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刀剑技艺
本文选自:主题名品网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上述古诗中的那句“虽复沈埋无所用”是近代中国刀具业的真实写照。
中国乃是世界刀剑制造业的鼻祖。当许多国家还处在原始部落石器时代的时候,中国的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就以其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制造出许多闻名千古的
宝剑,如湛泸、龙渊、太阿、纯钧、鱼肠、巨阙等兵器。那时候,中国的刀剑,大可以说是灵应天地,气慑鬼神,“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它们出神入化,为世人所称道。
战国时期是我国刀剑制造业的第一次辉煌,但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刀剑史悲剧的帷幕,恰如刚刚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却遭到了风雨无情的打刮。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一改前人的做法,大肆管制刀剑(包括菜刀) ,残杀了大批的工匠,这是我国刀剑史上的第一场大浩劫。为了巩固君主的封建统治,从秦始皇时期起,历代封建君王都压制、束缚、取缔刀剑制造业。而一些王侯将相获得一支宝剑后,为了体现那种惟我独尊的帝王气概,常常残酷地杀害为其造剑的能工巧匠们以断其技,以致形成许多名匠制造雌雄双剑的现象,一支留给后人为其报仇,另一支用来献君王后当面自杀(影视的好题材)。这也导致了我国冶炼锻造技术长期得不到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制剑业又逐渐兴旺起来。但是,清朝末年,我国的刀剑制造业又衰落殆尽了。北洋军阀时期,军官佩刀几乎都是从欧洲定制的,这实在是令国人汗颜。
而今,国内刀剑制造厂了了无几。与此同时,有关刀剑技艺方面的书籍也很匮乏。相反 ,西方的刀剑制造业却逐步兴盛起来。我国独到的锻造技术如同“四大发明”一样被传到了西方,促进了西方刀剑制造业的发展。真是应了古诗那句“犹能夜夜气冲天”。
我们将肩负起中国刀剑振兴的重担,极力充实刀剑技艺方面的知识,学习西方刀剑制作的技艺,发展国内刀具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