节。到处可见装饰的琳琅满目的圣诞树,商店里挤满了买礼物的人潮,全国沉浸在一片 温馨喜气的气氛中。
八、结语
其实,美国是各族裔文化的大融炉,各大学外籍学生人数也是居各国之首,更是认识各国文化、开扩眼界的机会,切勿将自己局限在中美文化的调适而忽略了整个大环境的现象。宜开敞自我心胸,学习接纳并包容各种族裔的习俗和文化,从而建立一个具有「世界观」的胸襟和怀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