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聋教育试题

聋教育试题

2022-04-0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聋教育理论试题

选择题:20%

1. 关于聋与哑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聋与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聋必然导致哑 B 聋是听觉功能原因,哑是语言功能原因

C 聋导致哑,聋是第一性缺陷,哑是第二性缺陷

D 聋和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聋是第一性缺陷,哑是第二性缺陷

2. 有声语言发展滞后是( B )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缺陷之一。

A 智力残疾 B 听力残疾 C 视力残疾 D 综合残疾

3. 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是由哪个法案提出来的( A)

A《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

B《萨拉曼卡宣言》 D《沃诺克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4. 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对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C)

A 特殊教育学校 B 随班就读 C 巡回指导 D 特殊教育班

5. 特殊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辅导的时间同在普通班学习的时间相比:(A)

A 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

B 大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 D 由资源教师确定

C 时间相等 填空题:36%

1. 人的听觉包含听力和听能两个方面。

2.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通过蜗后神经向大脑听觉中 枢传递外界声音信息。

3. 造成失听的原因,可分为三类:传导性听觉障碍、感音性听觉障碍、混合性听

觉障碍

4. ling氏六音按照频率从低到高的频率是: m 、 u 、 a 、 ī 、 sh 、 s。

5. 目前我国对聋童的教育安置有三种:聋校(盲聋校或特殊教育学校)、普校内 设立的聋童特殊班和聋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名词解释: 10%

1. 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 围环境的声音。

2. 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以适应儿童差异为前提,以儿童现有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儿童 个体发展需要为目的,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学习任务指标,操作性强,便于 评价监控的书面形式的听障儿童教育与训练的管理工具。

简答题:34%

1. 听力鉴定标准:

香港是依照日内瓦 WHO1980 听力损失程度而分列如下:

0——25 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正常或无显著的问题

26——40 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轻度障碍

41——55 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中度障碍

56——70 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相当严重障碍 71——90 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严重障碍

91 以上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极度障碍

2.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

1. 学生的自然状况;

2. 学生的家庭状况;

3. 学生的听力言语状况;

4. 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5. 教育诊断;

6. 学生的发展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7. 学生所需要育措施和相关服务 ;

8. 对目标的评鉴及调适计划。

3.发展听能技巧的四个阶段:

1. 察觉——能察觉声音存在与否

2. 分辨——能分辨声音的异同,也就是指音质、音量、长短、高低的差异。

3. 辨识——能说出听见的声音是什么东西。

4. 理解——依据既有的语言知识,理解声学讯息。

4.聋童的认知特点

一、

聋童感知活动的特点

1. 聋童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觉和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而听觉不起或仅 起浇熄哦啊的作用。

2. 听力损失限制了聋童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

二、聋童记忆活动的特点

1. 聋童形象记忆能力较强,而对语音、语调及文字材料的记忆则要困难得多。

2. 手语记忆是聋童一种特殊的记忆方法。

三、聋童言语活动的特点

1. 聋童言语形成的过程于健全儿童不同。聋童由于缺少听觉的磅值,没能适时形 成口语,入学后,造成口语和书面语一块学的特点。

2. 聋童在感受口语的过程中,还要使用看话的方式。

四、聋童思维活动的特点

1. 聋童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 思维发展水平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2. 聋童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过渡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