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非常眼力——“文革”中叶剑英对国际问题的研判
2022-04-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譬 毒誊 蓦蠹 蓦 誊 囊 霹 臻薯 j_■■_■_■■■■-■■■■_■■■■■■■■■■■■■■■■_ 非鬻时翻相稚糍旗蠢 r j 蠹 — i — “ 文革 ,’中叶蓟英对国 际 ;问 题的_研 判 i i j 预测中国如期恢复联合国席位 1969年l0月,叶剑英被“战备疏散”到湖南,直到1970年 月16日才从湖南回到北京。在近300天几近流放的日子里, 管条件极为简陋仅靠一台收音机获取信息,但他依然没有停JJ 对国际问题的思考。 正是长期对国际形势进行研究、科学分析,使叶剑英提早jj 料到了,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个“没有想到”自 胜利。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在会谈中, 辛格告诉周 恩来:尼克松 已经决定,美 国今年将支 持中华人民 共和国取得 联合国和安 全理事会的 席位.但不同 201 3◆-F4'领导文萃 77 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周恩来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 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在 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此事时。毛泽东说: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 的“贼船”,不进联合国,中国照样生存,照样发展。我们下定决 心,不管是喜鹊叫还是乌鸦叫,今年不进联合国。 10月20日,经美方提出和中方同意。基辛格一行飞抵北京 与周恩来会谈,为尼克松访华作具体安排。当晚9时许,毛泽东 召见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熊向晖、章文晋等人。毛泽东十分 关心联合国大会前天开始辩论的中国代表权问题,问道:“为什 么尼克松让基辛格在这个时候来北京?”叶剑英说:“大概他认为 美国的提案稳操胜券。”毛问:“联合国哪天表决?”时任外交部欧 美司司长的章文晋说:“估计10月底、11月初进行表决。”毛问: “基辛格哪天走?”周恩来说:“l0月25号上午。”毛说:“联合国 的表决不会那样晚。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 在基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 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的提案。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 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显然,毛泽东十分 关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但心里没底。“今年不进联 合国”的言外之意就是“今年进不了联合国”。 1O月26日晨8时,双方会谈结束。叶剑英同基辛格共进早 餐后陪同他到首都机场。“空军一号”起飞后不久,派驻机场的人 跑来向叶剑英报告说:“外交部值班室来电话,说联大通过了‘恢 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叶剑英说:“刚才基辛格在汽车 78 领导文萃2011.3◆下◆ 里还对我讲。美国的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中国进 入联合国还得再等一年。美国总统专机配备最先进的通讯器材, 基辛格这时也一定会知道这个消息,不知他作何感想?” 其实,中美会谈与中国加入联合国一事,叶剑英早有思想准 备。在1971年6月7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国际关系作出 如下研判:“美国为什么这样急于要和我们谈判呢?当前世界是 美、苏两霸在勾结,在争夺。苏、美内外交困,它们争夺的重点在 欧洲和中东,但对欧洲、中东的事,我们目前还管不着,它们在那 里互相挖墙角。在东南亚,美国的处境日益困难,特别是印支撤 兵问题……没有中国参加不行。在这个问题上它有求于我们。这 可能是美国要来谈的第一个问题。”谈到第二个问题即美国阻止 中国进入联合国一事。叶剑英分析说:“估计美国在今年联大可 能遭到彻底失败。这迫使尼克松见风使舵,企图用先同中国改善 关系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如果台湾问题能够解决,中美就可 谈建交的问题。这样一来,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对美国来说 是不成问题了。从尼克松个人来说,从东南亚‘体面’撤军、解决 台湾问题、同中国建交,将使他可能重新当选总统,对他是很有 体面的。同时,他还想利用中国来压苏修,便于他解决欧洲和中 东的问题。”(范硕《叶剑英在非常时期》,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判断美苏军事动向 1971年9月林彪事件后.叶剑英重新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 作,他一如既往的注重对外军尤其是美苏军队动态的研究。 1973年2月26日。叶剑英在召集总参谋部有关部门研究 2011.3◆下◆领导文萃 79 苏联军事动向时说:“苏联的军事战略方向是向东还是向西?看 来它的重点还是在欧洲。毛主席说他们是‘声东击西’。你们论证 一下。另外,有没有可能是‘声西击东’?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来看, 苏联的实力是在欧洲。不论是‘声东击西’或是‘声西击东’,它要 具备哪些条件?你们研究一下。据外电报道,苏联将在1975年开 始向我进攻。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从时间、方向、条件几个方面 分析,我现在还看不出它有同我们打仗的条件,美国需要与中国 和缓,中、美、日和缓就逼着苏联向西扩张。苏搞了孟加拉,又想 搞俾路支(巴基斯坦旧省称),还有我国的台湾。中国很稳定,在这 种情况下,它敢打我们吗?要注意研究情况。” 同年7月13日,他在军委办公会议听取军事科学院汇报 《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与苏美两霸的战略动向》时,再次提出针 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打不起来的观点:“斯大林说过,发动战争要 有巩固的后方。苏联国内不巩固,民族有矛盾。它要发动战争必 须具备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条件,它是有困难的。”“美帝打 越南战争,对一个一千三百万人口的小国家,它都打不下去,最 后只好撤兵,夹起尾巴走了……连越南都打不赢,还打中国?” (《叶剑英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 叶剑英的秘书回忆:“当时我很为他担心。我想:您在‘文革’ 中曾被打成‘二月逆流’的干将,这些历史教训您为什么还不牢 记呢?您怎么还敢对战争爆发的方向和时间这类大问题再作研 究呢?此外,毛主席说的苏联的战略是‘声东击西’,这已是个结 论,而您还让有关部门进行论证,是否合适?二是,当前全党、全 80 领导文萃2011.3◆下◆ 军、全国随时准备打仗的弦绷得很紧,您却讲打不起来,这是否 与中央精神一致?我讲完之后,首长笑了,他表示,这是根据事实 并通过科学分析判断出来的,你不要担心。最后,叶副主席语重 tl,长地说:凡事我们都要注意实事求是,坚持唯物主义;只有坚 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你的思路才能开阔,才能站得高, 看得远,才能看准问题。”(王文理《革命的胆略求实的作风》。 载《叶剑英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秘书的担忧与周、叶挨批 秘书的担心是有道理的。1973年党内高层政治斗争依然十 分微妙。势力急剧膨胀的江青集团,一直千方百计在寻找攻击周 恩来、叶剑英的机会,而毛泽东对两人处理中美关系的相关问题 已经表现出不满意的“政治表情”。 1973年11月,基辛格又来华。周、叶与他进行多次会谈。谈 到台湾问题,基辛格的暖昧态度令毛泽东不快。毛泽东听到不实 汇报,认为周恩来、叶剑英在中美会谈中的态度软弱。根据毛泽 东的意见,中央政治局从当月21日起开了几次会批评周恩来和 叶剑英。 1973年下半年,毛泽东对周恩来和叶剑英在中美会谈中的 不满,是否与上半年叶剑英提出与毛泽东在相关国际问题上看 法的不同有关呢?也许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仅仅是时间的先 后关系,但是这种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应该是叶剑英受到毛泽东 批评的一个间接原因。 (摘自《同舟共进》) - ~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_ 一 _ - - - ● 一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 _ 一- 一一一 - - _ 一 _ 一 一 一 一一一 _ - ● - 一一一 一 一一 2011.3◆下◆领导文苯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